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小升初记叙文阅读真题3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专题——记叙文阅读真题(30篇)
1.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
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窗外。
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
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
④我一听,忙说:“行。
”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三年了。
”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
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
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
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
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
”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
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
”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⑬“很近了,很近了。
”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
”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
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
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
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
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
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⑭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
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
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wăn 如雕塑一般。
⑮“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⑯少尉没有说话。
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17“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B.文中“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中的“欣喜”源于能看到他们村的那棵老柿树;“自豪”源于少尉对故土的热爱。
C.文中多次提到“黄色山峦”,是为了衬托少尉的故土情结,尽管那黄色的山峦普通甚至贫瘠,但他依然眷恋。
D.本文通过“我”的见闻,主要表现了少尉对母亲的牵挂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2.赶考
(1)儿子入初中,几经托人,才能够参加一场入学考试;我在考场外慢慢走着,消磨自己内心的疲倦和焦急。
(2)内心深处的记忆恍然就在这踱步中醒过来,针扎了似的。
(3)长途客车上,一个蓬头散发的女孩子枕在一个削瘦的中年人肩上,睡着了;那个中年人穿着一身布衣——不用问就知道是家境极其平常的农民。
(4)那个安然昏睡的女孩子就是十五岁的我,我依靠着的父亲要带我去离家几百里的城市参加一所中专学校的英语口试。
(5)一路上我都在昏睡,靠在父亲的肩上睡我得口角流出了口水。
(6)父亲带着我住在同村一位住在这个城市里做了官的人家。
在他家里第
一次吃到了那样鲜美的牛肉面,第一次盖上了像一片轻柔的羽毛的缎子薄被。
饭后我就去看书,只要一册课本在手,我就会忘了一切不自在!何况还有父亲在身边。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凡是去城里亲戚熟人家里吃饭,哪怕只是一个小时,我手里也拿着课本,课本是我去人家做客的一根拐杖,仿佛唯恐别人查证一个农民的孩子呆在城里的理由,课本是我在城里行走的证件。
(7)有课本在手,又有父亲陪着,我甚至记得他家阳台上,早晨总有灰色的鸽子跳上来,咕咕地叫。
记得我拿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仔细地望过那一片陌生而广大的城市。
(8)我隐隐听见了父亲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说着口试时找熟人的话。
(9)一个多月后,坐在高一课堂里的我,突然得知了自己确实并未被录取的消息。
(10)三年后,我终于如愿收到了当地比较有名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亲戚邻人都来祝贺,那时候,村里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还很稀罕。
客人走后,父亲光脚坐在院里的大石桌上,语气轻缓地叫我到跟前,要我给那年上城考试时寄居的那位做官的同乡写封信,父亲吸着烟,说:“你就写……”他吐着烟,以他有限的初中文化水平字斟句(zhu6),那从容斟酌字句时的幸福表情,我到现在都记得。
(11)夏天的夜晚,月亮皎洁。
阔大的月亮底下,父亲从容舒缓的语声中,我仿佛看见了父亲那年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夏夜谈话的情景。
(12)踱步在考场外,我担忧儿子,想念父亲。
(13)至今,我没有听到父亲说过一句当年供我读书的难处,我只记得父亲对躲在县中学一棵大树后面对哭泣的我说,“憨着哩,考上了怎能不上呢?”我只记得布衣布鞋的父亲带我去遥远的城市赶考:我只记得每次离家去学校时带够了学费,临走时父亲往往又叫住我,从身上掏摸出几张揉皱的角票再递到我手里,我惊讶地接过,欢天喜地地跑了。
(14)岁月往前走,在—个路口,一个停留处,总是会梦醒似的发现当年不曾记得或竟然是毫不觉察的父母的深思。
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惊心,我原是这样的无知。
(15)前行的路上,抚养儿子成长的路上.处处深藏着父亲母亲的深思。
母亲父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深深埋藏,让他们无知的女儿一次次碰触这人间的珍贵,收获这惊悚无言的感动。
(16)在考场中的儿子,何时能懂得我此时的心情呢,怕也要在二十多年后的某一个时刻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字斟句(zhuó)
2、第(2)段中的“内心深处的记忆”指
3、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第(15)段“母亲父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常常埋藏”的原因是
3.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
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
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
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
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
真好听。
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
