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限时练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评价:_______
一、选择题(28*3=84)
20世纪30年代,梁实秋先生就注意到欺客现象。

但当年并无“宰客”一说,大约尚未到“宰”的程度。

如今人们外出,总有被“宰”之虞,于是,《防宰攻略》应运而生。

据此完成第1~2题。

1.《防宰攻略》的出现极具讽刺意味,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避免“宰客”现象的出现,需要严格的市场规范和监督机制,更需要加强服务从业者的“诚信服务”理念。

从哲学上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
C.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D.坚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2周年。

32年的实践和成就表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提上日程。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
A.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B.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C.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的动力
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4.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自1953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如今1∶1的嬗变。

这说明()A.变革社会关系的民主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B.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成功的民主实践具有创造性,能够变革未来
D.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的
5.“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开卷语。

这一开卷语是为了强调()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特征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6.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
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7.2009年1月16日,相关部门评出“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为: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

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8. 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

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9.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10.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出台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这体现出()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只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获得群众的合理建议、积极监督和有力支持,政府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这一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
D.相信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12.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13.影片《唐山大地震》以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一场7.8级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

正是这触动了人性最柔软的画面,让不少市民在感动中看完影片。

动情处,不仅是泪流满面,更有的发出了抽泣声。

这表明() A.电演艺术是最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 B.人的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5.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

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16.“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17.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认识水平的提高
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英雄人物的智慧和才能
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A.①②④ B.②⑧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的花朵和果实。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0.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这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21.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

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

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3. “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

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4.在当前,改革中国社会收人分配体制势在必行。

如果改革成功,中国不但会进入更均衡的增长轨道,还能够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果不成功,则会面临全面的社会危机。

收人分配体制的改革()
①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于保障和尊重人权的需要,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

这表明()
A.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 B.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6.90多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7.近几年,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下班。

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

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8.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这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非选择题(16分)
29.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近70次“改革”,代表委员竞相提出有关“改革”的议案提案。

走过“而立之年”的改革,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