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宛敏渭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
3、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从而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及读故事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
4、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抓住唐宋大诗人诗中描写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教学难点:
1、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
2、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根据内容请学生说
说什么是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次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古诗中物候现象及规律。
二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文体知识简介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 说明文的分类:内容: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 4.说明
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 5.说明顺序:间顺序时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字词,请同学读准字音
卉(hu 1)勰(xi e)瀛(y ng)滹沱(h utuo)
蕃(f o n)瀼(r eng)涪(f u)
2解释下列词语:
相得益彰:至理名言:
3,通过预习课文说说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师友共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4,第二部分中作者又从那两个方面来关注物候的?
(3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的关注;
(6至7)自然段说明唐宋诗中对动物的关注。
5,根据文中的介绍,哪个组来说说什么是物候?
6,研究物候对农业有什么作用结合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来回答
(师友共同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师友共同讨论完成)
1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2“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和“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
言”这两句话矛盾么?
3研究石头和花卉有什么作用?(从文中找出来)
4可见,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是什么?(从原文找出来)
明确:1 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2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他们不能通过语言表达情意,不会说话;说鸟语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3略。4 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
二阅读第二段并回答
1 、唐宋大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 1 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三阅读3至7自然段填表回答
1,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填写表格,师友共同完成表格。
诗人诗文物候规律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物候规律是: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扶风豪士歌》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总结:说明物候有区域性
李益《临滹沱见蕃使》
刘禹锡《竹枝词》王之涣《出塞》
毛泽东《送瘟神》
总结:说明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杜甫“西川有杜鹃……”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陆游《鸟啼》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2在第五段中作者引用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
明确:关注这些诗中涉及的地点变化,就会发现树木抽青是随着地点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表明杨柳抽青也因地点而不同,在实践上也有早晚。
四阅读最后一段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这段话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告诉我们在读诗观察物候时“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不要以诗歌为限,指明了物候研究的方向。
五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子来说明。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举例子和引用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列举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诉了人们春天到来的标志。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如作者采用分类别等方法,准确分析了唐宋大诗人作品中的物候现象,山川鸟兽,月露风光,无所不及。内容丰富而不杂乱。这一课一方面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很多名作佳作,把科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使文章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六课堂小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增进自己的见识、修养。
七本文写作特色
1 多出引用诗文充满诗情画意;
2 条理清晰用了“总?分?总”
3语言生动、平时
八课堂练习
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1)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