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本节安排三个环节:(1)沸腾探究(2)蒸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3)液化的现象和条件。

故事导入,留下悬念,开始探究:
一、引入:
用毛笔再黑板上写的“水”字怎么变没了,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汽了,引入汽化。

从感知生活入手,引起兴趣,引发课堂关注。

引入生活中其它类似的例子,总结分类;引出蒸发和沸腾。

经历探究环节:
(一)、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经历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
1.所需器材及各个器材的用途,怎样组装这套器材。

2、要探究本问题需要记录那些数据。

记录要求:90℃开始,每间隔20S记录一次温度填到表格里。

组员任务分工明确:读秒表,读温度,记录现象,记录温度,总结汇报结论。

3、观察现象
4、记录分析数据温度变化。

5、得出沸点,然后为更直观经历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过程。

6、总结沸腾规律
7、结沸腾条件。

(二)蒸发现象和影响因素,蒸发的作用。

(1)师:问题引入:怎样让水写布上的字迹干得更快?怎样让湿衣服干得更快?帮老师想想办法?
生:放在太阳下晒,用熨斗烫。

摊开,称上,吹风机吹,晾在有太阳又通风的地方。

生活里处处是物理,感受物理就在生活里
(2)根据现象总结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①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3)根据生活现象让孩子们自己总结蒸发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深刻。

进一步研究现象,洗完澡出来感觉冷,在手上擦酒精感觉凉,总结得出蒸发吸热,蒸发可降温,可致冷。

(4)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减去部分枝叶,甚至需要用黑网遮盖?(为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

)淋雨后为什么要及时更换衣服?(为减少蒸发吸热预防感冒,所以要及时更换干衣服。


(三)液化
(1)从生活现象引入液化现象:眼镜片上雾气,车窗上的单词的来历。

雾,露,云的来历。

说明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2)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视频演示,水蒸气液化后,出现水,并使温度计示数升高。

证明了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3)进一步研究液化的条件:降温和压缩体积。

水是生命之源,对孩子进行节水教育。

(四)课堂检测。

引入下节课:舞台白雾与生活中见到的雾是否一样?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汽化和液化》学情分析
本节课《汽化和液化》所包含的蒸发、沸腾和液化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初二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生活中也多有感知,本节知识是将这些生活现象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它们有章可依,有律可循,使生活现象上升到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

孩子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这些知识难度不大,从生活现象,生活故事引入,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设计探究实验,让孩子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可以将以往的质疑进一步解决。

从而使知识更系统化。

《汽化和液化》效果分析(自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以下提升:
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以往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同学们对本节知识能掌握和运用。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孩子的认知得以矫正和提升。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能把与本节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加以概括、归类,总结,孩子具备了使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能力方面:
1、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进一步训练了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使孩子懂得了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每一滴水,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处理废水,珍惜水资源。

2、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物理服务于生活。

我自认为,孩子能力的获得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自评总体效果较好。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人恒过,然后能改,授课也一样。

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说说优点与不足如下:
优点:
1、课堂从感知引入,容易吸引注意力。

2、教学问题设计贴近生活,容易解答,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3、课堂环节紧扣,都是易于理解的例子,容易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结论,使课堂不再那么艰涩,不再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倦怠感。

课堂上自然而然生出结论。

得出物理原来这么简单的结论。

4、本节课融汇物理、英语生物课堂教学,注重了学科间的相通,像眼镜,像蒸腾作用,提升了课堂趣味性。

不足:
1、因容量大,个别问题处理的仓促,思考时间,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完成整个思考过程。

2、关于车窗英语单词环节,忽略了解释这个单词的成因。

3、板书设计不是很紧凑。

最好把两种物态之间的变化用箭头连接起来。

总之,一节课的课堂设计有着厚重的学问,为让孩子们乐而往之不生厌。

我愿向各位同
仁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把我们的物理课打造的更生动有趣,更高效!
《汽化和液化》教后反思
牡丹区二十一中
《汽化和液化》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地位:
本节属于课标内容的第一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下的物态变化的第三节内容,难度不太大,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掌握。

2、本节要点内容:
认识汽化和液化:了解蒸发和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沸腾特点,沸腾条件;了解液化;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用物理解释生活现象,让物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本节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实验探究的水沸腾的规律。

本节的难点是水沸腾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本节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小烧杯,温水,火柴,秒表。

《汽化和液化》发展性评价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____所导致的现象。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提议,要提高植物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水分蒸发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3.把一根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________后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列关于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C.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汽化现象
D.水沸腾时的温度不一定是100℃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 )
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干
B.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
C.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觉很冷
D.吃冰棒可以解热
6.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7、请判断下列图像属于水的沸腾图像的是( )
三、链接生活 学以致用
8.利用冰的致冷作用,可以防止饭菜变馊。

这里介绍一种利用蒸发致冷保存食物方法。

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盆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

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盆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

9.家庭用液化气罐,罐内的液化气重15kg ,容积35.5L ,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

10.夏天从冰箱拿出可乐罐。

可乐罐外面沾满了水,擦干了又出现水,好像擦不干似的。


是由于
t t T T
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

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四、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

《汽化液化》课标分析
整体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特征和条件。

2、能用物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把物理知识应用生活里,服务于活。

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知道政蒸发可以致冷。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时放热过程。

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经历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蒸发和沸腾联系、解释并会应用。

逐渐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进行保护眼睛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