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
目录
记录1 (1)
记录2 (2)
记录3 (4)
记录4 (6)
记录5 (9)
记录6 (11)
记录7 (12)
记录8 (13)
记录9 (14)
记录10 (16)
记录1
日常表现:诗煜是一个在班上来说综合素质中上的孩子,动手能力还不错,第一次上绘画课受到老师表扬的个别小朋友中,她就是其中一个。

平时比较内敛,偶尔和老师表现得有点亲昵。

算比较独立吧。

但能力不错的她在班上并不是出众的原因大概就是她的“冷淡”吧,有时候思想成熟的像一个大人。

时间:20xx年11月11日
地点:教室
内容:泥工《蜗牛兄弟》
诗煜的妈妈找了老师聊了一次比较长的谈话,在她的谈话中,我感受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以及那种从最高点慢慢跌落的那种心疼。

她希望老师“拯救”她的孩子,一个孩子心灵的伤。

作为一个刚接班的老师,我告诉她:诗煜是一个在班集体中综合素质算中上的孩子。

从那以后,我更加地关注这个可爱的孩子,并且从搭班老师的口中也找寻着这个孩子各方面的讯息,诗煜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节泥工课《蜗牛兄弟》。

这个活动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我给孩子增加了难度,并告诉孩子们:“那我们就增加一点难度,挑战一下自己!”通过这样的话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诗煜是第一个在捏好蜗牛后通过捏花朵和草地来丰富画面的孩子,当我把看到的告诉全班小朋友听时,诗煜抬头腼腆地笑了笑。

她继续专心地捏着她的作品。

通过我的提示,很多孩子都捏起
了小花,梁铭育更是有意思,她用火柴棒作为小花的茎,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诗煜一直专心地把小花捏得细致漂亮一些。

诗煜的动手能力很不错,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从她的作品和梁铭育的作品里我做了一个比较,诗煜就是一个想到什么做什么的孩子,梁铭育是一个比较有创新的孩子,可以看出,诗煜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孩子。

指导措施:每个妈妈都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来越棒!诗煜的妈妈是看着诗煜和本班孩子一起成长的一名妈妈,看到原本爱表现的宝宝有一天忽然没有了那种“争第一”的劲头,她想老师给孩子一个鼓励,一个爱的表扬。

看到原本不错的孩子,我愿意帮助这位妈妈,我愿意更加特别地去关注这个孩子,希望有一天,诗煜可以再一次勇敢地在大伙儿面前表现自己!她一定可以的!
记录2
个案基本情况:
连续几日我班整体午睡情况都较好,可有一小朋友却有点“个性”,这种情况引起了我对他的好奇。

班级中的行为表现:陈子安是名大班的幼儿,基本上午睡不睡的,但他会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那就是每到睡觉时间他会乖乖的睡觉,就算看到他,眼睛也是闭好的,过不了几分钟也会不断翻身,比较好的是他不会影响其他的幼儿。

这孩子脸上没什么血色。

虽然这样,但他的精力还很往旺盛。

午睡时所有小朋友都睡了,但他还是不睡,就躺在床上玩一个中午。

这样玩不会影响其他的幼儿午睡,只是他不睡而已。

情况稍好时可以观察到他睡了十几分钟左右。

原因分析:找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陈子安从小就不喜欢睡觉,在睡觉方面父母没有给他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时间上比较忽视。

因为他不喜欢睡觉,晚上也睡得比较晚,所以个子不太高,脸色不好看。

二、观察与教育记录:
9月2日——9月24日
开学前几天的时候,陈子安根本没法静静地躺在床上午睡,东转西翻,在床上手舞足蹈。

我觉得有点影响其他小朋友,所以就制止了他。

他的表情看起来很难受,于是我就陪着他,悄悄地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他慢慢的安静下来,我告诉他如果再动的话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他朝我点点头。

分析:孩子只在情绪很主动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意见,懂道理,所以我采取了先讲故事后陪他的策略。

10月11日——10月22日
陈子安能够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睡觉了,这时,我开始试图尝试让他睡觉,于是我守着他,拍着他的背,几分钟后睡着了。

分析:由此推测,孩子不想睡觉可能是因为没有对他进行严格的要求。

但是我也发现就算守着他,睡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最多半小时,但至少也算可睡觉了。

11月15日——11月19日
起床的时候我开始和他谈话,谈话了解他自己不喜欢睡觉,他告诉我他在家确实也睡得比较晚,我问他既然不喜欢睡觉,为什么幼儿园午睡的时候躺在床上,他说的话令我很意外,他说,我想睡但我睡
不着,所以我就不喜欢睡觉。

分析:这孩子可能是先天性睡眠少,加上老师和家长对他没有严格的要求,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孩子不喜欢睡觉是因为睡觉睡不着,而并不是真的不想睡,其实她也很无奈。

