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
为国际新标准。

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核外电子数为52 B.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
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海水、氮气、石灰水B.化合物:高锰酸钾、大理石、五氧化
二磷
C.单质:氧气、铁粉、活性炭D.氧化物:过氧化氢、生石灰、干冰
4.偶氮甲酰胺(化学式为C2H4N4O2)是一种常用的面粉改良剂,在面粉中使用可以使面包
更筋道,有弹性,从而改善面包的口感,也有一定的漂白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偶氮甲酰胺中含有氧分子B.偶氮甲酰胺由偶氮甲酰胺分子构成
C.偶氮甲酰胺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偶氮甲酰胺中碳、氢、氮和氧四种元
素的质量比为1:2:2:1
5.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推进剂是N2H4(肼)和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H2O24H2O+X,则X的化学式是
A.NO B.NO 2C.N 2D.HNO 3
6.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势在必行,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保护空气应加强大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B.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C.汽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节约石油资源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综合利用,提高燃煤利用率
7.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
另一种物质,表示互相转化)。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C转化为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反应转化为
C.可与C反应转化为CO
D.X可能是碳酸或碳酸钙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溶液,红色溶液变为紫色
B.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红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煤炉中的煤充分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持续产生气泡
9.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产生水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
氧化碳转化成X。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少新型催化剂,反应①一定无法进行
B.反应②可处理多余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C.反应②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一定不变
D.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属于化合反应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

2021年5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①,②。

氢氧燃料电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和在电池内部(含有硫酸或氢氧化钾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电能。

另外甲烷、酒精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中燃烧相同。

(1)氘、氚原子的构成如表。

②氚原子和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结合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两个反应中,第1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______种。

②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填元素符号)。

③该反应中,16g甲烷与足量的水反应,理论上最多能获得______g氢气。

(3)标出氢氧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写出酒精在燃料电池的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5)氢氧燃料电池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

1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部分性质的自主探究实验:
【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
(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
(1)若利用图1,A中的仪器组装一套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填仪器名称),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某同学用B装置作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什么优点:______,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氢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

(2)欲收集干燥的,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_(填字母序号)。

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_(填“m”或“n”)端相连。

【探究的性质】
如图2,将上述实验中已集满的集气瓶与注射器、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注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至集气瓶中,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3)为了确保反应充分,注射器中的液体应该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推入,请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压强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若想达到相似的实验效果,注射器中的药品还可以是______,注射器也可以更换为
______。

(5)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保持为40KPa。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3.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某课外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
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初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热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②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③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1)以上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______③(填序号)。

(2)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对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若把60℃的热水换成冷水,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进行对比,该实验还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该实验装置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白磷燃烧熄灭后,瓶内究竟有没有氧气剩余?
【深入探究】定量检测白磷在瓶内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反思交流】
(4)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白磷燃烧前集气瓶中只含有氧气
B.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C.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5)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需要氧气有什么样的新认识______。

【任务二】调控燃烧。

(6)有一种灭火器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若灭火器中液态二氧化碳大约为3L时,喷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约1000L,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_________。

(7)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化学反应。

(8)与燃烧一样,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
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你举一个生活中(除燃烧之外)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________。

1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同学对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成分进行探究与处理。

实验一:探究蔗糖的组成元素
(1)①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是在蔗糖中掺入烟灰,蔗糖很
容易被点燃,可见,烟灰可能在此起______作用。

②将蔗糖放在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观察到部分蔗糖变黑(蔗糖脱水炭化)﹔容
器内壁出现小水珠,可推出蔗糖一定含______(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黑色固体。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等,其中氯化铵易溶于水。

该同学欲回收二氧化锰;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

(3)溶液B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4)灼烧固体A的目的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三:探究丙酸钙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查阅资料】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食品名称:岩烧乳酪吐司
配料:小麦粉、人造奶油、白砂糖、食用盐、水、麦芽糖浆、丙酸钙等。

保质期:60天
试管内壁有水雾注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石
(5)实验①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

(6)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用50g面粉和0.75g酵母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

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7)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8)第2组,⑦中x为______。

(9)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0)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