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滑铁卢之战》课文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滑铁卢之战》课文精讲
19.《滑铁卢之战》课文精讲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边的一个小村的名字,1815年6月重新执政的拿破仑决定率12万法军在此与威灵顿率领的22万英普联军决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此战又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拿破仑的“百日王朝”覆灭,他被流放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并囚死于此。

本文叙述了世界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滑铁卢战役的经过,着重描写了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格鲁希,认为是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增援皇帝,导致了拿破仑的败局。

观点未免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妨碍()预兆()阴郁()牝马()呼啸()
马鞍()畏惧()倏然()空旷()疲惫()
焦虑()焦灼()撤退()拘泥()迂腐()
色子()瘫软()卓绝()嘈杂()侧翼()
孤注一掷()岿然不动()
优柔寡断()忐忑()黑魆魆()
2、多音多义字
┏sè颜色
色┫
┗shǎi色子
3、字音及字形
┏牝pìn牝马┏倏shū倏然┏迂yū迂腐┏瘫tān瘫痪
┗牦máo牦牛┗修xiū修理┗吁xū吁吁┗摊tān地摊
4、词语解释
【阴郁】(气氛)不活跃。

【鸿篇巨制】形容大部头的作品。

鸿,大。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

【倏(shū)然】形容极快的样子。

也用来形容轻微的声音。

【焦虑】着急忧虑。

[近义]焦急
【悉心】用尽所有的心思。

【惟命是从】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拘泥】不知变通,固执。

【成命】指已发布的命令、决定等。

【迂(yū)腐】指言谈、行为等拘泥于旧准则,不适应时代潮流。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孤注一掷】把全部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岿然不动】高耸屹立不动。

岿(kuī)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急不可耐】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殊死】拼死;决死。

【咻(xiū)咻】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瘫(tān)软】肢体绵软,难以动弹。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赫(hè)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同“惊惶失措”。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容易,毫不费力。

【目眩(xuàn)】眼花。

【怯懦】指胆小怕事。

【忐忑(tǎntè)不安】指心神不定的样子。

【惶惶惑惑】疑惑畏惧的样子。

【殉难】(为国家或正义事业)遇难牺牲生命。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5、词语辨析
焦虑焦急
【辨析】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着急的意思。

主要区别:“焦急”,很着急,如心里万分焦急。

“焦虑”不但指着急,而且还同时伴有担心、忧虑。

6、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体裁)。

作者_______是奥地利_________(称谓)。

滑铁卢之战发生在_____年。

发生在_____。

对阵双方是法军和英国、普鲁士联军。

结果联军胜利,法军失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______岛。

双方统帅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妨碍(ài)预兆(zhào)阴郁(yù)牝马(pìn)呼啸(xi ào)
马鞍(ān)畏惧(jù)倏然(shū)空旷(kuàng)疲惫(b èi)
焦虑(lǜ)焦灼(zhuó)撤退(chè)拘泥(jū)迂腐(y ū)
色子(shǎi)瘫软(tān)卓绝(zhuó)嘈杂(cáo)侧翼(y ì)
孤注一掷(zhì)岿然不动(kuī)
优柔寡断(guǎ)忐忑(tǎntè)黑魆魆(xū)
6、历史特写斯蒂芬?茨威格作家1815比利时圣赫勒拿拿破仑威
灵顿元帅
二、课文学习
1、联系语境,深入领会下面各句标有红色字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

(2)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方向前进!”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经分析,题(1)初看只是写景句,描写太阳光的昏黄,给人抑郁之感,实则为下文写暴雨将要来临,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奠定了基础。

再来理解“只”、“阴郁”就迎刃而解了。

题(2)一句以副司令员的“急冲冲地”果断英明来反衬格鲁希的犹豫不决,惟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

这类题实则是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应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明确】
(1)“只”有仅之意,暗示天气迅猛急变,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也暗示这天气将给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惨败作铺垫;“阴郁”既写天气给人阴森感觉,又写拿破仑军队的气氛不活跃。

