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立体几何(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1.如图,在直四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
菱形,且111,2
AB AA E ==是凌1AA 的中点,EC =
(1)求证:1D E ⊥平面EDC ;
(2)求二面角D EC B --的大小.
2.如图,底边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平面ADEF ⊥平面ABCD ,
//,,AF DE AD DE AF DE ⊥==
(1)求证:平面ACE ⊥平面BED ;
(2)在线段AF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M BE D --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AM AF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SA SD ==2AB =,F 是BC 的中点,二面角S AD B --的大小等于120°.
(1)在AD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SEF ⊥平面ABCD ,若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SA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4.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各种弯曲空间的运用.刻画空间的弯曲性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曲率刻画空间弯曲性,规定:多面体顶点的曲率等于2π与多面体在该点的面角之和的差(多面体的面的内角叫做多面体的面角,角度用弧度制),多面体面上非顶点的曲率均为零,多面体的总曲率等于该多面体各顶点的曲率之和.例如:正四面体在每个顶点有3个面角,每个面角是3
π,所以正四面体在各顶点的曲率为233π
ππ-⨯=,故其总曲率为4π.
(1)求四棱锥的总曲率;
(2)若多面体满足:顶点数-棱数+面数2=,证明:这类多面体的总曲率是常数. 5.如图,四边形MABC 中,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MA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以AC 为折痕,将MAC △向上折叠到DAC △的位置,使D 点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 上,再将MAC △向下折叠到EAC 的位置,使平面EAC ⊥平面ABC ,形成几何体DABCE .
(1)点F 在BC 上,若//DF 平面EAC ,求点F 的位置;
(2)求二面角D BC E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
60BAD ∠=︒,1AD DD ⊥,点,M N 分别为棱1DD ,BC 的中点.
(1)求证://CM 平面1AD N ;
(2)若1AC BD ⊥,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为6,求直线AM 与平面BCM 所成角的正弦值. 7.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平面PAB ⊥平面
,ABCD 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PA PB AB ⊥=.
(1)求证:平面PBC ⊥平面PAC ;
(2)设E 为CD 的中点,求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
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3
BAD π∠=,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结BE .
(1)求证:BE PA ⊥;
(2)求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
(3)在线段P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EF 平面PCD ?若存在,求出
PF PB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如图菱形ABCD 中,60AB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AE ⊥平面ABCD ,//CF AE ,4AB AE ==.
(1)求证:BD ⊥平面ACFE ;
(2)当直线FO 与平面BED 所成的角为π4
时,求异面直线OF 与BE 所成的角的余弦
值大小.
10.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 =120°,四边形ACFE 为矩形,且CF ⊥平面ABCD ,AD =CD =BC =CF .
(1)求证:EF ⊥平面BCF ;
(2)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当点M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并求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
11.如图,在棱长为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CD ,BC 边上的中点,现将点C 以EF 为轴旋转至点P 的位置,使得P EF A --为直二面角.
(1)证明:EF PA ⊥;
(2)求异面直线PD 与FB 所成角的余弦值.
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3,AB =AP =//AD BC ,AD ⊥平面P AB ,90APB ︒∠=,点E 满足2133
PE PA PB =+.
;(1)证明:PE DC
(2)求二面角A-PD-E的余弦值.
参考答案
1.(1)证明见解析;(2)
3π. 【分析】
(1)由勾股定理可得DE CD ⊥,得出CD ⊥平面11ADD A ,再通过1CD ED ⊥和1D E ED ⊥即可得证;
(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1,,DA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可求出.
【详解】
解:(1)因为点E 是1AA 的中点,所以1AE =,
又1AD =,故在Rt EAD 中,DE =
由题可知,1EC DC =
=,则222DC DE EC +=,
所以DE CD ⊥. 因为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是直四棱柱,
故CD ⊥平面11ADD A ,
1ED ⊂平面11ADD A ,
故1CD ED ⊥,
因为112ED ED DD ===,所以1D E ED ⊥.
又CD ED D =,所以1D E ⊥平面ECD ;
(2)由(1)可知,1,,DA DC DD 两两相垂直,
故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1,,DA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10,0,2,1,0,1,,0,1,01,1,2D E C B .
