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蔬菜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1)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
1.5研究结论 (4)
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3 市场分析 (10)
3.1项目主要产品 (10)
3.2市场分析 (11)
3.3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13)
4 建设选址与条件 (15)
4.1梅山乡概况 (15)
4.2选址地块现状 (16)
4.3建设条件 (17)
5 建设方案 (18)
5.1建设规模与布局 (18)
5.2农业设施及设备 (19)
5.3土建工程 (24)
6 招标 (27)
6.1招标事项 (27)
6.2招标初步计划 (27)
7 环境影响评价 (29)
7.1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 (29)
7.2对策和措施 (30)
8 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31)
8.1组织管理 (31)
8.2运行机制 (32)
9 项目进度安排 (33)
9.1项目进度计划 (33)
9.2项目实施进度表 (33)
10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5)
10.1投资估算 (35)
10.2资金筹措 (36)
10.3财政补助资金投向 (36)
11 效益分析 (37)
11.1财务效益评价 (37)
11.2社会效益分析 (40)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42)
12.1研究结论 (42)
12.2建议 (43)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在北仑区梅山乡钟家塘、梅东公路两侧地域,建设33.33公顷(500亩)设施农业核心区,其中18.93公顷(284亩)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其余14.4公顷(216亩)为露地蔬菜种植。
规模总投资5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6万元(不含房屋建筑物、供电工程投资)。
主要建设内容为:
新建钢质温室型大棚114458 m2,其中单栋棚106720 m2,连栋棚7738 m2;新建房屋建筑物516 m2,机耕路与水渠3532 m;新建配电设备及线路;建立蔬菜检测室及配备仪器等。
1.2 项目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1.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乡农业服务公司。
公司筹建于1986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季节性工人30 人,拥有“梅山岛”牌蔬菜注册商标,2005年销售收入560万元,利润50余万元,拥有500吨级蔬菜保鲜冷库一座,常年聘请宁波市农科院多名农业专家指导,并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培训和推广新技术,指导种植新品种,带动梅山乡农户种植蔬菜。
1.2.2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技术依托单位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
市农科院于2000年12月在原市农科所和林科所的基础上组建成
立,内设作物研究所、林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8个研究所(中心),拥有宁波市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
市农科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科研结构,强化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难点,发挥科技成果的乘数效应。“十五”期间共获科技成果奖16项,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面积达64万公顷,增创社会经济效益6亿元。
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在梅山乡成立专家工作站,2006年以来,为梅山蔬菜基地引进了适宜大棚种植的瓜果、茄类品种15只,西兰花品种3只,并对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C.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通知(甬政发[2005] 72号)
D.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甬农发[2005] 83号)
E.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市政府2006年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5 研究结论
梅山乡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符合宁波市、北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要求,也是落实北仑区“菜篮子”实事工程的需要。