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
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
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
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
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百感交集
3、请你简要说说引起矿工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5、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4.右手所做,不让左手知道
①我们从来不会见到那些善良的天使,但我们总能在某一个温馨的时刻,碰触到她的翅膀。
②由于双方父母的反对,我的婚姻得不到任何支持和祝福,只能和妻子带着两套行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桩注定充满磨练与疼痛的婚姻,那时候我没有工作,也赚不到稿费。
就去工地给人搬砖推沙子,即便是这些重体力的活,也不是天天有,有时候天气不好,好多天都zhuàn ()不到一分钱。
③“苦命的孩子啊!”房东太太是个热心肠,看到我们什么家当都没有,就从仓房里翻出些能用的东西送给我们,像什么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之类的,一方小炕连个铺的都没有,她就又倒腾出一块席子给我们用。
④妻子怀孕,特别馋油水大的东西,可是我们连买豆油都没有一次超过一斤的。
对此,我的内心怀着深深的愧疚。
邻居们看到新搬来的这对贫苦夫妻,都不免很是同情,但我们却很不自在,在他们的眼睛里读到了自己的酸甜苦辣。
我们虽然穷,但一样有尊严。
⑤“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别犯愁。
”房东太太总会时不时地劝我们几句,后来,在房东太太的介绍下,我临时去街道找了份送水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⑥有一天中午下班回来,妻子不在,我只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盒满满的热气腾腾的盒饭,里面还有久违了的五花肉呢!妻子一定是觉得我每天出苦力干活太累,要给我补充营养呢。
其实,妻子怀孕了,最该补充营养的是她啊。
我吃了一小半,剩下的给她留着。
然后倒头午休去了,醒来的时候,妻子和我说,你今天买回来的盒饭真好吃啊,很久没吃到肉了呢!
⑦我一下子愣住了,那会是谁送来的呢?
⑧“肯定是房东太太,”妻子说,她去后山拾掇柴禾,临走的时候,依稀看到房东太太蹑手蹑脚,像做贼一样地去了我们屋子里一趟。
⑨上帝说,“你们行善,要暗暗地进行,右手所作的,甚至不让左手知道。
”我想,房东太太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想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我们,却又不想让我们的尊严受到伤害,所以才偷偷地进行着她的善行。
⑩那个冬天,让我们感到温暖的,除了房东太太,还有那些可爱的邻居们。
⑪邻居马奶奶,是个退休教师,老伴几年前去世了。
孩子们都住着楼房,要接她去,她不肯,她习惯住平房,就一个人在这里住着。
平日里她喜欢站在院子里隔着栅栏和我妻子聊天,不管天多冷也挡不住她的话匣子,从而也大抵知道了我们的窘境。
常常为我们的贫穷咂咂嘴,跟着叹息。
我不免有些埋怨妻子,为什么要那么赤裸裸地把自己的窘境全盘说给别人听呢,那样只会换来别人的同情和怜悯,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⑫一次,我拎着大大的油桶却只买回来一斤豆油的时候,想躲着邻居们走,可还是躲不开,我依稀能听到他们在我身后小声嘀咕着什么,我仿佛做了什么难堪的事情一样,脸羞臊得像块火烧云一样。
⑬有一天,妻子最好的朋友要来看我们。
这可愁坏了妻子,我们实在掏不出钱来买菜招待朋友。
妻子情急之下,带着满腹的委屈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就
听见马奶奶在外面喊:“小米啊,怎么把媳妇儿惹哭了呢?可不许欺负媳妇儿啊!”听了我的难处之后,马奶奶二话没说递给我们一百元钱,“先拿着应应急吧,谁都有受憋的时候。
”
⑭从那以后,隔三差五的就有人从大门口的门缝里往我们的院子里放东西,有时候是一块新鲜的冻肉,有时候是一坨海带、几条刀鱼或者几块冻豆腐,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年货都差不多齐全了。
我们不知道是谁在暗中施舍,但我们知道,那个人肯定是个天使,就像房东太太和马奶奶一样。
⑮过年了,邻居们纷纷来串门,说着祝福的话。
我度过了生命中最贫苦也最温暖的一个年。
⑯在那个冬天,为了表达我的感恩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下了大雪的时候,早早地起床,偷偷地替邻居们把门前的雪打扫干净。
虽然我穷,但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做一个隐身天使。
⑰在人生的低谷,我们常常会抱怨,误以为天使不在,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隐身的。
就像鸟儿飞过,却没有在天空留下痕迹。
1、根据第②段的拼音写汉字。
zhuàn()不到一分钱
2、第④节中,让“我们”很不自在的原因是
3、第⑧段“房东太太蹑手蹑脚
....,像做贼一样地去了我们屋子里一趟”中,加点部分属于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中能使读者感受到“善良”的事例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邻居们隔三差五地送东西给我们,帮我们备齐了年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题目“右手所做,不让左手知道”的含义是()
A、我们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能让帮助自己的人伤心。
B、善良不仅仅是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人,更是不让他人的尊严受到伤害。
C、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方法。
D、爱常常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经常忽视它们。
6、第⑩段中写到“我度过了生命中最贫苦也最温暖的一个年”,结合上下文,加以想象,补充一段当时“我”的心理活动。
写60字左右。
5.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阵忙乱,心被日常事务打扰得烦腻腻的。
有一天,同事小林说,到逍遥观走走吧。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便出发了。
一路上,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
难为他了,这些天,他就像这台“昌河车”一样,随我日夜奔波。
到了马沟,再走一段凸凹的山路便到逍遥观了。
我将车停进一棵大白杨树阴里,因为驾技不好的缘故,我不想去冒任何风险。
“车停到这儿,没人看不行。
”小林说着径直走向十几米外的一个小卖店里。
这是一个小小的乡间小卖店,低低的水泥平房,粗糙的木板门敞开着……只见小林正神色飞扬地与店里的人谈着什么,用手朝我这方向指了指,随后,店里走出一位山村的小姑娘,年龄约十五六岁,两条辫子搭在胸前。
她朝我这儿看了看,眸光像一汪活活的泉水,我的心刹那被她的眸光洗得透明。
只见那小姑娘轻盈地转过身,坐在泥垒的柜台后面了。
一会儿,小林走了过来:“车停这儿不碍事,店里那小妮替咱看着,我给了她十元钱。
”说完,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山里的空气真清新,分明能嗅得到一缕缕生生的花香,清脆的鸟叫似一滴一滴纯净的露,溅满了树缝。
被山气濡湿的小路,隐进野果树的后面了,走过去,会有一只“小手”弄乱你的头发,你一愣怔之后会明白:弯下腰,侧身过去——路,还远着呢。
