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
的实证分析
徐明阳
【摘要】基于我国1978-2015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选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视角来建立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的加深,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明显反方向影响.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能够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具有复杂性.%Based on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data from 1978 to 2015,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certain lag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volatile and unstable;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has obviou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upgrad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t can be seen that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s complex.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7)004
【总页数】8页(P34-41)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VAR模型
【作者】徐明阳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近年来,重视产业结构内部层次,加强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带动就业的优势逐渐消失,第二、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就业的能力在显著的增强。
不同层次的产业结构内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
因此,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有利于正确的制定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内部协调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依赖合理的产业结构,早在17世纪时配第和克拉克[1]在研究二者关系时,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不断过渡到第二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后期,劳动力主要就业于第一、二产业逐渐向就业于第三产业过渡。
钱
纳里[2]等人在研究经济增长是否依赖产业结构的变化时,发现许多因素是构成一
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内部层次是主导因素。
Jorgenson[3]等在深入剖析影响美国经济总量增加的因素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
产业结构变迁对美国经济总量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
国内学者对二者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刘伟[4]等人研究发现第三产业是拉
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第三产业提升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降低了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影响。
于春晖[5]等人在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关系时,发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受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较大,而受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较小。
黄秉杰[6]等人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山东省产
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就业结构、产值结构的冲击对经济增长分别呈正向冲击效应和反向冲击效应。
周明生[7]等人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因果关系是
否存在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并分析二者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内部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曹文彬[8]等人通过协整分析,研究
发现无锡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线性关系并且这种线性关系具有长期性和均衡性。
以上文献大多利用传统的计量模型来分析而无法考虑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即他们更多考虑产业结构变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而很少考虑经济增长是否又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内部优化,本文将考虑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因此本文采取VAR模型分析各变量的之间稳定关系,并且在各变量稳定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脉冲
响应等方法分析其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
本文借鉴于春晖等人在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文章中提出的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变迁。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说明当前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对经济资源有效和最大化
最优的利用。
当经济发展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一定程度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它将阻碍经济的增长。
泰尔指数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地区间内部或个人间不公平的指标。
而于春晖等人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能够用泰尔指数来衡量。
由此,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公式为:
其中,TL为泰尔指数,Y1,Y2,Y3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Y为国内生产总值,L1,L2,L3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L为总的就业人数。
当Yi/Li=Y/L(i=1,2,3)时,泰尔指数为零,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水平相同并且均衡状态是当时经济的现状。
因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程度与泰尔指数呈反方向关系,即泰尔指数越小,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我国学者在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时大部分采用非农产业值与总产值的比值即克拉克定律。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服务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如果采用克拉克定律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无法全面反映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已经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我国总产值的地位。
因此本文借鉴于春晖等人在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文章中提出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这一指标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公式为:
TS=Y3/Y2
TS为产业结构高级化。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泰尔指数和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分别衡量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分别记为GDP、TL和TS。
由于
异方差容易存在时间序列数据中,进而影响模型的精确度,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对以上指标分别取对数,记为lnGDP、lnTL、lnTS。
选取1978-2015年我国GDP三大产业产值、三大产业就
业人数等数据作为样本数据。
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和《中国统计年鉴2015》。
(一)各变量间的平稳性检验
在时间序列的模型分析中,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并且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需要各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在建模前,需要用ADF方法对
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观察变量lnGDP、lnTL、lnTS否具有平稳性,检验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lnGDP、lnTL、lnTS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但是对变量lnGDP、lnTL、lnTS取一阶差分后,然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ΔlnGDP,ΔlnTL,ΔlnTS的时间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稳性的时间序列。
因此选
择变量ΔlnGDP,ΔlnTL,ΔlnTS来建立VAR模型。
(二)VAR模型的建立
VAR模型常用于相互影响或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影响。
因此为了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和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选用
VAR(P)模型,其公式为:
yt= c+β1yt-1+β2yt-2+…+βpyt-p+
Bxt+εt
其中,c为常数项,yt是N×1阶内生变量矩阵,xt是M×1阶外生变量矩阵,P
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数,β1…βp为N×N维矩阵,B为N×M维待估系数矩阵,εt是N×1维随机误差向量。
在建模前,本文选择LR、FPE、AIC、SC和HQ等
五个评价准则来判断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多少,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仅有SC方法认为滞后1阶为VAR(P)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而LR、FPE、AIC和HQ方法认为滞后4阶为VAR(P)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
因此本
文选择滞后阶数(P)为4建立VAR模型,通过OLS估计最终模型的矩阵形式如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前提是需要模型具有稳定性,因此本文采用AR根和AR图的方法来判断以上运用OLS估计的模型是否具有稳定性以便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单位圆内包含了所有的单位根,所以可以认为本文运用OLS估计的模型即VAR(4)具有稳定性。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VAR(4)具有稳定性,因此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
冲击作用和动态关系。
VAR(4)模型多图表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见图2。
图2的横轴为冲击的滞后区间(单位:年),纵轴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
为响应函数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本文选定响应时间即冲击滞后区间为
10期。
由于本文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是用泰尔指数来度量的,并且泰尔指数与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呈反方向关系,因此从图2中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脉冲响应函