所以()()()111,0,1,1,1,1,0,1,1ED EC EB =-=--=,
设平面1D EC 的法向量为(),,n n y z =,
则10000x z n ED x y z n EC ⎧-+=⎧⋅=⇒⎨⎨-+-=⋅=⎩⎩
令1,x =则()1,2,1n =
设平面1B EC 的法向量为(),,m a b c =,
则10000b c m EB a b c m EC ⎧+=⎧⋅=⇒⎨⎨-+-=⋅=⎩⎩
, 令1b =,则()2,1,1m =-, 则1cos ,2
m n m n m n
⋅<>==, 因为二面角为锐角,则二面角的大小为3
π.
2.(1)证明见解析;(2)存在;
14
AM AF =. 【分析】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明;(2)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3,0,M t ,求出二面角M BE D --夹角的余弦值,构造t 的等式,求解t 即可求出比例关系.
【详解】
解:(1)因为平面ADEF ⊥平面ABCD ,平面ADEF 平面ABCD AD =,DE ⊂平面ADEF ,DE AD ⊥,
所以DE ⊥平面ABCD ,
因为AC ⊂平面ABCD ,所以DE AC ⊥,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C BD ⊥,
因为DE BD D ⋂=,DE ⊂平面BED ,BD ⊂平面BED ,
所以AC ⊥平面BED .
又AC ⊂平面ACE ,
所以平面ACE ⊥平面BED ;
(2)因为,,DA DC DE 两两垂直,所以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
)(
(3,0,0,,A F E ,()()3,3,0,0,3,0B C ,假设在线段AF 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 ,设()3,0,M t
,0t ≤≤,则()()()0,3,,3,3,36,3,3,0BM t BF CA =-=--=
-,
设平面MB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30·
330m BM y tz m BE x y ⎧=-+=⎪⎨=--+=⎪⎩, 令y t =,得()
36,,3m t t =-, 由(1)知CA ⊥平面BED ,所以CA 是平面BED 的一个法向量,
·1cos ,cos60232m CA
m CA m CA ︒==
==

整理得226150t t -+=,解得2t =2
t
=(舍去), 故在线段AF 上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M BE D --的大小为60°,此时14AM AF =. 3.(1)在线段上存在点E 满足题意,E 为AD 的中点;(2)4
. 【分析】
(1)取AD 中点E ,可证,AD EF AD SD ⊥⊥,得线面垂直后可得面面垂直;
(2)由(1)知SEF ∠就是二面角S AD B --的平面角,得120SEF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用空间向量法求线面角.
【详解】
解:(1)在线段上存在点E 满足题意,且E 为AD 的中点.
如图,连接EF ,SE ,SF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AD ⊥.
又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EF AB ,AD EF ⊥.
∵S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SA SD =,E 为AD 的中点,
∴SE AD ⊥.
∵SE EF E =,SE ⊂平面SEF ,EF ⊂平面SEF ,
∴AD ⊥平面SEF .
又AD ⊂平面ABCD ,
∴平面SEF ⊥平面ABCD .
故AD 上存在中点E ,使得平面SEF ⊥平面ABCD .
(2)解:由(1)可知SEF ∠就是二面角S AD B --的平面角,
∴120SEF ∠=︒.
以E 为坐标原点,EA ,EF 的方向分别为x ,y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
由S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SA SD ==4AD ===,
2SE ==.
可得(0,S -,()2,0,0A ,()2,2,0B ,()2,2,0C -,
∴(2,1,SA =
,(2,3,SB =
,(2,3,SC =-, 设(),,n x y z =是平面SBC 的法向量,
则0,0,n SB n SC ⎧⋅=⎨⋅=⎩
即230,230,
x y x y ⎧+=⎪⎨-+=⎪⎩ 可取(0,1,3n =.
设直线SA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cos ,42SA n
SA n SA n θ⋅-
====, ∴直线SA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
4.(1)4π;(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四棱锥的总曲率等于四棱锥各顶点的曲率之和,写出多边形表面的所有内角即可.(2)
设顶点数、棱数、面数分别为n 、l 、
m ,设第i 个面的棱数为i x ,所以122m x x x l +++=,
按照公式计算总曲率即可.
【详解】
(1)由题可知:四棱锥的总曲率等于四棱锥各顶点的曲率之和.
可以从整个多面体的角度考虑,所有顶点相关的面角就是多面体的所有多边形表面的内角的集合.由图可知:四棱锥共有5个顶点,5个面,其中4个为三角形,1个为四边形. 所以四棱锥的表面内角和由4个为三角形,1个为四边形组成,
则其总曲率为:()25424ππππ⨯-+=.
