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既是一个行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篇1
试论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其中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其道德标准和建设标准必须高于其他行业、其他群体,因为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都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性格养成和品质塑造。

一、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激荡,使得教师队伍在思想道德素质、组织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师德状况和师德建设工作在诸多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审视现阶段教师的师德培养和建设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和专业信念的形成。

不论是职前教育还是在职培训,在内容设置上,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专业思想建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的内容尽管增加了许多新课程,如教育心理学、普通话、教师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但很少涉及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专业道德教育缺乏一个着力点,缺乏整合,不成系统,时代性和适应性不强;在形式上,侧重于师德建设的理论宣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

2.教师功利化取向削弱了师德影响力。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直接地反映社会道德风貌。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是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望,也是教师应自觉追求的道德水准,而且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与业余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同其他职业一样深受各种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逐渐替代了对传统教师价值的认同和推崇,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让知识和能力成为最直接、最有效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由此,道德表率意识淡薄,师德水平滑坡,师德影响力减弱。

具体表现为:教师“走穴”,办班创收,把商品经济的原则运用到与教育过程中,以职谋私,追求经济效益,在学校教学中精力分散,道德表率作用不强;学术研究中急功近利,舞弊造假,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

3.缺乏完善的督学机制和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中重学生学科成绩和科研成果,并以此作为岗位竞聘、绩效工资和晋升职称的主要指标。

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只要教师不违背基本的的道德原则和规则,基本可以忽略。

这种评价方式既弱化了教师道德的“他律”标准,也降低了了教师道德的“自律”要求,忽视了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即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师德具有很强的内省性和内律性,在对教师的督学体系中因为过多地强调运用规则约束教师职业行为,督促教师尽职尽责的外在手段,势必使教师这一道德行为主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道德的认知并非完全为个人所认同而内化为情感和意志,不利于教师道德理想的建立和道德信念的形成,因而师德建设收效甚微[2]。

二、提高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效性的主要策略
1.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师德教育。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是良好的情感交往技巧与能力。

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经历长期的学
习和反复多次的亲身经验才能最终形成。

因此,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要专门设置师德教育专业课程。

内容上既要对照新课程改革和专业化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又要突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强调师范教育的意义,培养师范专业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意识水准上,教师道德较之其它职业有更高的要求[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突出师范生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理解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师德要求,明白师德在完成培养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师德信念。

其次注重职前教师师德情感的培养,只有建立稳定的积极健康的师德情感才会有实践师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行为;在方法上可多用案例法、讨论法,亲身到中小学体验,与一线的教师座谈等形式让师范生获得职业认同感,树立爱国爱教,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职业理想。

师德教育在教师教育体系中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还应贯穿于教师在职培训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在师德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将师德意识转化为相应的师德行为。

在职教师培训中,内容应与时俱进,侧重于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各级各类学校要创立学习型组织,使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坚于职守,敬业奉献;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从情感上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这是师德规范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

2.合理构建师德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在教育领域,很多不合规范的事情并非当事人有意所为,而是因为制度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管理层面,制度创新非常重要,必须完善师德监督机制。

首先,在学校应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委员会,认真贯彻各类教育法规,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道德底线要求,使得教师有所遵循,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逐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高促进教师的师德水平。

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
职能和惩处职能,通过校园网络、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为各方人士就师德问题献计献策,督促教师完善道德修养。

对违反师德规范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条例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4]。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估考核标准应综合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的效果,加大师德指标的比重,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规范和善恶标准。

同时在教师群体中应树立师德典型,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教师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也可选用恰当的师德激励法,引导和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长效的师德约束机制促使教师自省、自重、自律,始终保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辞退、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保证师德建设不断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3.营造良好的校园师德伦理文化,使教师在自律和他律的约束中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内省性和内律性。

而在师德实践中内律是决定因素,因此在师德建设中除了他律的道德规范规则之外,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个性修养,使自身的价值在教师群体中得到承认和尊重,妥善处理好诸如名誉、地位,晋级、提升等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使教师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达到主动、自觉、自立、自主、自省、自律的更高境界。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学校组织层面,行政发挥管理优势,工会发挥文化活动优势,团委发挥组织优势和思想教育优势采取措施,形成合力,组织教师参加健康有益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调节教师情绪、活跃校园生活,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同时还能创造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在管理层面,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团结教师,关心教师,集思广益,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对教师政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体贴、生活上的帮扶与能力上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增强教师队伍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舆论层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校园网络、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园橱窗和板报等传播媒介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让被表彰的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