本项目主要建设钢管大棚114458 m2,配套完善供电、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新增蔬菜检测中心,引入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核心区达到设施化、规模化、无公害的生产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梅山乡万亩蔬菜基地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增加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品质,丰富市民菜篮子,因而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数据表明:投资利润率为24.34%;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9年(税后)、 4.0年(税前),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建设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梅山乡是北仑区唯一海岛乡,也是传统农业乡,有耕地1077.07公顷(16156亩),山地371.87公顷(5578亩),集中分布在岛内中、东部地区。岛内环境未受工业污染影响,农业以蔬菜种植为特色主业,是宁波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和出口基地。2004年经农业部批准,梅山西兰花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基地发展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岛上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加工、销售西兰花等农产品。西兰花种植规模达到400公顷(6000亩),其中95%外销日本、新加坡等地。但随着国际市场绿色壁垒设置加重,2005年后西兰花出口一度受阻,使农民种菜积极性受到影响。
当前蔬菜产业面临挑战与新的发展机遇。为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高度重视与加强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引导菜农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在保持西兰花出口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果新品种,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另一方面,北仑区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区内人口聚增,农产品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区政府把建设梅山蔬菜基地、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列入了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区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要求有关部门分解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实施。
本项目实施是按照市、区政府的规划要求,通过设施核心区建设与示范作用,加快蔬菜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推广,积极推进万亩蔬菜生
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高效农业,促进梅山乡新农村建设,同时为北仑区的开放开发提供丰富的后方蔬菜供应。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梅山乡是传统农业乡,现有耕地16156亩,集中分布在岛内中部、东部。沿岛有可利用滩涂800公顷(12000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22.8km标准海塘已经封闭,1000公顷(15000亩)标准农田整理通过区级验收,五大水系结合农田整理工作按步推进,水库、矸闸、排涝站、翻水站均进行了全面整修。
梅山岛尚未进行工业性开发,环境污染影响轻微。近几年来扎实推进“生态乡”建设,全力打造休闲港湾,全面实施各村卫生保洁,推广农村垃圾袋装化和桶装化处理,生态文章做得有声有色。2005年被评为宁波市生态乡。现在岛内到处是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按照中央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要求,梅山乡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依托北仑区开发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种植西兰花,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400公顷(6000亩)以上,由梅岛农副产品加工厂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加工,冷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出口300只集装箱,全年蔬菜产值近2000万元。2003年种植面积减少到233公顷左右(约3500亩),部分西兰花低价转为内销。至2006年种植面积仍恢复到333公顷左右(约5000亩)。
出口蔬菜成为梅山乡一大主导产业。但由于种植品种比较单一,
出口还存在绿色壁垒障碍,引起有些年份出口量波动较大,使菜农利益受到损害。种植方式仍以传统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农业的“双增”效果还不够显著。
近几年来,市场上反季节蔬菜需求旺盛,价格成倍高于常规蔬菜,种植农民收益较好,菜农自发地搭建了400亩竹大棚,反季节蔬菜开始得到发展。
要实现新阶段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基地的产业化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继续发展出口加工的同时,当前还应以反季节蔬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展农业“双增”的新空间。
大棚蔬菜核心区建成以后,通过加强与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大力增加反季节蔬菜生产,促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与附加值提高,辐射和带动梅山乡万亩蔬菜基地发展。