(2)设顶点数、棱数、面数分别为n 、l 、m ,所以有2n l m -+=
设第i 个面的棱数为i x ,所以122m x x x l ++
+=
所以总曲率为: ()()()122222m n x x x ππ--+-++-⎡⎤⎣⎦
()222n l m ππ=--
()24n l m ππ=-+=
所以这类多面体的总曲率是常数.
5.(1)F 为BC 的中点;(2 【分析】
(1)设D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连接OD ,OC ,取BC 的中点F ,易得//OF 平面EAC .取AC 的中点H ,连接EH ,由平面EAC ⊥平面ABC ,得到EH ⊥平面ABC ,又DO ⊥平面ABC ,则//DO EH ,则//DO 平面EAC ,然后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
(2)连接OH ,以O 为坐标原点,OF ,OH ,O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得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和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a b c =,由cos ,m n
m n m n ⋅=⋅求解.
【详解】
(1)如图,
设D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连接OD ,OC ,
∵AD CD =,
∴OA OC =,
∴在Rt ABC △中,O 为AB 的中点.
取BC 的中点F ,连接OF ,DF ,
则//OF AC ,又OF ⊄平面EAC ,AC ⊂平面EAC ,
∴//OF 平面EAC .
取AC 的中点H ,连接EH ,
则易知EH AC ⊥,又平面EAC ⊥平面ABC ,平面EAC
平面ABC AC =, ∴EH ⊥平面ABC ,
又DO ⊥平面ABC ,
∴//DO EH ,又DO ⊄平面EAC ,EH ⊂平面EAC ,
∴//DO 平面EAC .
又DO OF O ⋂=,
∴平面//DOF 平面EAC .
又DF ⊂平面DOF ,
∴//DF 平面EAC ,此时F 为BC 的中点.
(2)连接OH ,由(1)可知OF ,OH ,O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F ,OH ,O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0B -
,(D
,(0,1,E ,()1,1,0C ,
从而()0,2,0BC =
,(BD =-
,(1,2,BE =-.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则0,0,BC n BD m ⎧⋅=⎨⋅=⎩
即20,0,y x y =⎧⎪⎨-+=⎪

得0y =
,取x =,则1z =,()
2,0,1m =. 设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a b c =,
则0,0,BC n BE n ⎧⋅=⎨⋅=⎩
即20,20,b a b =⎧⎪⎨-+=⎪⎩ 得0b =,取3a =1c =-,()
3,0,1n =-,
从而6cos ,63m n
m n m n ⋅-===⨯
⋅. 易知二面角D BC E --为钝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D BC E --
6.(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取1AD 的中点E ,连接,EM EN ,得四边形EMCN 为平行四边形,得CM //NE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CM 平面1AD N ;
(2)先证1DD ⊥平面ABCD ,然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求出平面DMC 和平面BCM 的一个法向量,再由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为6
DM 的长,得MA 与平面BCM 的一个法向量,最后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得直线AM 与平面BC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
(1)如图,取1AD 的中点E ,连接,EM EN .因为M 为棱1DD 的中点,所以//ME AD 且12
ME AD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N 为BC 的中点,所以//CN AD 且12
CN AD =, 所以//C ME N 且ME CN =,所以四边形EMC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E , 又CM ⊄平面1AD N ,NE ⊂平面1AD N ,所以//CM 平面1AD N .
(2)连接BD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又1AC BD ⊥,1=BD BD B ⋂,,所以AC ⊥平面1DBD ,所以1AC DD ⊥,又1AD DD ⊥,AC AD A =,所以1DD ⊥平面ABCD .取AB 的中点F ,连接DF ,则DF DC ⊥,以D 为坐标原点,,,DF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120DD a a =>,则()0,0,0D ,
()0,0,M a ,()0,2,0C
,)B
,)1,0A -, 所以()()
0,2,,3,1,0MC a CB =-=-. 设平面BCM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00m MC m CB ⎧⋅
=⎨⋅=⎩
,即200y az y -=⎧⎪-=
,取1x =,得1,3,m ⎛= ⎝⎭
.
易知平面DM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n =
由题意得,cos ,6m
n =〈〉=
a = 所以(3,1,MA =
-,(1,3,m =. 设直线AM 与平面BCM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cos ,||||6m
MA
m MA m MA θ⋅=〈〉===⋅ 所以直线AM 与平面BCM . 方法二:(向量法)
sin AB n AB n α=
,其中AB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的法向量,α
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7.(1)证明见解析;(2)2
. 【分析】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先证明出BC ⊥面PAB ,得到PA BC ⊥,再由PA PB ⊥,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PA ⊥面PBC ,又PA ⊂面PAC ,然后证得平面PBC ⊥平面
PAC ;
(2)先计算三棱锥P BCE -的体积,然后再计算PBC 的面积,利用等体积法
P BCE E PBC V V --=求解.
