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8课时,每周4课时,复习用1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与前两单元学习不同的是,集中学习理论和化学用语。
因此,要充分启动与绪言、分子、原子等已学内容的链接。
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的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对以后的化学用语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分子和原子,启发学生从化学认识物质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循序渐进的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专题二:原子的结构,本专题是从①原子的构成,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离子的形成,③相对原子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的,对于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是缺乏微观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自制
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三:元素,本专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以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巩固元素的概念,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另外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身边物质中的元素及元素的含量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使学生学会收集并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4、一些元素和根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二)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3、化学价的理解,化学式的书写,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知原子的构成及离子形成的原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掌握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它们的意义;熟练掌握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应课标
专题1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本课题要求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专题2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对物质的基本成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本课题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专题3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及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
化学式、化合价是教学重点,是“双基”的重要部分。
能够较好地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举例说明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几种?分子、原子、离子各是怎样构成的,各有何性质?
2、什么叫元素,根据元素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
3、什么叫化学式?如何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4、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计算?
专题划分专题一:分子和原子(2 课时)
专题二:原子的结构(4 课时)
专题三:元素(2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分子运动的现象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分子和原子
所需课
时
课内共用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湿衣服晾干、闻到各种香味、红墨水的扩散等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通过观看苯分子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来说说自己对分子原子了解到的信息。
3、如何设计实验说明分子的不停运动?
4、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隔有什么关系?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化学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思考、猜想花香,湿衣服晾干,颜色扩散可能是分子运动的现象。
活动二:观察、讨论、交流并用课本数据说明看到的苯分子及最小汉字对应的信息。
活动三:分组探究如何设计分子不停运动的实验。
活动四: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来得出结论,锻炼其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要点1、小组完成分子不停运动实验的设计
2、学生能将自已所见、所思、所做、所感、所悟通过语言文字组合外化为口头语言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归纳、总结,体验到成功之乐,能把化学学科与自已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
专题二原子的结构
所需课
时
课内共用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化学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为什么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顺利通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活动二:原子很小,是不是不可以再分?
活动三:对分子、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活动四:各抒己见,我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
评价要点1、能够准确的认识原子
2、想象要有依据,通过学生们谈论、交流达到合作、表达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