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课文必背核心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语文课文必背核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单元导语:背起行囊出发吧,去倾听山川湖海的心跳!
第1课:《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课文写了老舍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2课:《丁香结》的作者是宗璞,课文通过描写城里、城外、斗室外三处丁香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引发的人生思考: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这样的人生才多姿多彩。
第3课:(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愁”字是诗眼,“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表达惊喜之情,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第4课:《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他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课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花”的口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革命岁月。
单元导语: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过程,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7课:《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欢喜、自豪、激动的感情。
文中“红流”指高举灯笼火把的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新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第8课:《灯光》的作者是王愿坚,课文用倒叙手法。
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
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舍己为人的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胜利,忍受烈火煎熬,壮烈牺牲的故事。
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第三单元:人文主题:有目的地阅读。
单元导语: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第10课:《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我”和伙伴们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看老师玩竹节人的经历,表现了童年游戏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对童年的怀念,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
竹节人被没收后,“我”和同桌心情的变化过程:怨恨、沮丧——失望——心满意足。
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提出的问题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第12课:(1)《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介绍了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及其布局,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重点写了太和殿。
故宫有“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保护文物宣传语: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中外小说。
单元导语: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第13课:(1)《桥》是一篇小说,作者是谈歌。
课文叙述了山洪暴发,老支书指挥人们安全撤离,最后老支书和儿子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心系群众的崇高品质。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第14课:《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15课:《金色的鱼钩》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组织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习作单元。
单元导语: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梁•萧统
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作者是梁容若,课文按总分结构,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
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抓住机会,努力成长)的道理。
第17课:《盼》的作者是铁凝。
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盼”字,依次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件事。
其中,“盼穿雨衣”写得最详细。
文中故事的发展过程:得到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
表达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及对亲近自然的渴望。
◎第六单元:人文主题:保护环境。
单元导语: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第18课:(1)《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被称为诗豪。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宏伟壮观的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写出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追溯黄河之源,寄托了诗人和淘金者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首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2)《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他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抓住黄莺、红花、绿树、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江南春景图,写出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有历史沧桑之感。
(3)《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描写了庭院的清幽与洁净及湖阴先生(杨德逢)对山水的深情,烘托了庭院主人的勤劳和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拟人、对偶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
第19课:(1)《只有一个地球》首先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美丽但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别的星球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第20课:《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
“青山不老”表面指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暗示着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流传。
第21课:《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苏金伞,全诗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以及拥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艺术之美单元导语: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第22课:《伯牙鼓琴》(1)这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的琴声还可能会表现杨柳依依、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等场景。
(2)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
伯牙不再弹琴的原因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后人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你还知道的关于知音的诗句或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书戴嵩画牛》:(1)这篇文言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叙述了杜处士珍藏了戴嵩所画的《斗牛图》,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了画中错误的故事。
刻画了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和杜处士谦虚、乐于接受他人意见的性格特点。
(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谬矣”的意思是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学好问,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与此相关的名言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第23课:(1)《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的技艺高超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相互关心、体贴的善良品性。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2)三幅画面: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第24课:(1)《京剧趣谈》通过介绍“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演中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3)四大国粹:京剧、书法、中医、武术。
(4)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长城、泰山、二十四节气、端午节等。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走近鲁迅。
单元导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25课:(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小说《故乡》,作者是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的奠基人。
(2)作者写了三个不同时段的闰土:一是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二是初次相识时的闰土;三是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重点写了: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3)课文通过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事来表现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4)课文中多次提到“我不知道”“我素不知道”“也没有知道”,一方面借“我”的孤陋寡闻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第26课:(1)《好的故事》是一篇散文诗。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象征着美的人和事。
这故事美丽、幽雅、有趣。
(3)“昏沉的夜”象征着旧社会的黑暗。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周晔,课文写了五件事:趣谈《水浒》、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鲁迅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第28课:《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有的人”诗中指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课文赞美了鲁迅及像他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的高贵品质,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鲁迅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