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2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一框教案
课题 世界的物质性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材选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学习特点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
对哲学的起源、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
解,为本课学习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职二年级学生处于成
长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
思维水平有限,本课关于世
界的物质性、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划分等问题,对学
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思维活跃,获
取信息的途径多样
化,但部分学生学
习习惯不佳、学习
能力欠缺。
教学目标 (第2课)政治认同
掌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这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
进事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通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与
区别,领会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性,自觉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坚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唯
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
职业精神
理解劳动在人的进化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领会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是美好生活最坚实、最可靠的依托。
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树立崇尚
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在职业活动中自觉践行劳动精神。
法治意识
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懂得封建迷信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具有危害性,明确利用封
建迷信损害人们利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
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科学,远离愚昧,拒绝迷信。
健全人格
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世界观以及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的要求,领会用科学世界观指
导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识别各种唯心主义
思想和表现的能力,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从主观愿望出
发,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公共参与
通过划清无神论与封建迷信的界限,领会学习科学世界观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抵制
封建迷信腐朽思想的侵蚀、渗透,主动参与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宣
传教育,共同营造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教学重点 世界的物质性;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
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事例列举法 教学资源PPT、教学设计、视频、案例、练习题等
1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课前导学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1.发放学情调查问卷了解学情(附后)。
2.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和领会本课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3.准备好PPT、教案等上课相关资料。
4.给学生布置好课前学习任务。
5.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1.分组完成课前任务;
(1)查找中外思想家对世界和人类
社会有哪些思考?
(2)查找有关世界和人类社会产生
的相关视频。
(3)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人工智能
是否具有人类意识?
2.自主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明确自己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有哪些内容是无法通过
自学理解的?最希望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初步感知
世界的物质
性,启发学生
思维,为新课
学习做准备。
课中探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导学
生思考世界
的本原。
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挥藤造
人”的神话故事导入,设问:我们现在
所处的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的
吗?人类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倾听故事
思考问题
创设情
境,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思考世
界的本原。
讲授新课(1) 一、世界的
物质性
1.自然
界的物质性
(1)
多种多样的
自然界都是
物质的。
环节一
【设置问题】
阅读教材第9页“阅读与思考”,
合作探究:
●将水、火、气、原子等视为世界
的本原,这样的认识有没有道理?
●你认为天地万物之间有怎样的共
同属性?
【教师分析】
水、火、气是自然界存在的具体事
物,原子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在当
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认识否认了世
界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从物质本身出
发探寻世界的本原,坚持了世界的物质
性,有一定道理,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
步意义。
但这些认识都具有一定局限
性。
那么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天地
万物之间有什么共同属性?
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从
宏观到微观,从无机到有机,整个自然
界都是物质的。
天地万物的共同属性是
物质性。
【归纳总结】
多种多样的自然界都是物质的。
阅读材料
合作探究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理解知识
通过合作
探究、教师分
析讲解,让学
生体会和理解
多种多样的自
然界都是物质
的。
(2)
物质的唯一
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
环节二
【设置问题】
●什么是物质?物质有什么特性?
【教师归纳】
哲学中的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理解知识:
物质是不
依赖于人的意
通过自主
思考和教师讲
解,帮助学生
理解和掌握物
质的客观实在
性。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教师详细剖析物质定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不管人们看见看不见、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存在着,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环节三
【播放视频】《地球的演变》
【设置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10
页“相关链接”材料,你觉得自然界是
怎样形成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教师分析】
从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史和人类
文明存在的时间进行对比,说明自然界的
事物是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先
于人类而存在和发展的。
【归纳总结】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不是神或者上帝创造的。
我们
可以通过分析事物各自的具体特性,探
究其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理解知识:
自然界的
事物是按照自
身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不是
神或者上帝创
造的。
通过对地
球历史、地球
生命史和人类
文明出现时间
的对比,让学
生进一步理解
自然界的物质
性,突出重
点。
讲授新课(2)
2.人类
社会的物质
性
(1)
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
物。
环节一
【播放视频】《人类的进化》
【设置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10
页“阅读与思考”材料,谈谈你如何理
解“劳动创造了人”。
【教师分析】
人和人类社会并非从来就有,而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是由古猿
进化而来的,从古猿进化到人,再到人
类社会的出现,劳动发挥了决定性作
用。
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劳动使人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
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
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劳动是整个
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知识生成:
从人类社
会的产生来
看,劳动创造
了人和人类社
会。
帮助学生
理解人类社会
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
物,劳动创造
了人和人类社
会。
【归纳总结】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环节二
【设置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二自然
段:
●在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社会是否
还依赖自然界?
●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如何体现
的?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什么?
【教师分析】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社会
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归根到底都取之于
自然界。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生产劳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设置问题】
●除了生产劳动,构成人类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还有什么?
