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在作文训练中,抓联想能力的培养,也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牛鼻子”。
凡能展开联想,作文便可左右逢源,反之则进退维谷。
当然,这里还得有个前提,即注意指导学生不断丰富生活面和知识面,储存信息,联想必须恰当。
对感性联想来说,必须合乎情理;对理性联想来说,则必须合乎逻辑。
中学生作文能力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调动自己的教学机智,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宗旨,下面笔者谈几点:
一、把握思路
1.把握思路
提高阅读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种能力必须靠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要踏踏实实摸清楚”。
首先要把握全文的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的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的思路。
“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
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善于铺路。
即根据课文思路特点,结合学生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底蕴。
如教《手》,可出示三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线索:①课文记叙什么?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议论,领悟到文章为横向思路,以“手”为线索从不同侧面来写老一辈农民、教练组长陈秉正高超的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据此,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把性质相同(同一侧面)的材料归类分为三段,即写陈秉正有一双技术高超的手,这双手是在艰苦创业中磨炼出来的,这双手灵巧。
按文章思路,由整体到部分理清脉络,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巧于指路
作者的思路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
各类文章思路有其内在规律,如记叙文或顺着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事件发展过程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作者认识过程、感情变化的脉络发展,或顺着展现人物性格各个侧面的脉络发展;说明文或顺着方位变化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事物发展变化和生产过程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不同类别、构造、功能和特征的脉络发展。
讲清了各自的规律,再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中心句和表现方法,学生阅读分析就有了
准绳,能理出每段每层思路,把握文章思维流程。
3.妙在领路
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作指导。
有两种做法:一是给样子。
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
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的规律、提供的方法具体分析两篇讲读课文,起示范作用,同一体裁的文章或每一单元给一次样子即可,其后就该“修行在自身”了。
二是搀膀子。
学生在“修行”过程中,决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时,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点拨,启迪其自求自得。
当然,搀膀子也不是随便搀搀就可完事的,也颇有讲究。
比如要把握火候——什么时候该点拨;要掌握分寸——该点拨到何种程度;要运用技巧——该用什么方法去点拨;要随机应变——解决猝不及防的问题。
所有这些,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就难以驾轻就熟。
二、学会联想
其实,学生作文最苦恼的不是“怎样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
有了丰富的材料,思维才能形成一条通畅的“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开。
思路一旦展开,则“文思如泉涌”,作文的内容也就展开了。
如此作文不是难事,而是“乐在其中”了。
展开思路的心理机制便是联想,展开联想便是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作文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呢?
1.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
所谓纵向联想,也叫层递式联想,举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的联想,皆属此类。
如写《树木。
森林。
气候》,就启发学生由此联想到个人、群众、社会风气三者的辩证关系,联想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内容,有深度。
横向联想又叫并列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呈并列关系的联想。
如写《荷花》,可由题目联想起荷花的各种名称,由荷花的名称再联想起荷花的各类品种,由荷花的品种又联想起荷花的用途与品格,于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来了。
2.感性联想和理性联想
“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就是感性联想。
这种联想主要用于记叙性的作文。
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其中描写又是附着于记叙上的。
描写人物的活动、环境的变迁、情节的推移等,往往需要展开联想。
其所联想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都不是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因此这种联想必然地都带有想象的成分。
如写《我爱幻想》,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畅想未来的方式写人记事,抒发情怀。
至于理性联想,是“由于某个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所使用的是理性材料,即概念、判断、
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证明自己观点。
这种联想主要用于论说性的作文。
在论说文写作中,联想实质上就是一种推理的过程,逻辑联系的过程。
如写《养花》的读后感,可由“养花的乐趣”联想到“学习的乐趣”,也可联想到“劳动的乐趣”,甚至还可联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等观点这种联想的“概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都是通过逻辑推理而“由此及彼”的,所以理性联想又可叫作推理性联想。
至此可见,联想乃是一种具有三重品格的思维能力,即除了它本身之外,还包含着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总之,在作文训练中,抓联想能力的培养,也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牛鼻子”。
凡能展开联想,作文便可左右逢源,反之则进退维谷。
当然,这里还得有个前提,即注意指导学生不断丰富生活面和知识面,储存信息,联想必须恰当。
对感性联想来说,必须合乎情理;对理性联想来说,则必须合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