大多数教师在本质上是仰慕、向往和追求道德的理想人格的,所以,恰当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并通过校园舆论,形成一种褒扬好的、贬抑坏的、鞭策后进的力量,促使教师扬善抑恶,追求教师应有的人格和品质。

因为,一个教师或教育群体只有得到社会和民众的褒贬和认同,才能真正使道德情感升华,指引着教师职业道德向着积极、进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捷.专业化:挑战2l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3.
[2] 苏洁梅,阮立.专业化背景下的师范大学生师德培养.教育与职业,2008(11):131-132.
[3] 曾骊.师德建设的核心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教育与职业,2007(35):144-145.
[4] 赵宏.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学与管理,2001(14):39-4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篇2
浅谈当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透视和建设
摘要:通过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经过系统的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中学教师师德状况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议
一、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爱岗敬业的精神
当前有很多中学教师不认真工作,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工作上进心和积极性,不注重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分数”至上,不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举止行为不得体等。

(二)缺乏爱心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引导性和教育性,往往采取打骂、罚站、罚作业、言语侮辱等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违反纪律的学生,这样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刺激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或引发对抗冲突,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很不利。

(三)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而现实中很多中学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权威的象征,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去指导学生,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遭到了打压和扼杀。

对一些后进生的学业和生活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四)拜金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质生活驱动着人们对金钱的向往,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也波及了中学教师。

一些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而利用家长的关系给自己办事近而谋求利益;给学生安排座位收取礼品、钱财,才会给予“特殊关照”;还有一些教师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私自办学、办补课班,索取家长钱财等。

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以“重利”为主的价值取向逐渐威胁到了传统的以“重义”为主的价值观,就其不利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道德水平下滑对中学教师基本价值观念的冲击
由于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流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学教师的基本价值观念也受到了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力意识的影响,最终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映射到学校。

2.师德标准过于理想化,忽视教师自身的主体需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都是将教师的职业理想化的表现。

因此,我们将教师的职
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而往往忽视了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发展需要和其生存状况的关注。

3.教师的物质报酬低,与其工作负荷不成正比
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收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教师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劳动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教师这种职业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教师的地位和其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这种差距意味着教师其实是为国家的教育投入不足在“作贡献”。

(二)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的疏忽是影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体制不够健全。

大部分学校至今尚未建立规范的师德培训制度,而且其师德培训活动的随意性也很大;师德培训内容陈旧、机械,缺乏时代活力,仅停留在对一般道德规范的灌输上,而不敢尝试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师德问题进行培训;师德培训的方法缺乏实践性,只是理念上的疏导。

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激励制度不够合理。

由于考试指挥棒的调控,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量化的教师教学成绩成为学校表彰中教师的主要指标,这样的激励导致难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从而使一些教师的道德行为出现偏差。

三是学校对教师师德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测评标准和执行措施,学校的师德监督大多流于表面,形同虚设。

(三)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素质会影响其道德的形成,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方法陈旧,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教师自身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三、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中可以发现,由于部分教师缺失职业道德而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各方合作共同来改善中学教师的师德状况。

(一)政府和社会在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宏观作用
首先要加强社会监督,建立社会性的约束机制。

政府和社会既可以通过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内部约束),也可以通过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外部约束)来使中学教师保持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协作,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要拓宽教师来源,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和聘用制度。

(二)学校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微观管理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中人员变更频繁,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中学教师师德学习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1.学校应完善师德教育培训体系
师德培训应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而且师德培训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切合教师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学校不仅要加大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的力度,还应在民主、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考核要求结合起来。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管理监督
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重建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

为此,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三)教师应重视师德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要依靠规章制度和行政监督的推动,更需要教师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将他律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转化为教师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俐.当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审视与思考.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0(6).
[2]陈桂江.论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西南大学,2006(4).
[3]胡黎明.浅议新时期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新编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5]李敏,檀传宝.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J].课程・教材・教法,2008(6).
[6]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职业发展及其促进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