数可以看出,在前滞后6年,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反
向性或抑制性,其中在滞后第3年,冲击影响达到最大,冲击效果为0.018,在滞后第3年以后冲击效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滞后第6年后冲击效果一直小于0。
因此可以看出,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某些消极作用,但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原因可能是,尽管随着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和我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产业结构内部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之我国的泰尔指数也在缩
小,而产业结构合理程度也在加深。
但是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来带动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再通过二、三产业产值的增加来促进我国GDP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加之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具有滞后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效应,因此,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就长期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而从图2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在前滞后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是反方向的,但是在滞后第2年到5年左右,这种冲击效应为负,其中在滞后第3年冲击影响达到最小,冲击效果-0.019,在滞后第5年以后,冲击效应为正,在滞后第10年冲击效应逐渐趋向于0,而在滞后第8年达到最大冲击效应,冲击效果为0.236。
这说明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但是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状况相一致,当前合理化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短期内,当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外部条件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内部层次差距的缩小和合理化程度加深,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产业结构合理化趋于成熟,产业结构合理化就会向高级化程度转移或过渡,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
从图2中经济增长对产业高级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在滞后前4年,产业结构高级化受到正向冲击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为负,其中在滞后第3年,冲击效应达到最小,冲击效果为-0.015,滞后第4年到滞后第9年冲击效应为正,滞后第5年冲击效应达到最大,冲击效果为0.136,滞后第9年后冲击效应逐渐为负。
以上可以看出,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和影响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在经济发展初期和后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为负,但在中期,产业高级化的正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为正。
这是由于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由合理化发展和过渡而来的,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初期,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级化还没有完全适应当期的经济增长状态和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短暂的不一致性,因此高级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某些消极或者抑制的影响。
但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处于合理的水平或达到一定水平时,高级化对于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层次和发展的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深,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越完善,就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内部层次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但不能很快地表现出来。
从图2中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在前滞后6年,当我国经济增长受到冲击后表现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消极的影响,但是这种消极影响越来越小,在滞后第6年到第8年,冲击效应为正,并且冲击效应最大出现在滞后第7年,冲击效果为0.008,滞后第8年后冲击效应逐渐为负。
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冲击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基本上呈反向关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于当前经济增长受到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影响作用和贡献较大,反过来,经济增长也较大地影响了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
而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与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分别是反、正比例的关系,因此我国经济经济增长的冲击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影响基本上呈反方向关系。
(四)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主要是用方差来度量内生变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方差分解的公式[9]为:
RVCij(s)==
其中,i,j=1,2,3…,k,RVC(相对方差贡献率)是根据第j个变量基于冲击的方差对yit的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对我国GDP冲击效应在第二期才显现出来,而在第一期,我国GDP并没有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冲击的影响而仅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
此后GDP受自身冲击的影响在不断的减小,并且在第十期减弱到贡献度仅为74.29%,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对我国GDP的影响,相对于GDP自身的影响,则呈逐步增强的趋势,并且从第五期开始,我国GDP受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影响趋于稳定,稳定在33%左右。
前期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冲击和高级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度并不是很大,而在中后期二者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较大,这说明二者的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性。
而在第一期产业结构合理化除了受自身冲击的影响,还受到了经济增长冲击的影响,从第二期以后产业结构合理化受自身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受经济增长和产业高级化冲击的贡献度在不断增大,在第十期二者的贡献度分别达到了20.5%,20.98%。
原因可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当前合理化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当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受到一定外部条件的正向冲击,完善和加深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第一期同时受到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自身的冲击影响。
在第一期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的冲击分别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
7.98%,7.71%,而在第十期分别达到了14.65%,28.37%。
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冲击不能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它们对高级化的影响。
本文首先建立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综合深入地分析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某些消极作用,但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来对经济
增长的积极作用。
其次,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加深,但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阻碍作用。
再次,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和影响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但是以正向冲击效应为主。
最后,我国经济经济增长的冲击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影响基本上呈反向作用。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内部差距的缩小。
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某些消极作用,但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要重视提升我国工业制造的层次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吸收低端劳动力的就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内部层次和效率水平的提高。
第二,提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加深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
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和影响具有波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滞后性,但是以正向冲击效应和积极作用为主。
因此,我国需要重视对互联网金融、资本密集型技术、科研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和支持,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质量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产业结构内部和产业技术的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产业层次和结构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我们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水平,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去,来突破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发展瓶颈,进而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相关文献】
[1]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3] JORENSON D W,HO M S,STIROH K J. 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25(5):453-470.
[4]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5] 于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6]黄秉杰,孙旭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探讨:基于VAR模型的山东省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109-113.
[7]周明生,梅如笛.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14-20.
[8]曹文彬,张贵成.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6(2):39-43.
[9]高铁梅,孔宪丽,刘玉,等.中国钢铁工业供给与需求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4(6):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