(2)“急冲冲地”有迅速、立即和急忙之意,以热拉尔的随机应变,又有胆识来反衬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为下文写拿破仑在这场战争中惨败,格鲁希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他断送了法兰西
和欧洲的命运。

2、滑铁卢之战场面宏大,涉及人物较多,作者是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来叙写战争的始末的。

【明确】以时间(上午、下午)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叙写战争始末。

3、你认为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战争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并暗示了拿破仑军队战败的结局。

4、体会下面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1)这次战役,无论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

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一会儿陷入畏惧,一会儿又充满希望,两者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最后,这种变换突然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次战役是真正悲剧的典型。

(2)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

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

【明确】
(1)概括说明了本次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这次战争变幻莫测的特点,指出了这场战争的悲惨结局。

(2)渲染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表明了时间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5、作者认为格鲁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怎样看待这个
问题?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应承担法军失败的责任。

“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

”这说明作者将法军失败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格鲁希身上。

我认为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作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但不能将责任完全归罪于格鲁希。

【解析】回答第二问应有自己的观点,并应说明理由。

6、谈谈你对本文的线索的理解。

【明确】关于文章的线索:这篇文章将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来结构全文。

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课文较长,掌握了线索,也就能理解文章内容了。

描写战争,可以战争发展的阶段为线索,这与时间有关,这是最能全场景表现战争的一种结构形式。

但是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中格鲁希应对法军溃败承担主要责任,所以人物,尤其是格鲁希的言行也就成了文章的线索之一。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全文了。

7、滑铁卢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从作者的叙述来看,他倾向于哪一方?请说明你的理由。

【明确】作者倾向于法军一方,因为文章重点叙述了法军将领格鲁希在滑铁卢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并且用很大的篇幅对格鲁希的失误的判断进行描绘,同时将失败归罪于格鲁希。

英普联军虽取得胜利,
但作者对他们并未过多关注。

【解析】从文章叙述重点及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可看出。

8、就你对文章的理解来看,拿破仑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我们古代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认为拿破化主要失误是什么?
【明确】拿破仑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暴雨。

导致其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无法使用。

我认为拿破仑的失误在于作战时机选择有误,不具备天时;因时机不对,其沉重的作战装备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成了法军摆脱不掉的包袱,泥泞的道路使法军陷于被动,不具备地利;文中未讲人心向背,但拿破仑选择了优柔寡断的格鲁希而非勇敢果断的热拉尔为将,选将有误,用人失策。

我认为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

【解析】第二问回答属各抒己见型,应尽自己所能,尽情发挥,只要言之有理,皆可予以肯定。

9、(探究题)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格鲁希却一直坚守着追击的君命,导致了他终生的遗憾。

如果你是拿破仑,你会怎样在战前指点这位格鲁希元帅,使他能审时度势,成为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
【明确】我会告诉他:虽然军令大如山,但是你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果只会执行命令,那么随便找个人就行。

另外,要多听取其他将领,尤其是热拉尔的意见,因为人多了想得就全面了,不要刚愎自用。

【解析】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及自己掌握的知识,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其实这是一种补救措施,所以可找出格鲁希的性格弱点,对症下药。

10、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告文学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再现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既有全场景的勾勒,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明确】这篇历史特写(报告文学)由六个部分组成。

就全文看,作者在“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这两部分侧重于大场景的描写,在“格鲁希的错误”和“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这两部分侧重于写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在“决战”“尾声”这两部分则这两种写法交替使用。

如,“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

在这一部分中虽侧重大场景描写,但也间以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这一部分结尾处:“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

”在“滑铁卢的下午”这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大场景描写,如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

很明显在“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中细节描写较丰富,如:“格鲁希的错误”中第2自然段就有格鲁希用早餐时手下人听炮声的细节描写及热拉尔与之争辩的细节描写,其描写不仅肖其貌,而且传其神,堪称“大师撮其神”的特写镜头。

