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耳生理
• 共振作用 /声波增压
– 外耳道平均长2.5cm,一端封闭型管腔,根据 物理学原理,对波长为其4倍的声波能起到最 佳共振作用,即声波增压
– 外耳道在1.5kHz~7kHz的频率范围内,使声 音增强或扩大10-15分贝
中耳 Middle ear
中耳 Middle ear
• 鼓室 Tympanic cavity • 咽鼓管 Eustachian tube • 鼓窦 Tympanic antrum • 乳突 Mastoid
– 前庭嵴:前上---后下 – 球囊隐窝:前庭嵴前下(球囊筛区) – 椭圆囊隐窝:前庭嵴后上(椭圆囊壶
腹筛区)
内耳的解剖-半规管
• 3个弯曲骨管,互成直角:外(水平)、上(垂直)、后半规管 • 上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合成一总脚,外半规管内侧为单脚,3个半规管共有5个
孔进入前庭。 • 两侧外半规管同一水平,头前倾30度与地面平行,两侧上半规管平面向后延
内耳生理
• 感音功能
感音功能
平衡功能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3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 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前庭是特殊分化的感受器,主司感知头位及其变化
头在正负角加速度刺激
头在冠状面上的静平衡 和直线加速度刺激
头在矢状面上静平衡和 直线加速度刺激
视觉、触觉、本体觉
半规管壶腹嵴
蜗中央管 蜗区
垂直嵴
前庭上区
横嵴 前庭下区 单孔
• 从解剖学的观点,耳朵分成三部分:
外耳 External ear
•耳廓 Pinna of ear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外耳解剖
耳廓
• 头部两侧 • 前外侧面呈不规则凹形,周缘卷曲称耳轮,
下端连耳廓于耳垂 • 耳轮前方有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称对耳轮 • 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狭长的凹陷,称耳舟 • 对耳轮前方的深窝称耳甲,其被耳轮脚分为
• 螺旋器(Corti器) -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支持细胞 -盖膜
声音刺激→盖膜和基底膜作剪切运动→外毛细胞静纤毛弯 曲→盖膜与网状层之间的淋巴液的液流→内毛细胞静纤毛 弯曲→毛细胞兴奋→诱发机械-电的换能过程
内耳生理
• 半规管和前庭与人的平衡觉相关 • 耳蜗则直接和听觉有关
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 • 耳甲腔通入外耳门 • 耳甲腔前方的突起称耳屏,后方的对耳轮下
部的突起称对耳屏 •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有一凹陷,称耳屏间切迹
外耳解剖
耳廓 • 外耳道的皮肤很薄,与软骨膜或骨膜粘
连较紧密,外耳道又富含神经→感染肿 胀→剧痛 • 血肿难吸收 • 外伤或手术→软骨膜炎、坏死→耳廓变 形 • 皮肤薄→易受冻
鼓窦
鼓室
•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为界 • 上下径:15mm • 前后径:13mm • 内外径:上鼓室6mm,中鼓室2mm,下鼓室4mm
上鼓室 Attic
中鼓室 Mesotympanum
下鼓室 Hypotympanum
鼓室 六壁
上
鼓膜张肌 附着处
外后
内 前
下
1. 外壁:鼓膜 2. 内壁(内耳外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神经管凸水平段、外半规管凸 3. 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4. 后壁(乳突壁):
鼓室前壁
• 前壁-即颈动脉壁
--下部与颈动脉相隔 --上部两口:
鼓膜张肌半管开口(上) 咽鼓管半管鼓室口(下)
鼓室后壁
• 后壁-即乳突壁
--鼓窦入口,通鼓窦 --锥隆起:前庭窗高度,发出镫骨肌 --鼓索隆起:发出鼓索神经 --鼓室窦(锥隐窝): --面神经隐窝(后鼓室径路)
• 上壁:鼓室盖
- 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 - 婴幼儿的岩鳞裂未闭合 - 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
外耳解剖
外耳道
• 2.5-3.5cm • 外1/3:软骨; 内2/3:骨 • 两个狭窄:
– 骨与软骨交界处 – 骨部距鼓膜0.5cm处(外耳道峡)
• 软骨部:耵聍腺
外耳解剖
外耳道 • S形弯曲 • 检查:成人后上提,婴幼儿向下拉耳廓,
向前拉耳屏
• 支配外耳的神经主要有下颌神经颞支、 迷走神经的耳支、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 和枕小神经
咽鼓管生理
• 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 • 引流作用 • 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功能 • 防声作用
内耳 Inner ear
内耳解剖
• 内耳(迷路)是耳朵最复杂的部分。它位于中耳的后方,是由岩 石般的骨头构成的空腔,空腔内装满流体。岩石般的骨头起保护 作用。
• 组成:前庭、耳蜗、 (半规管)
骨迷路、膜迷路
• 含有听觉与平衡觉感受装置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解剖