【详解】
解:(1)证明:∵面PAB ⊥面ABCD ,且平面PAB ⋂平面ABCD AB =,BC AB ⊥,BC ⊂面ABCD
BC ∴⊥面PAB ,
又PA ⊂面PAB
PA BC ∴⊥
又因为由已知PA PB ⊥
且PB BC B ⋂=,所以PA ⊥面PBC ,又PA ⊂面PAC
∴面PAC ⊥面PBC .
(2)PAB △中,PA PB =,取AB 的中点O ,连PO ,则PO AB ⊥
∵面PAB ⊥面ABCD 且它们交于,AB PO ⊂面PAB
PO ∴⊥面ABCD 由11 33BCE E PBC P BCE PBC BCE PBC
S PO
V V S h S
PO h S --=⇒=⇒
=,由已知可求得1PO =,
1BCE S =
,PBC S =,所以2
h =. 所以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2
.
8.(1)证明见解析;(2)(3)存在;12PF PB =. 【分析】
(1)首先证明BE AD ⊥,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E ⊥平面PAD ,即证.
(2)连结PE ,以E 为坐标原点,EP ,EA ,EB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EB =是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可得EF 与平面PCD 的法向量垂直,假设线段PB 上存在点F 使得//EF 平面PCD ,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B AD =.
又因为3
BAD π∠=,E 为AD 的中点,所以BE AD ⊥.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
所以BE ⊥平面PAD .
因为PA ⊂平面PAD ,
所以BE PA ⊥.
(2)连结PE .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
由(1)可知BE ⊥平面PAD ,
所以BE AD ⊥,PE BE ⊥.
设2AD a =,则PE a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
所以(,0,0),,0),(2,0),(,0,0),(0,0,)A a B C a D a P a --.
所以),0(D C a =-,(,0,)D a P a =.
因为BE ⊥平面PAD ,
所以(0,,0)EB =是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
则00n DC n DP ⎧⋅=⎨⋅=⎩
,即00ax ax az ⎧-+=⎪⎨+=⎪⎩,所以,.x x z ⎧=⎪⎨=-⎪⎩
令3x =,则1y =,z =(3,1,n =.
所以cos ,||||7n EB n EB n EB ⋅=
==
由题知,二面角A PD C --为钝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3)当点F 是线段PB 的中点时,//EF 平面PCD .理由如下:
因为点E ∈/平面PCD ,
所以在线段PB 上存在点F 使得//EF 平面PCD 等价于0EF ⋅=n .
假设线段PB 上存在点F 使得//EF 平面PCD .
设([0,1])PF PB
λλ=∈,则PF PB λ=.
所以(0,0,),),)EF EP PF EP PB a a a a a λλλ=+=+=+-=-.
由)0EF a a a λ⋅=-=n ,得12λ=
. 所以当点F 是线段PB 的中点时,//EF 平面PCD ,且12
PF PB =.
9.(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根据四边形ABCD 是菱形,得到BD AC ⊥,再由AE ⊥平面ABCD ,得到
BD AE ⊥,
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 (2)以O 为原点,OA ,OB 的方向为x ,y 轴正方向,过O 且平行于CF 的直线为z 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2,0,F a -(0a >),则()2,0,OF a =-,再求得平面E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根据直线FO 与平面BED 所成的角为π4
,由cos ,2OF n OF n OF n ⋅==求得a ,再由cos ,OF BE OF BE OF BE ⋅=⋅求解. 【详解】
(1)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所以BD AC ⊥.
因为AE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AE ⊥.
因为AC AE A ⋂=,
所以BD ⊥平面ACFE .
(2)以O 为原点,OA ,OB
的方向为x ,y 轴正方向,过O 且平行于CF 的直线为z 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0,B
,()
0,D -,()2,0,4E ,()2,0,F a -(0a >),()2,0,OF a =-. 设平面E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00n OB n OE ⎧⋅=⎨⋅=⎩
,即0,20,x z =+=⎪⎩ 令1z =,则()2,0,1n =-,
由题意FO 与平面BED
所成的正弦值为2

∴cos ,2OF n OF n OF n a ⋅===
因为0a >,
所以6a =.