本项目产品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果),重点保障北仑区“菜篮子” 供应。项目实施将增强梅山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在继续发展蔬菜加工、出口的同时,增加在当地菜市场的销售份额,变单一为多元的市场渠道。同时通过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收购加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现状。
本项目建设还有利于转变农民观念,拓展都市型农业的服务功能。利用500亩蔬菜大棚联络周边农户推出“农家乐”活动,结合“湖海休闲垂钓旅、盐场赏盐旅”等推出海岛特色游路线,吸引更多的市民,发挥梅山岛作为宁波市、北仑区“后菜园”和“海上后花园”的功能。
2.2.2 落实“菜篮子”实事工程,保障北仑区蔬菜供应的需要
北仑区历年来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区规模快速扩展,外来就业人口不断增加。2005年末有常住人口34.9万人,暂住人口24.8万人,预计到2020年城市总人口将突破70万人。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北仑区蔬菜需求旺盛,目前外地货源占市场总量的80%,本地产品所占比例少。在市场上本地产的蔬菜质优价好、受到欢迎。
据宁波市统计年鉴, 1996-2005年间北仑区农产品种植总面积减少了63.0%。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瓜类种植面积只减少了7.2%,蔬菜瓜类总产量合计减少了24.5%。
历年农产品种植变化情况见表2-1: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区政府启动了一批“菜篮子”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梅山绿色蔬菜基地,并列入了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
2.2.3 切实抓好“放心菜”,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的需要
根据北仑区政府《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菜篮子”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四绿工程” (绿色生产、绿色通道、
绿色市场、绿色消费)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核心,建立和健全“基地、公司、经营者”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蔬菜市场领域切实抓好“放心菜”供应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菜篮子”工作要求不断得到落实。积极推进绿色生产,发展有效流通,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力争全区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无公害化,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卫生、营养”的需求。
促进生产基地实施“科技兴菜”工程。生产基地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在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对土地进行测土试验配方,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快落实与执行宁波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加强源头管理,以质取胜,应对技术壁垒。以西兰花的出口为例,自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新的限量标准。实施以后西兰花检测农药数达到298个,许多常用农药被禁用或受到最严格的农残限制,这意味着西兰花出口面临严重危机。北仑区检验检疫局帮助出口企业,全面实施“残留监控+重点项目批批检验”的检验模式,从源头上控制住农药残留,促进了西兰花的重新出口。
本项目新建蔬菜检测中心,配备相应检测仪器,将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为基地实施“绿色生产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3 市场分析
3.1 项目主要产品
本项目依托宁波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引进种植优质、高效蔬菜新品种,生产过程由农技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主要蔬菜(果类)品种见表3-1:
表3-1引进种植主要蔬菜新品种表
3.2 市场分析
3.2.1北仑区蔬菜需求量
A.人均蔬菜消费量
根据《宁波市“菜篮子工程”“十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城镇人口人均蔬菜年消费量为180公斤。
北仑区在规划区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时,根据区统计数据和市场调查,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北仑区人均蔬菜年消费量(城乡综合)为150公斤。
B.北仑区年蔬菜需求总量
北仑区2005年末总人口为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25万人。
按以上人口数计算北仑区年蔬菜需求总量为9万吨,日均蔬菜需求量为246.58吨(按一年365天)。
预计2020年城市总人口达到70万人,若蔬菜需求量同步增长,未来蔬菜需求量年均增长率约1%。
3.2.2北仑区蔬菜调入量
A.蔬菜市场成交量调查
根据对全区集贸(菜)市场的调查数据:
2005年8月13—19日蔬菜成交量为1891.74 吨,其中调入蔬菜类成交量1541.77吨, 本地蔬菜类成交量349.97吨,调入率为81.5%。日均成交量270.25吨。全区年人均164.4公斤。(市场调查数据引用《北仑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筹建调研报告》,蔬菜成交量包括外轮和舟山部分地区在北仑区市场的购买量。)
B.蔬菜区外调入总量
根据以上市场调查和人口数,推算全区年蔬菜需求总量为98641吨。按从外地调入81.5%比例,可以得出蔬菜区外调入总量为8万吨,日均调入量为220.25吨。
3.2.3北仑区蔬菜外销量
A.北仑区蔬菜生产概况
2005年北仑区蔬菜瓜类种植面积3847公顷,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33.41%,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963公顷,总产量66006吨,瓜类种植面积884公顷,总产量19323吨。
区内生产蔬菜一部分供应区内,一部分经加工出口或销往区外集贸(菜)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或者目标客户。
B.主要蔬菜品种区内外销售比例
西兰花,种植面积300公顷(4500亩),总产量7425吨,70%出口,25%销往市外,5%区内。茭白,种植面积300公顷(4500亩),总产量6750吨,40%区内,60%销往宁波市区、镇海和舟山。蘑菇,种植面积90万尺,总产量1350吨,35%区内,65%销往宁波市区、舟山。大头菜、榨菜,种植面积100公顷(1500亩),总产量3000吨,初加工后销往镇海。
3.2.4市场分析
A. 通过对北仑区蔬菜需求量和市场成交情况的调查研究,可见北仑区目前蔬菜供给80%以上依赖于从外地调入,地产蔬菜在市场上只占20%比例,未来年份随着经济和人口继续增长,蔬菜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长,这就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市场空间。本项目出产的大棚蔬菜只要品种对路、适时,预测区内市场基本可以容纳。
B.梅山乡打好生态牌,确保无公害、绿色的生产条件,重视“梅山
岛”绿色品牌创建,满足市民对蔬菜品种、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市场销售,达到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的双赢目标。
C.北仑区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有利于本项目实施以后农产品投放市场。根据《北仑新区农贸(菜)市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北仑区重点新建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新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使区内菜市场达到35个,可以承担全区农产品的集散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农产品流通,减轻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负担。
3.3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3.3.1 本项目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及进入渠道
建立与提升“梅山牌”蔬菜的市场品牌形象。以宁波菜篮子网为平台,以大型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连锁、代理、配送、“农加超”等模式,增设菜篮子“绿通车”,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摊,逐步形成覆盖面广、高效率、低成本的销售网络。
目前重点供应北仑区菜市场,已同大润发、加贝等超市全面合作,以后进一步扩大合作的范围。与区内申洲针织公司等大企业建立直供关系,由基地直接送蔬菜到单位职工食堂。
区蔬菜协会、乡农业服务公司等专业组织发挥沟通市场的作用,经常发布农产品信息,帮助菜农不断开拓市场销路。
3.3.2 具有营销体系和销售队伍初步建立的优势
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创办成立了北仑梅山绿洲蔬菜营销有限公司。针对菜农分散经营、易陷入市场困境的现状,公司主要在蔬菜销售、加工等方面起带动和服务作用,积极为菜农搭建销售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
先后成立了梅山乡农信担保公司、出口蔬菜协会等组织。出口蔬菜协会引导会员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品牌经营,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协调加工企业和种植户的利益关系。
通过多年的努力,梅山乡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蔬菜销售队伍,在市场流通和信息提供上发挥较大作用。
梅山乡农业组织化体系见以下示意图:
4 建设选址与条件
4.1 梅山乡概况
行政、经济状况: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并村后为5个),46个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乡人口15134人,6029户。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农村生产总收入达到32500万元,国民生
产总值1320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5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比上年增加1929元,乡财政收入2620万元。
交通条件:距北仑中心区28km,宁波中心市区45km。本岛对外交通以轮渡为主,现有码头四个,分别通往北仑区白峰镇、春晓镇及舟山等地。岛内梅东公路、梅西公路、渡南公路已全面完成硬化,形成环岛公路。