• 骨迷路:在外,与膜迷路之间为外淋巴(低 钾高钠) • 膜迷路:在内,其内含内淋巴(高钾逐渐变小的管,呈螺旋状并逐渐旋转变尖类 似蜗牛的外壳。
• 骨蜗管:旋绕蜗轴2.5~2.75周 • 底周相当鼓岬,后下方有蜗窗 • 骨螺旋板+基底膜分隔管腔:前庭阶,蜗管(中阶),鼓阶 • 蜗孔:螺旋板钩+蜗轴板+膜蜗管顶盲端,交通前庭阶和鼓阶外
颞骨分为五部
• 鳞部 • 鼓部 • 乳突部 • 岩部 • 茎突
颞骨外面观
• 茎突:长25mm • 茎乳孔:茎突和乳
突之间,面神经出 颅 • 外耳道 • 颧突 • 下颌窝
颞骨外面观
颞骨内面观
颞骨内面观
• 内听道 • 内耳门→内听道口
– 长度:10mm – 内含:面神经、听神经、迷路
动静脉
面神经管区
鼓膜脐
– 上皮层
– 纤维层
紧张部
– 粘膜层
• 鼓膜上方1/4的三角形区没有中间纤
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
其余3/4部分称为紧张部
锤骨短突 锤骨前襞
锤骨柄 光椎
鼓室内壁
• 内壁-即内耳的外壁,迷路壁
-中央:鼓岬 -后上方: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足 板和环韧带封闭,通前庭 -后下方:蜗窗(圆窗、第二鼓膜),被 圆窗膜封闭,通鼓阶 -前庭窗上方:面神经管凸,面神经管 水平部 -面神经管上后方:外半规管凸
长互相垂直,两侧后半规管平面向前延长互相垂直。
内耳解剖-膜迷路
• 椭圆囊
感受平衡觉
• 球囊
感受平衡觉
• 蜗管
位于骨螺旋板与骨蜗管外壁之间 上壁-前庭膜(Reissner膜) 外壁-螺旋韧带、血管纹 下壁-螺旋缘、基底膜 在前庭阶与鼓阶之间,内含内淋巴
• 基底膜
起自骨螺旋板游离缘 其上的螺旋器(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径之一
• 下壁:颈静脉壁 - 与颈静脉球分隔 - 有缺损-蓝鼓膜
鼓室上壁、下壁
鼓室内容物
•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 • 听骨韧带:锤骨(上、前、外侧)韧带,砧
骨(上、后)韧带,镫骨韧带(环韧带)
鼓室内容物
• 鼓室肌肉: – 鼓膜张肌:牵拉锤骨柄向内、增加鼓膜张力,以 免鼓膜震破或伤及内耳 – 镫骨肌:牵拉镫骨头向后、足板前缘向外跷起, 以减少内耳压力
中耳生理
• 中耳是个换能器,将来自鼓膜的声能转化成机械能,送到卵圆窗
•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声压从鼓膜→前庭窗增加1.3 倍)
➢ 锤骨柄长度:砧骨长脚长度=1.3
• 有效振动面积大小的差异, 变压增益
➢ 鼓膜面积( 55 mm 2):镫骨底板面积(3.2 mm2 )=17
大约提升30dB增益
30dB 增益
-上:鼓窦入口、砧骨窝、外半规管凸 -下:锥隆起 -内侧:面神经管垂直段 5. 上壁:鼓室盖-2㎜→颅中窝、岩鳞裂、鼓窦盖 6. 下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半管 鼓口
颈内动脉
• 外壁:鼓膜(膜壁) • 半透明膜,约9*8*0.1mm3 • 前下方倾斜45-50°
鼓室外壁
松弛部
锤骨后襞
• 三层结构:
淋巴液
• 螺旋神经节→发出周围突 →Rosenthal小管(骨螺旋板与蜗轴相连基部) →内、外毛细胞
• 外淋巴液交通:前庭→前庭阶→蜗孔 →鼓阶→蜗水管→蛛网膜下腔
内耳解剖-前庭
•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 • 前壁:蜗螺旋管入口→耳蜗前
庭阶 • 后壁: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 • 外壁:前庭窗镫骨底板封闭 • 内壁:内听道底
耳解剖生理
颞骨 Temporal bone
• 位于颅骨二侧 • 与颧骨、蝶骨、顶骨、枕骨相接 • 参与组成:颅中窝、颅后窝
额骨 Frontal bone
蝶骨 Spheoid bone 颧骨 Zygomatic bone
下颌骨 Mandible
顶骨 Parietal bone
颞骨 Temporal bone 枕骨 Occipital bone
前脑:方向感
球囊斑
中枢神经系统 脊柱、小脑:姿势控制
椭圆囊斑
眼球运动:眼球运动
节鼓室气压
•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 径宽 ,咽部感染易传入鼓室
中耳解剖-鼓窦
• 鼓窦:上鼓室与乳突间的通道,鼓室后上的含气腔。
中耳解剖-乳突
• 乳突:位于鼓室的后下方,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房,各气房彼此相 通,与鼓室之间的鼓窦相通
• 分型:气化型(含气小房多),板障型(少),硬化型(极少),混 合型。
•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
• 鼓室隐窝:锤骨前、后隐窝,砧骨上下隐窝,鼓膜上 隐窝(Prussak 间隙),鼓膜前、后隐窝
鼓索神经
中耳解剖-咽鼓管
• 鼓室与鼻咽的通道 • 长约35mm • 外1/3为骨部 • 内2/3为软骨部 • 骨部与软骨部交界为峡部 •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咽肌 • 在肌肉收缩作用下咽口开放,以调
– 牙痛→下颌神经耳颞支→外耳道疼痛 – 外耳道后下壁皮肤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反射
性咳嗽
外耳生理
• 集声作用 Sound collection • 辨别方向 Distinguish direction • 保护作用 Protection • 共振作用 Sympathetic vibration
声波增压 Sound pressure ampl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