“决战”中,则交替使用全场景描写与细节刻画,如“决战”中第1自然段是大场景的鸟瞰,紧接着第2自然段就是细
节特写镜头的呈现。

在“决战”部分的最后一段中写拿破仑的失败也既有大场景描写(如写溃军)又有细节描写(如写失败后的拿破仑)。

“尾声”部分有处细节特写镜头更是传神,即“上午十点钟,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终于骑着马奔驰而来。

他们把他扶下马,向他提出一大堆问题,可是他却满脸惊慌的神色,两鬓头发湿漉漉的,由于过度紧张,全身颤抖着……听完了他的令人沮丧颓唐、甚至使人瘫痪的报告,格鲁希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军刀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

11、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一秒钟真的能决定“世界的命运”吗?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本文作者却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战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所组成的,而每个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是,所有偶然事件的发生,又都受到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必然性的支配,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脱离必然的纯粹偶然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马克思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人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

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作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12、“格鲁希的错误”指的是什么错误?
【明确】他错就错在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他胆小怕事、唯命是从,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一误再误。

因为他没有及时率队伍前去增援,致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由此改变了法国的命运,改变了欧洲的命运。

13、怎样理解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

【明确】本文将滑铁卢战役的彻底失败归咎于格鲁希的迂腐、保守和教条。

把战争失败归咎于战机这个偶然的因素上。

这是不客观的。

不能否认,格鲁希的错误是不能推卸的,他要负他应负的责任。

但是,任何偶然因素中都早已蕴涵着必然因素。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在拿破仑称帝,1812年不可一世地打到莫斯科城下,被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率兵彻底打败,迫使拿破仑退出俄国。

这使拿破仑元气大伤,
在随后的(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失败早已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4、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2)段落分析
这篇历史特写以时间(上午、下午)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写战役的始末。

课文节选部分,由六个小标题组成,分别是“滑铁卢的上午”、“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滑铁卢的下午”、“决战”、“尾声”。

1)“滑铁卢的上午”:写了战前拿破仑进行了壮观、热烈的检阅,及初战时双方首领等待援兵的焦急心情,其中还插入了对“滑铁卢之战”的评述。

2)“格鲁希的错误”:写在决定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惟命是从的格鲁希死抱纸上条文,不听副司令及众将官“向开炮方向前进”的建议。

3)“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评议指出格鲁希作出错误决定的一瞬间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并写了已感到不安的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

4)“滑铁卢的下午”:写拿破仑命令格鲁希不惜一切代价赶紧与自己靠拢,鲁莽勇敢的内伊决心与威灵顿决一死战,可格鲁希的援兵仍未能到。

5)“决战”:写战场上双方部队都已精疲力竭,拿破仑误把布
鲁歇尔的普军当作格鲁希的援兵,集中最后所剩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发起攻击,结果溃不成军。

6)“尾声”:直至普军获胜的第二天,格鲁希还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在漫无目的地行军。

错过了那关键一瞬间的格鲁希,导致了拿破仑的败局。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滑铁卢之战是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已超出了战役本身。

世界上众多名作家都对其作过描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篇作者着重描写了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格鲁希。

作者认为是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铸就了拿破仑的败局。

作者裁剪技巧高超纯熟。

他从决定性的一秒钟写起,以此为突破口,再抓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的重要的细节来描绘,以便渲染气氛,刻画心理,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以绘声绘色地表现。

写大战场面而落笔细节描写,这突现了作者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功力。

作者精湛的写人艺术,一直受到世人的称誉。

全文把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结合在一起,既有全场景的鸟瞰,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纵横捭阖,错落有致。

