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课标解读
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标中要求的必做实验,让学生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
历年中考对酸碱盐的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如增加盐的性质,对酸碱的性质要求从"认识"提高到"掌握"),酸碱中和反应也不例外,因此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应对历年中考试题进行梳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碱及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
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再次探究,学生对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实质会理解更透彻,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学情分析
1、知识准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及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技能准备: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练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能进行实验操作,但不熟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复习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实质。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确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3)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领会过量问题的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探究性试题,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学会遇到困难能够逐个击破的策略。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确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总结反应后溶质成分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整理归纳
实验准备:
试管架、试管若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废液缸、试管刷等。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并解读目标
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2、溶液的酸碱度如何表示?
提问学生回答,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
中和反应(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为例)
一、实验原理
NaOH+HCl=NaCl+H2O
提问学生写到黑板上书写再出示正确答案,检验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反应实质
多媒体出示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动画演示,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醒学生从看到的动画中讲明白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并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 H2O
三、反应的步骤、现象
多媒体出示操作的主要仪器:试管和胶头滴管。
探究过程:
1、请在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滴稀盐酸,振荡,现象为。
继续加稀盐酸约2ml,振荡,现象为。
(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老师强调实验中加入液体的量多少,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使用试剂瓶的注意事项等,要求小组内互相监督、提醒,教师巡视,学生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
2个现象均为无明显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讲课时是怎样区分酸碱溶液的呢?学生回答指示剂,提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是酚酞遇碱变红。
那我们就通过这个现象来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2、请在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色,向其中加入1滴稀盐酸,振荡,现象
为。
溶液中的溶质为。
红;溶液仍为红色;NaOH、NaCl
3、慢慢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此时反应的进行程度
为。
此时溶质为。
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NaCl
4、继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
溶液中的溶质为。
无明显现象;HCl、NaCl
四、实验结论
1、中和反应发生时,现象为,可以通过来判断该反应已发生。
(无明显现象)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可以从
和方面考虑。
(反应物用量、生成物)
过渡:会分析溶质成分之后,那么考试是以怎样的题型来考呢?主要
是考曲线图的,下面来认识曲线图。
中和反应的pH坐标曲线图
1、曲线类型判断:图1中,A点pH 7,可判断出反应前溶液呈性(填“酸”或“碱”)。
B点pH 7,表
示。
C点 pH 7,可判断该反应是将(填“酸加入碱中”或“碱加入酸中”)。
>;碱;=;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酸加入碱中。
图2由学生根据图1自己叙述。
2、曲线中各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A点NaOH HCl
M点NaOH、 NaCl HCl 、NaCl
B点NaCl NaCl
C点HCl、 NaCl NaOH、 NaCl
中考链接
1、(2016河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加入熟石灰m 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 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课堂练习:
1、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用数字化仪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H2O
B.若向a点所示溶液中加入氧化铁,则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黄色
C.b点表示等质量的HCl 与NaOH恰好反应
D.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和NaOH
2、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在A点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色。
(3)B点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在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现象为。
以上习题由学生回答,老师给出适当评价。
布置作业:
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反应的不同程度下溶液的溶质成分,中考题型的练习,同学们更进一步的理解反应后溶质成分探究的方法及过量问题的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pH<7,溶液显酸性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
原理:HCl + NaOH = NaCl +H2O
Ca(OH)2+2HCl =CaCl2+2H2O
74 73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目标已达到,意外的是习题学生能够自己到讲台上将之讲解出来,说明知识已掌握。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和实验现象,中考题型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