终于,到了逍遥观。
我坐在一片破瓦上,深深地呼吸。
“这回,可算花出去了。
”小林突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我回头看看,小林正站在一块青石上,做着扩胸运动。
“什么花出去了?”“假币嘛!”小林又冲我狡黠地一笑。
这使我忆起了前天小林在数点报款时,发现了一张50元假币。
当时,为此事,我还和他吵了一顿,并让他赔了50元钱。
“你给那小姑娘的是那张假钱?”“YES!”小林比较得意地笑笑。
霎时,那位小姑娘泉水般的眸子升上我心头——我愤怒地朝小林瞪了一眼……
太阳高高的了。
返回的路上,小林没说一句话,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热闹的只有身旁的小溪。
快到马沟代销店了,我明显地觉得不好意思,真怕那小姑娘出来质问我们,眼睛不敢朝那小店的方向看。
还好,眼的余光告诉我:小店的门锁着呢。
我们匆匆地走近车旁。
刚要开车门,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走过来:“这是你俩的车?”
我的心一阵紧张:“是——”
“你俩交了多少钱?”
“……”我看了一下小林。
“五……五十块。
不——是,是10块。
”小林也“做贼心虚”。
“这就对了!这是10块钱。
小芳等不上你俩了,她到浅井进货去了。
让我在这儿等你俩,她说看车是不收钱的,怕你俩不放心,就收了,这不,还给你。
”老大娘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好像准备好的话。
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
一年来,每当我的心被俗欲沾染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大娘的这番话和那位山村小姑娘纯净的眸光。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什么?为什么?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我开着车,小林的脸始终贴着窗玻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株绿树,一丛野花,都让他放声吟诵着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
②小林点了点手中的零钱,冲我狡黠地一笑。
③小林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我知道他要干啥,我打开车门,心里一阵轻松……
6.苏醒中的母亲
①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
2002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
②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
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③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
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被我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
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么?妈妈,您快点醒来……
④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
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⑤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
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
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
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⑥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
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
⑦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
⑧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
⑨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
⑩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
”——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
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⑪妈妈来了。
妈妈终于回来了。
⑫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
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
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
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呢。
”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⑬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
”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
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
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
她明明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
但她天性里那种纯真、善良,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⑭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
⑮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
母亲望着天空说:“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一卷一卷地在微风中舒展。
⑯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
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
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总是为别人着想。
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⑰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⑱我想,一个人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的状态下,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
于是我写下了这些。
1、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A、请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⑨段。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
B、请赏析文章第⑪段中“妈妈来了。
妈妈终于回来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