2、对本文写作特点的理解
双线索结构表现这场历史性战役。

(1)造成了悬念。

读者的心始终维系在两条战线上,援兵在哪里,为什么还不到?读者和拿破仑、威灵顿一样,心情焦虑不安,关注着战势的变化,关注着每个人物的命运。

一直到战争结束了,法军失败了,援军也没有到。

留给读者的是怨恨和遗憾。

(2)双线索结构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写拿破仑在决战的当口上如何需要援军的到来;另一方面,写格鲁希怎样顽固地遵守皇帝曾经交给他的成命,在千变万化的战争面前不肯变通,失去了宝贵的一秒钟。

鲜明的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命运永远嘲弄那些畏首畏尾、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市民一样的将军,永远钟爱那些勇敢的人们。

(二)恰到好处的议论。

本文作者在大笔挥毫、重彩浓墨描写壮阔的战争场面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对战争进行最切近的评述性议论。

这些议论起到两个作用:(1)议论紧紧把握主线,引导着读者围绕主线阅读思考。

通过议论读者了解到战争的历史性意义;了解到一秒钟在这场战争中的至关重要的意义;了解到格鲁希贻误战机意味着什么。

(2)作者的议论说出了读者欲言而未言的话,抒发了读者深埋在心中的激情,形成了作者与读者的共鸣。

当写格鲁希一意孤行,不去增援法军而导致拿破仑彻底失败时,作者愤愤地议论道:“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拿破仑)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这句议论,饱含了作者对格鲁希的鄙视和怨恨,道出了千万读者的心声。

读来真有淋漓
痛快之感!
3、查找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滑铁卢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明确】
参考资料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年,1815年)。

初露锋芒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上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父母为了他长大后有所作为,在他10岁时把他送到布化纳城接受五年的文化教育。

这五年的学习,为拿破仑打下了良好基础。

15岁那年,拿破仑进入巴黎陆军学校专攻炮兵学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

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对拿破仑来说,是他思想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间他熟读了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并与当时著名学者雷纳尔有通信往来。

拿破仑从中获得的思想,成为他后来不懈努力追求的远大理想。

军校毕业后,拿破仑成为一名炮兵少尉军官。

在整个法国大革命时期,他参加了革命军,坚定地站在革命营垒一边。

此后,他多次参加了反欧洲封建联盟干预法国革命的斗争。

这些经历
对他以后领导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1793年9月,24岁的拿破仑晋升为少校,出任土伦炮兵副指挥。

作战中他身先士卒、机智勇敢,迅速击败英军夺回土伦,被破格授予准将军衔。

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戎马一生拿破仑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战役的23年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

他连续大败五次反法同盟,征服了许多国家而成为欧洲霸主,写下了世界战争史上的许多神话。

起初,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是自卫的正义战争;后来,他企图借用战争来称霸欧洲以维持他的统治,因而转变为侵略的非正义战争。

在用刺刀掠夺大量财富的同时,他也开辟了广阔市场,为法国资产阶级谋取了利益,但也使法国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中。

拿破仑以战争起家,最后也以战争失败而告终。

军事专政土伦战役之后,拿破仑开始逐步走上政坛。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开始了长期的军事专政。

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机构,建立以自己为主席的参政院。

取消选举产生的地方自治制度,郡守、县长和市长均由中央政府任命,国民议会机关的权力被削弱,保民院、立法院和元老院均无权独立决定国家立法。

他藐视教皇代表的神权,于1802年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确立宗教和平。

他坚决镇压反革命王党复辟势力,并颁布法国《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800年他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报刊审查制度。

对雅各宾派的激进要求、
城市平民和工人的风潮以及王党分子的叛乱活动一概加以镇压。

他后来逐渐倾向于同封建旧势力妥协,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发还尚未出售的地主。

他分封新贵族,变相恢复世袭产业,建立一整套大朝臣制度与宫廷仪式。

拿破仑还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他的军队占领了从汉堡到柯尼斯堡的欧洲北部沿岸地区。

《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法典的编制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历时3年,于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

该法典分为3篇、35章,共2281条。

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

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

它进一步固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不受封建复辟势力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

同时它还对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后来,《刑法典》和《商法典》等法典相继出台,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

《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最为著名的一部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