措施:和家长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配合调整他的睡眠时间。

记录3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成硕磊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都特别喜欢他。

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观察一:9月13日
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见到门关着,他会“咚咚咚”的边踢门边喊“开门,开门!”;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11月9日
绘画活动开始了,成硕磊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

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11月23日
成硕磊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
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

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

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

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严,并且缺少沟通。

由于成硕磊的父母都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

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成硕磊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

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

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成硕磊对小汽车、枪等等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为他准备了许多有关这样的图画,让他也学着画,他十分感兴趣。

每次我都将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

另外,自由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成硕磊在集体面前讲述。

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

一次,他回老家一星期没来,入园时他还将自己回老家的情景讲给我们听。

半年来,成硕磊已有了可喜的进步。

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记录4
案例:
大班的标标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关于他的一些新闻。

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戏、玩玩具时,他悄悄地靠近他们,趁其不备便伸手去抢玩具,抢不到就撒泼哭闹,甚至拔出拳头伸向同伴。

他的一对拳头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语言。

由于他爱打人,同伴们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还不断地向我告状,告状声越多,他越孤单,拳头也就越多地伸向别人。

分析
我想,标标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

通过电话家访和与来接送的家长交谈,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标标的妈妈对标标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他的爸爸自述:“标标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记住。

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使标标形成了打人的行为。

据观察,标标在幼儿园,他非常想和别人交流,又因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一起玩。

对策
1.家园合作。

共同要求标标遇到问题先把想法说出来,不能动手打人。

要求标标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求标标的爸爸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手打标标,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同时要求标标的妈妈也改变与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迁就标标的不良行为。

我也向家长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掺杂对标标的成见和偏见,公正而耐心地对待标标。

当标标动手打人时,我们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责怪或处罚标标。

平时,我要求家长多了解标标的闪光点。

2.我们发现标标虽然很调皮,好动,很喜欢打人,但他很喜欢讲故事,听故事。

我平时会在自由时间里,让他坐在我的旁边给他讲故事。

如《四个好朋友》,《小红花找朋友》,《雷锋的故事》等,并从中引导他要有礼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爱护公物,做什么
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

虽然他在听的时候似懂非懂的样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却也表现得不错。

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到草地捡落叶,这时标标说:“要不我也学雷锋,去捡吧。

我笑着说:“好吧,小雷锋,去捡吧。

”他高高兴兴地去了,而且表现很不错。

3.行为专项训练:由于标标小朋友与同伴交往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培养他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平时,我经常让他当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盘子;使他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结构游戏的时候,我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与同伴拼搭动物园的各种动物。

他玩得很认真,而且不断变化手中的作品。

快结束时,标标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积塑,就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到领桌去拿,嘴里还说“借我一块”。

到了评价的时候,我请标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吗;他很自信地说:“是熊宝宝,漂亮!”
我向全体幼儿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扬了标标懂得向别人借玩具,也表扬了借给他的几位幼儿。

标标体验到了与人合作,对人礼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树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惊异地发现标标打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与同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融洽起来了。

在游戏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头,而是一双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

由此,我深刻领会到家长、老师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更领会到了带领家长共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细心,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记录5
个案分析
所谓幼儿的心理偏离,是指幼儿的心理、行为偏离正常的倾向,比如,爱发脾气,行为古怪,注意力障碍等。

幼儿的心理偏离虽然不象成人的心理问题那样表现出明显和稳定的特征,但如果不及时校正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心理疾病。

小嘉初到幼儿园时,妈妈带他走进活动室,老师向他打招问好,他不仅比回答,反而报以敌视的眼神,随后他扭头就往外跑,好不容易被他母亲来回来。

他却象疯了似的乱踢乱跳,大哭大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发现他非常孤僻、离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从来不肯回答问题,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还伴有攻击性行为。

有一次玩积木,他莫名其妙的打了一个小朋友,当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却一下子钻到桌子底下,大叫着用积木敲自己的头,以后,老师发现他常常这样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和蔼的话语还是严厉的
批评都对他无济于事,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发脾气、打人,有时搅得整个班级都不能正常的上课,活动。

原因分析
这是一个明显心理偏离的孩子,孩子产生心理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

父母的素质、亲子关系、教养态度以及父母的性格等都能对孩子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如,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离异,会对孩子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使孩子情绪郁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

反过来,过分的溺爱容易使号召形成骄横、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外,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情绪压抑,影响身心发展。

解决对策
绝大多数的孩子属于轻度的心理偏离,只要家长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就可以很快矫正过来。

首先,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虽然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正是在吃,喝,玩,睡这些小事的背后隐藏着心理问题。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家长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应该多学些科学育儿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幼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方式。

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特别是有家长参与的游戏,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记录6
开学前我们对每个孩子逐一进行了家访。

