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句子积累--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
(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
(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2.解释一词多义。
(1)全石以为.底______
为.坻,为屿______
(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
(3)潭西南而.望______
隶而.从者______
(4)参差.披拂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4)隶.而从者______
(5)以.其境过清______
(6)其岸势犬牙
..差互______。
4.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
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
是他的第四篇。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6.《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
7.【甲】《小石潭记》原文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
⑨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
..差互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______
③益.奇而坚______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投以.小石全石以.为底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乃记之.而去
D.及是.,愈以为诚有是.二者,余未信之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的不平之气。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______。
问今是.何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
世
乃记之而.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
去(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______ ②见余大.喜______ ③及.下船______ ④客.此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
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⑪贸财:换取钱财。
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
(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⑥辽夐⑦,不可具状⑧.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⑨然;
宜投壶⑩,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⑪之暇,被⑫鹤氅衣,戴华阳巾⑬,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⑭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
②雉堞(zhì 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
③榛莽:榛,丛生的杂树。
莽,深密的荒草。
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市西。
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可以尽览江流。
挹,舀。
濑,沙滩上的流水。
⑥阒(qù):静。
⑦夐(xiònɡ):远。
⑧状:描述。
⑨丁丁(zhēnɡzhēnɡ):棋子敲击声。
⑩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
⑪公退:办公归来。
⑫
被:同“披”。
⑬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
⑭第: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______
②雉堞圮.毁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
B.茶烟歇.晓雾将歇.
C.潭西南而.望烟云竹树而.已
潭中鱼可.百许
D.不可.具状
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
①【甲】文第二段共有两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一句;【乙】文第
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_____”。
②【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
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下联: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_____。
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
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下面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岁赋其二 B.向吾不为斯役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便扶向路
C.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若为佣耕以其境过清
下面加横线字的用法与“君将哀而生之乎?”的“生”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心乐之C.而乡邻之生日蹙 D.忿恚尉赏析甲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甲乙两文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
柳宗元是否具有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12.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代和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两篇短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1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4.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注意“缀”的书写)。
(2)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注意“翕”的书写)。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该题考查的是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作为;成为;清澈;凄清;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长短不一;交错【解析】
(1)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成为了坻。
屿。
为:作为/成为
(2)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清澈/凄清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跟着同去的;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4)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差:长短不一/交错
答案:
(1)作为成为
(2)清澈凄清
(3)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
(4)长短不一交错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
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3.【答案】以…为乐;像北斗星那样;大约;跟随;因为;像狗牙那样
【解析】
(1)句意为:心里很是高兴。
(2)句意为: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
(3)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
(4)句意为:跟着同去的。
(5)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6)句意为: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
答案:
(1)以…为乐
(2)像北斗星那样
(3)大约
(4)跟随
(5)因为
(6)像狗牙那样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
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
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
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4.【答案】如鸣珮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
(1)如鸣珮环(注意“珮”的书写)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注意“翕”的书写)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答案】①抒情议论散文
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
这
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
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
本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即可。
6.【答案】柳宗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
这
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
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7.【答案】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D;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
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
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
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故断句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
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犬牙:像狗牙那样。
②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清:凄清。
③句意为: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益:更加。
④句意为: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或:有的人。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句意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
也没有。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自:从;径:一直;逾:越过。
句意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
一个“以”,把;第二个“以”,用。
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修饰。
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它。
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两个“是”都指这。
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
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答案:(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①像狗牙那样;②凄清;③更加;④有的人。
(3)①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4)D
(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
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
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
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
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
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
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
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
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
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
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
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
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8.【答案】B;通“桡”驾,拿;非常;等到;客居;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注意词语的用法,A.绝,都是消失;B.代词这/判断动词,不相同。
C.都是代
词他。
D.都是顺承关系,然后。
只有B项不同,因此选B项。
(2)此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学生需要学会积累运用。
“孥”是通假字,通“桡”,驾,拿;“大”,非常;“及”,等到,都是副词;“客”,客居,是词类活用。
(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注意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
是得分点。
本句中“惟”,只有,是关键词语。
另外需要注意本题还需对句子展开想象,加以补充,符合原文意境。
(4)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是对文意的理解与文章主旨的把握。
《湖心亭看雪》中主要抒发作者家园故国之思,本无可
乐之处,因此“与民同乐”是不正确的。
因此选C项。
答案
(1)B
(2)①通“桡”(携,带。
拿)②非常,十分③等到④客居,寓居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
了。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