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谢苇;吴文其

【摘要】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卫计委共同实施,实施周期为10年,分批进行立项建设,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该项目广西获批准的唯一单位。学院开设了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对如何做好3+2临

床医学人才教育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280-282)

【关键词】医学教育;3+2卓越医生;培养模式;实践

【作者】谢苇;吴文其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柳州市 545005;广西科技大学第一

临床医学院,柳州市 545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卫计委(原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实施周期为10年,分批进行立项建设,2012年底批准第一批“3+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41项,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该项目广西获批准的唯一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实施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1]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医学教育改革,我院于2013年9月开设了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以下简称项目班)。

通过项目班实施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适应临床医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本地区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具有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能力,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

1 项目班实施的基础条件

我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高校示范性临床医学实训基地、广西农村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为保障项目班整体培养过程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各临床学科、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就项目班学员选拔、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习、就业及升本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方案。先后出台了《第一临床医学院关于临床医学专业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学员选拔及动态管理实施办法》《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第一临床医学院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教学计划(试行)》《第一临床医学院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班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

2 项目班改革特色及主要措施

教育部、卫计委《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1]明确提出改革要通过“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来实现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据此,我们在制订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时,通过调研、专家座谈论证等方式确立了以理论够用,重医德、强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培养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2.1 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注重基础够用,重医德、强技能的理念,项目班按照新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开展教学检查、调研和总结工作,确保新方案切实可行。

2.2 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在临床学科教研室挑选专业班主任,引导学生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学习,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基层医院见习不少于2周,体验基层医院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附属医院的便利条件,结合专业课程学

习进度适时进行临床见习,进一步落实“早临床、多临床”的教学要求。同时配备专门辅导员,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

2.3 项目班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手段是课程设置改革。根据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多、学习负担重的实际情况,学院多次组织各学科、课程负责人商讨项目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合及具有特色的教改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以下改革。

2.3.1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增设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医学人文课程,如医疗安全、乡镇医院管理等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医疗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制度,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让学生

了解将来就业主要岗位——乡镇医院的现状及初步掌握乡镇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和知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优化和完善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

医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更重要的是将医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医德教育融合于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贯穿理论、实训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基层医生职业的责任及使命的理解,提高服务于基层的职业坚定性和自身综合素质。

2.3.2 加强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将《诊断学》部分内容和内、外、妇、儿、五官、护理等学科的临床基本技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实践技能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

同时模拟医院课余和周末时间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第三学期还开设《临床技能综合应用》课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种临床技能的能力。

2.3.3 增加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由于培养对象今后就业方向主要是

乡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单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管理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故在原已开设《预防医学》的基础上增加开设《社区流行病学与慢性病管理》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同时也为后续全科医生的培养奠定基础。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1 建立专业课程网站建立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基本技能、五官科学、皮肤性病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和师生互动等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采取积极的措施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基于问题学习、任务导向教学、案例为基础学习、引导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提倡通过学生自我评估,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4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通过组建第一临床医学院,把原临床医学系的专科教师与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师联合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专任教师通过参加临床一线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素材;临床一线医师通过参加教学活动,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5 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