到天天家时,小家伙双脚盘坐在沙发上正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饭菜掉得到处都是。

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顽皮。

从这次家访得知:和我们班大部分孩子一样,因为爸爸妈妈在昆山工作,天天就随爷爷从老家一起到这边来上学了。

和天天聊了几句,他表现出了强烈的要上幼儿园的愿望,这让我们感到很高兴。

开学了,孩子们一个个满心欢喜的来报到了,但天天却愁眉苦脸的不愿意上学,非要爷爷在幼儿园门外陪着他,才肯进教室。

一个上午天天的注意力就在教室外,看不到爷爷的身影就不高兴。

爷爷在门外呆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回家了。

第二天怎么劝说天天都不肯来上学,他说爷爷说好了陪他的却走了,爷爷说话不算数。

没办法妈妈只好请假送他过来上学,他抱住妈妈的腿又哭又闹的不放手,我们强行将他拉了下来。

趁我们不注意他“逃”出活动室,向幼儿园门外冲去,幸好门警及时拦住了他,两个老师和门警三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带回了教室。

就这样连续两个星期每天早上来园时天天总会哭闹一番,家长无计可施时干脆就不来上学,家长很是苦恼,说实在不行就只好退学了。

现在天天已经上大班了,按理应该不会闹这么大的情绪。

为了尽快稳定他的情绪,也为了能让家长安心的工作,为此园领导和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一起想办法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首先我们发动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关心天天,都来做他的好朋友陪他一起游戏。

白天在学校时天天的表现非常好,我们及时对他表扬和奖励。

中午天天不想睡午觉,就让爷爷把他接回去,下午来时天天情绪会很好。

每天离园前老师都要与他沟通,预防第二天发生哭闹情绪。

但小家伙第二天还是会旧戏重演,虽然这样我们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关心和鼓励。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

到了第三周,情况终于有所好转,天天早上来只是情绪不太好,不会哭闹了,渐渐的天天的笑容越来越多,现在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上幼儿园了。

看到天天的变化我们和家长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记录7
区域活动时间,许多孩子在玩自己的玩具。

鑫鑫由于没参与区域活动,他只是看着大家玩。

于是,我对鑫鑫说:“我们一起来玩娃娃家吧。

”他摇摇头,眼睛一直盯着明明。

原来,明明手上玩的卡车玩具,鑫鑫被卡车深深地吸引着。

我正在思考的时候怎么样让他参与大家的活动,正在这时,明明突然哭了起来:“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

”只见鑫鑫和明明使劲地拉扯着卡车。

我赶紧过去分开拉扯着的两个人,把玩具还给了明明,并柔声地对鑫鑫说:“鑫鑫,你很喜欢卡车对吗?”他眼里噙着泪水,点了点头。

“喜欢的东西如果是别人的,你能抢吗?”“该怎样做呢?”于是我引导他注意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

采取的策略:
1.家园合作,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沟通,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别人的玩具时,不能去抢,要学会争求别人的意见,如:“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玩好吗?”等等。

2.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为避免孩子过于渴求某种玩具,让爸爸妈妈为他准备车类玩具,满足孩子玩的愿望。

记录8
在离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选一本书,边看边等家长。

鑫鑫喜欢上了楠楠拿的一本绘本叫《方格子老虎》,于是他和楠楠一起看起来,边看边大声地说着方格子老虎真漂亮,楠楠说竖条条的老虎漂亮,鑫鑫说竖条条的老虎才不漂亮,说着就把书往自己这边拿了过去,这时鑫鑫一把抓在楠楠脸上,楠楠哇哇大哭起来。

采取的措施:
1.引导幼儿意识到老虎的哪种条纹都有各自的特点,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不要动手打同伴,有什么事可以告诉老师、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2.鑫鑫的爸爸妈妈说:鑫鑫在家经常看《奥特曼》等类型的动画片,因此,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

经过这件事,爸爸妈妈和我达成共识,有选择地看电视,并加以引导。

3.由于小班孩子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的标准。

因此,在玩的时候遇见自己想玩的玩具往往就会去抢,所以我们尽量给幼儿准备充足的玩具。

6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而模仿又是这个时期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
往是平时最爱模仿的行为。

鑫鑫之所以喜欢打人、骂人,与平时观看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应有选择让幼儿观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模仿对象,引导他逐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使他产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行动。

记录9
开学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小明的口袋里有许多东西。

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他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

这件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

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小明的行为,我首先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

观察发现,小明“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

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

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小明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

小明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结合对小明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小明的行为
属于一种偏差行为。

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其次,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

小明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

综合起来,导致小明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小明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较弱。

采取措施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

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他,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于是,我想出了整理口袋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小明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

要小朋友们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

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

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

获取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改掉了拿玩具的毛病,班级里再也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