【师生归纳】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链
接”。
阅读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三个
要素的情况。
三个基本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来源、条件、自然
基础
人口因素:制约和影响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基础、集中体现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归纳总结】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构成
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自
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
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倾听讲解
理解知识:
从人类社
会的构成要素
来看,人类社
会在本质上是
物质的。
通过阅
读、思考和教
师讲解,从人
类社会的构成
要素角度,帮
助学生进一步
理解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讲授新课(3)
3.意识
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
产物
环节一
【设置问题】
●阅读教材第11页“阅读与思
考”材料,想一想:与动物相比,人类
“高明”在哪里?
【教师分析】
蜜蜂的筑巢始于本能,而人类的建
造活动,体现了目的性、社会性和历史
性。
例如,人类建造房屋会不断总结经
验,不断创造出新技术、新材料、新理
念。
从古朴简陋的茅舍到高耸入云的大
厦,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关键在于人类
的“高明之处”——人类是有意识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知识生成:
人类具有
意识,意识是
人类的“高明
之处”。
通过观察
图片、思考问
题和教师讲
解,让学生理
解与动物相
比,人类的
“高明之处”
在于人类具有
意识。
【拓展举例】
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一步体会人类的“高明之处”。
【归纳总结】
人飞不如鸟、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听不如蝙蝠、嗅不如狗……,但人类为什么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意识。
(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环节二
【设置问题】
●阅读教材第12页“相关链
接”,思考:意识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
阶段?
【教师分析】
通过图片分析,意识形成和发展经
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
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
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
人类的意识。
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说明:意识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
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
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
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
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讲解
理解知识:
从意识起
源来看,意识
不仅是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
物,而且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
产物。
通过材料
分析、学生思
考和教师讲
解,帮助学生
理解意识是物
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2)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第12页“相关链接”,
思考人脑的特殊性。
通过明确人脑在质上和量上与其他
高等动物大脑的区别,说明意识是人脑
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高度发达的人脑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
理解知识:
从产生意
识的生理基础
来看,意识是
人脑这种特殊
物质的机能。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展示材料】
《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
帝”》
费尔巴哈的名句:“如果上帝的观
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
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马克思的名句:“观念的东西不外
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教师分析】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
理解知识:
从意识的
本质来看,意
识是客观世界
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象。
是客观的。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归纳总结】
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启思导行 环节三
【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意识,并能取代人类。
反方观点: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不能取代人类。
【教师分析】
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是由算法构成,是程序编辑的结果,是对人的意识
和思维进行模拟的结果。
人工智能不能
像人类一样进行生物的新陈代谢。
所
以,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意识、人类
智能的产物,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模
仿,完全是人的设计和操作的结果。
人
工智能的出现正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
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的体现。
【归纳总结】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人工智能是意识的产物。
开展辩论
分享探究成果
倾听分析
理解知识:
人工智能
的出现正是人
类意识不断发
展、人类意识
具有能动性的
体现。
通过开展
辩论,分享探
究成果,帮助
学生进一步理
解意识是物质
的产物。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环节四
【教师分析】
通过前三目内容的学习,说明了自
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
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整个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
【归纳总结】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物质统一性原
理。
归纳梳理知识
消化巩固知识
通过归纳
梳理,让学生
理解和把握世
界的物质统一
性原理。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框
通过依次分析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论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
应当自觉坚持物质统一性原理。
归纳整理
整理回顾
梳理脉络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多种多样的自然界都是物质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本质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附后);2.课后研学(附后)。
教学反思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知识生成,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采用案例、情境、探究、辩论、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3.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待改进之处: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较难,一方面各知识点的时间分配需更科学合理,另一方面有些知识点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不够充分,需要教师通过督导学生的课前导学和课后研学真正落实。
课后研学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督导学生学习活动
1.观看学习强国发布的系列科
普节目《透视新科技》等短视频。
2.写一篇以“崇尚劳动,劳动
创造世界”为主题的小论文。
(两个活动任选一)
通过观看视频和撰写小论文,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消化本堂课知识,进一步理解
世界的物质性;培养学生树立崇尚劳动、
劳动光荣的理念。
学情调查问卷
1.我们从哪里来?
2.自然界和人类谁先出现的?
3.我们感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4.我们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呢?
5.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无神论思想家吗?
6.我们如何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A.日月星辰 B.党的二十大报告 C.生产力、生产关系
D.学习计划 E.电、磁场 F.动植物
G.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可知性 C.主观能动性 D.客观实在性 3.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及其唯一特性?
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怎样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CEFG2.D3.D4.C
二、问答题
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
社会。
(2)从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来看,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性。
所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3.(1)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所以说,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本教学设计作者:长沙航天学校邬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