所以()2,0,6OF =-,()
2,BF
=-, 所以cos ,40
OF BE
OF BE OF BE ⋅===⋅
故异面直线OF 与B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4
10.(1)证明见解析;(2)点M 与点F 重合,
7. 【分析】
(1)易证明AC ⊥平面BCF ,再根据//EF AC ,证明EF ⊥平面BCF ;(2)设(),0,1M λ,分别求平面MAB 和平面FCB 的法向量,n m ,再利用公式cos ,m n <>求其最小值,确定λ,同时得到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
(1)证明:设AD =CD =BC =1,
∵AB ∥CD ,∠BCD =120°,∴AB =2,
∴AC 2=AB 2+BC 2-2AB ·BC ·cos 60°=3,
∴AB 2=AC 2+BC 2,则BC ⊥AC .
∵CF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AC ⊥CF ,而CF ∩BC =C ,CF ,BC ⊂平面BCF ,
∴AC ⊥平面BCF .
∵EF ∥AC ,∴EF ⊥平面BCF .
(2)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A ,CB ,CF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FM =λ(0≤λ),
则C (0,0,0),A ,0,0),B (0,1,0),M (λ,0,1),
∴AB =(1,0),BM =(λ,-1,1).
设n =(x ,y ,z )为平面MAB 的法向量,
由00
n AB n BM ⎧⋅=⎨⋅=⎩ 得00y x y z λ⎧+=⎪⎨-+=⎪⎩ 取x =1,则n =(1λ). 易知m =(1,0,0)是平面FCB 的一个法向量,

cos ,13n m n m n
m ⋅<>===+
∵0≤λλ=0时,cos ,n m
<>, ∴当点M 与点F 重合时,平面
MAB 与平面FCB 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大,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为7
. 11.(1)证明见解析
(2)6
【分析】
(1)根据题意画出平面图形及空间几何图形,由中位线定理及正方形性质证明EF ⊥面PAH ,即可得EF PA ⊥.
(2)BD AH O =.过O 作//OM HP ,以OA ,OB ,OM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点的坐标,即可由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求得异面直线PD 与FB 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连结AC 交EF 于H .连结BD ,如下图所示:
则AC BD ⊥.
因为E 、F 分别为CD ,BC 边上的中点,
所以//EF BD .
所以AC EF ⊥.
在空间几何体中如下图所示:
所以在棱锥中PH EF ⊥,AH EF ⊥,PH
AH H =,
所以EF ⊥面PAH ,
又因为PA ⊂面PAH ,
所以EF PA ⊥.
(2)设BD AH O =.过O 作//OM HP ,已知OA ,OB ,OM 两两垂直, 如图分别以OA ,OB ,OM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00,0,0,()0,2,0B ,()0,2,0D -,()1,1,0F -,()1,0,1P -,
()1,1,0BF =--,()1,2,1PD =--,
cos ,
BF PD ==,
所以PD 与面F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6.
12.(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
(1)由勾股定理计算出PB ,然后求数量积PE AB ⋅得PE AB ⊥,由线面垂直可得PE AD ⊥,从而可证得PE ⊥平面ABCD 得证线线垂直; (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
(1)证明:在Rt PAB ∆中,
由勾股定理,得
PB === 因为21,33
PE PA PB =+AB PB PA =-, 所以21()33PE AB PA PB PB PA ⎛⎫⋅=+⋅-
⎪⎝⎭ 22211333
PA PB PA PB =-++⋅
222110333
=-⨯+⨯+⨯ 0=.
所以PE AB ⊥,所以PE AB ⊥. 因为AD ⊥平面P AB ,PE ⊂平面P AB , 所以PE AD ⊥.
又因为,PE AB ⊥AB AD A ⋂=, 所以PE ⊥平面ABCD.
又因为DC ⊂平面ABCD ,
所以PE DC ⊥.
(2)由21,33
PE PA PB =+得2EB AE =. 所以点E 是靠近点A 的线段AB 的三等分点. 所以113
AE AB ==. 分别以,AB AD 所在方向为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则(0,0,0),
A (0,0,D (0,1,0),
E )P . 设平面PDE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
由00m EP m ED ⎧⋅=⎨⋅=⎩
,得11100
y =-+=⎪⎩. 令11z =
,则(0,m =-; 设平面APD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2,1,0),AP
=(0,0,AD =,
由00n AP n AD ⎧⋅=⎨⋅=⎩
,得22200
y +==⎪⎩, 令21x =,则()
1,2,0n =-. 设向量m 与
n 的夹角为θ,。

答案第25页,总25页 则cos ||||m n m n θ⋅=

==.
所以二面角A PD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