地理条件:梅山岛面积26.9 km2,其中山地3.84 km2,平地23.06 km2,加上扑蛇、青龙二岛,总面积为27.22 km2。位于浙东沿海象山港东部、穿山半岛南侧,北离大陆450 m,隔梅山港与白峰镇及郭巨镇相望,东临峙头洋,南濒汀嘴港,距舟山市佛渡岛4km、六横岛7km。海岸线总长22.5km,水深3~22 m。全岛南北宽4~6km,东西长9km,散布着15个高低不等的山丘,最高为烟墩岗海拔148.8 m。其余海拔50~90 m不等。岛上主要居民点大多依傍山体南面,处于地势较高之处。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37.5℃。极端最低-4.1℃,年相对湿度81.25%。年均降水量1400ml。最大日降水量188.6ml,最长连续降水过程16天,过程降水222.5ml,无霜期240—250天。全年风向4~8月为东南风,9~次年3月为西北风,风速5.5m/s,六级以上大风天数约18~20天,每年受台风影响2~3次,最大风速17 m/s。临时最大风速23.75m/s。
水文条件:因海岛成因特性,地势低平,主体呈山麓向海面微倾,坡度多在30′~2°之间,岛外涂面标高高于堤内地块标高,常年受暴雨、风暴、海水高潮位影响显著。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及台风期,常受暴雨袭击。主要水系有钟家塘、磨头、大兴、黄家塘、复成等五条主淡水
系。有水库山塘多座,年蓄水量约240万m3。岛内淡水资源相对缺乏,80%水源从河道排除海洋。
地质条件:山地土壤主要为黄红壤和饱和红壤,土层厚约50cm,多沙砾,肥力中等,宜发展水果、药材、林木。陆域平原土壤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类,分布集中,是岛内主要的耕作土。海堤外的潮间带上分布有大量的滨海盐土,适于发展海水养殖。
4.2 选址地块现状
绿色蔬菜基地设施核心区规划总面积500亩,其中284亩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建设地点位于北仑区梅山乡梅中村。
实施范围:沿梅东公路两侧延伸约1km,路北侧属钟家塘地块,南侧属曹家塘地块。
该地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耕作,符合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
对外交通便捷,东西向的梅东公路为岛内主要公路,从设施核心区中心穿过,经此可直接至渡口通往岛外,也可抵达岛内各处。
南侧有梅东大河、曹家大河,北侧有二畈河,这几条河流径流入海。
4.3 建设条件
该片土地已完成了农田整理。
周边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到位。
供电电源来自于北仑区供电局35kV/6300kVA的梅山里岙变电所,用电可以从就近线路接入。
最近的水源地为炮台水库,自来水可从炮台水厂接入。
附近内河可以取水与排水,有2只蓄水池作平时储水之用。
在温室大棚条件下,本项目农业用水量不多,每年7、8、9月用水稍多,基本以河网取水解决。
蔬菜检测室所建位置的地块为非农保地,可以办理土地征用手续。
5 建设方案
5.1 建设规模与布局
5.1.1 建设规模
设施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3.33公顷(500亩),本项目建设温室大棚区面积为18.93公顷(284亩)。
主要建设项目为:
新建钢质温室型大棚114458m2,其中单栋棚106720m2,连栋棚7738m2;新建房屋建筑物516m2,机耕路与水渠3532m;新建配电设备及线路一个系统;配备农产品检测仪器一套等。
规模总投资5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76万元(房屋建筑物、供电工程投资另行安排,不进入本次投资内)。
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详见表5-1:
5.1.2 平面布置
设施区内平面布置规划:
温室大棚区大体上以东西向梅东公路为横轴、在路的南北两侧进行布置,各成2行排列,大棚的山墙立面均朝向梅东公路,具体排列依地形排布确定。详见附图2设施农业核心区规划图。
区内以梅东公路为横向主干道,以区间机耕路为补充,形成纵横道路系统。进、排水两用渠与机耕路一起布置。
蔬菜检测中心建于梅东公路以北、设施区的西北侧。
两个蓄水池分别位于设施区的西北与东南角。
5.2 农业设施及设备
5.2.1 温室型大棚
主要建设内容:
建造温室型大棚114458 m2,其中钢质单栋大棚106720 m2;钢质连栋大棚7738 m2。
详见表5-2:
温室型大棚具有防雨、蓄热和保温功能。在湿热季,主要防止地面长期潮湿,防止幼苗徒长,地下害虫繁殖危害幼苗以及根腐病和霜霉病发生;在冷凉季,则充分发挥蓄热和保温功能,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
长环境。
本项目温室型大棚分为单体棚、连栋棚两种,采用轻型热镀锌钢型材为骨架、自然通风形式,主体结构设计寿命为10年。
5.2.1.1单体棚
A.温室主体材料及结构。温室圆弧型拱顶由拱梁组成,拱梁采用热镀锌管(Φ25×1.5 mm)冷弯成型制成,拱间距0.7m安装。温室横向间距4.2m安装下弦横梁及垂直撑杆。温室拱顶上设置三道纵梁,由钢丝管卡与每一拱管连为一个整体。在弧拱面的山墙端安装防风杆。以上材料均采用热镀锌管(Φ25×1.5 mm)。温室底部四周用热镀锌角钢(40×40×3 mm)连接。此结构使温室连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载及稳定性。
B.保温密封隔断装置。侧墙通风窗安装在温室立面墙标高
0.5~1.3m之间位置。地温保护提脚隔段层安装在温室立面墙标高0~1.5m之间位置。立面墙两端头安装0.8m宽的保温隔段搭层。
C.温室立面墙设计功能为密封、通风、防风。山墙立面上安装四组立柱,材料采用热镀锌管(Φ25×1.5 mm),上端与拱梁螺栓连接,下端由螺栓与横向收口卡槽连接,下端埋于500cm素土中。山墙居中位置设密封滑动推拉门(1.8×1.0m),材料采用矩形管(40×40×1.5 mm),上滑道采用C型导轨及吊滑轮组,下端安装埋地铁及定位滑轮。在侧墙上设卷膜立面窗。
D.温室覆盖材料。温室屋架拱顶、山墙立面、侧墙均采用10丝国产PEP膜,初始透光率93%,使用寿命达12个月以上。覆盖薄膜由专用卡槽卡簧固定,在薄膜外侧间距0.7m拉压膜绳。
E.温室通风降温系统。温室采用自然形式通风降温。每栋温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