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写人记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特点。

2.掌握此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

3.了解官职升迁类常见词语。

4.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文言文的基本类型自然导入并课件展示。

二、特点回顾
①选文特点:此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短
小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②语言特点: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
③行文特点: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

古人的写人叙事或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
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

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人物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文段的主体内容。

结尾一般对人物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

三、官职升迁类常见词语
这类词语类型多,词语多,这一环节采用早自习时以预习的方式进行,没有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讲课视频中只讲了30多分钟,预留出这一大约6分钟的时间。

四、阅读方法
第一读:通读。

第二读:细读。

第三读:做题读。

五、答题技巧
理解内容吃透题干
分清要点完整答案
力求简明反复检验
六、课内风采
•2017年聊城中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每小题2分)。

•(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1.解释下面引号中的词语。

(2分)
•①“尝”趋百里外()
•②“俟”其欣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 3.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

•答:
•七、评测练习
•(二)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

②辟:征召。

③潜:偷偷地。

4.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曰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
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日以美食奉之。

•译文:
6.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
•答:


选题说明:两个阅读练习都出自“2017年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题型新,时间近,能够引起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的重视,也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 1.解释下面引号中的词语。

(2分)
•①“尝”趋百里外()
•②“俟”其欣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语解释。

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而准确的解释。

本题中的“尝”“俟”是常见词语,且又出自课内文言文,学生回答起来并不难,所以采用即看即答的方式不成问题。

•参考答案:1.曾经 2.等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初中阶段的翻译有两种,即意译和直译。

翻译句子要根据句式特点,做出合理的调整,比如本题中的句子是一个省略句,也是一个倒装句,所以既要补出省略的成分也要调整语言顺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即“(余)执经从乡之先达叩问”。

而且翻译时注意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解释务求准确,如“从”为介词,意为“向”;“先达”意为“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问”意为“请教”。

参考答案:(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 3.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宋濂对先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态度的谦卑,动作行为上的恭谨。

正是因为这样,宋濂才在求知上获得了先达的指点。


些都启发我们对师长一定要讲礼貌,以尊敬的态度和师长相处,才能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答案:对师长要尊敬、有礼貌。

4.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曰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做好此类题,要注意平时对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注意归类,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常见词语的意义。

A项中“自”,意思都是“从”;B项中的“见”,前者意为“拜见”,后者意为“显现”;C项中的“所”,意思都是“……的地方”或“处所”;D项中的“凡”,意思都是“总共”。

•参考答案:B
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日以美食奉之。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注意基本的要求之外,一定要做到字字译准,尤其对于其中的得分点,更是不能马虎,比如本题中的“日”“奉”“之”,一定要翻译准确,要特点注意。

“日”作状语,意为“每天”;“奉”是动词,意为“献给”;“之”是代词,指代“文天祥”。

本句还是一个省略句,对于省略的主语“张千载”一定要补充出来,这样才能使意思表达更准确。

•参考答案:(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或:献给)文天祥。

•6.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仔细审题,对于其中的“高”一定要明白其所指的具体内容,这里指的应是张千载的品德之高。

在文中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文天祥显贵时不巴结接近,二是文天祥落难时不躲避,尽力照料。

而且还考查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做到“通读”“细读”“做题读”的“三读”和本节课所讲“答题技巧”的运用。

参考答案:
①在朋友显贵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
•②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意思难即可)

•“张千载高谊”参考译文:
•张千载字毅甫,是庐陵人。

他是文天祥的朋友。

在文天祥居高位权势显赫时,多次征召张千载出来做官,都被张千载拒绝了。

直到文天祥从广东兵败回来,到吉
州城下,张千载来见他,说:“丞相去京城,我也一起前往。

”张千载就住在文天
祥牢房的附近,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留在燕地总共有三年。

张千载又秘密打造了一个匣子,待文天祥被斩首后,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

后来,
他火化了文天祥的尸首,收起白骨放入囊中。

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

张千
载这种高尚的情谊,也是千年中天下不多见的啊!
八、我的朋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九、课堂结尾
•千载高谊传千载,
•同窗情深耀芳华。

•文明传统酿文明,
•神州大地映朝霞。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两年多以来的历次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因为公立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每次考试时多数同学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试部分失分较多,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学生考试时做不到耐心阅读,一看是课外文言文,直接放弃。

加之临近毕业,有的同学出现思想浮躁,不能静心学习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果断设计了“写人记事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白只要静下心来学习,踏踏实实阅读,反复阅读,抓好每堂课,在学习中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向先贤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回顾、复习、拓展、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如不同语境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掌握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能,如读、思、练、答等,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学生能够较为流畅的进行朗读和独立思考,较准确的表述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教学过程中,老师讲析、引领、指导到位,学生听讲、记录、思考、积极,师生配合比较默契,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的朗读、思考、练习、回答,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实用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本节课除了知识的积累巩固、方法技能的形成,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感情、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选取了《送东阳马生序》和《张千载高谊》进行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两者都属于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且都选自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材料,材料紧扣目标,贴近中考,题目设置符合以上的课标要求,对于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提升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通读、细读,精读(做题读)展开教学,回顾了一系列的文言知识,训练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技能,培养了学生阅读、积累、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是近几年很多省市中考考查的重点,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

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

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言文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而且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思想深度和广度。

因此文言文在初中生习惯养成价值养成的关键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在课题选择时,我选取了文言文中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复习与练习。

因为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要读懂课外文言文并且准确答题,一定要懂得阅读技巧。

(一)课内储备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要准确理解与把握。

(二)课外拓展
字词解释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自身反省
(三)阅读方法
1、通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2、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
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

3、做题读: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

(四)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
2、分清要点
3、简明完整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取的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和抒情。

理解了这些,在阅读时能够快速理解文本主题,把握人物性格。

文本中的议论抒情句不可忽略,它为你的阅读理解提供助力。

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要考点为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含句子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只要抓住重点、掌握技巧,勤学苦练,就在成功的路上。

•评测练习(附导学案)
•导学案:文言文中官职变迁类常见词语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放:放逐。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课内”风采
•2017年聊城中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每小题2分)。

•(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1.解释下面引号中的词语。

(2分)
•①“尝”趋百里外()
•②“俟”其欣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 3.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

答:






•评测练习

•(二)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

②辟:征召。

③潜:偷偷地。

4.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曰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
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日以美食奉之。

•译文:
6.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
•答:。

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过分重视对某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梳理,如典型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的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精要语段的背写等,从而忽略了学生对文本反复的朗读与思考,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挖掘、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文章主题的把握,更轻视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和答题思路、规律的提炼,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髓和要求。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论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环节、流程、问题、师生活动、训练材料的选用与设计等,都有意识的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穿插和渗透,较好的解决了文言文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反思如下:
㈠基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的要求,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目标:
1、了解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特点。

2、掌握此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

3、了解古代官职升迁类常见词语(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4、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㈡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回顾、复习、拓展、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如不同语境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掌握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能,如读、思、练、达等,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学生能够较为流畅的进行朗读和独立思考,较准确的表述
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教学过程中,讲析、引领、指导到位,学生听讲、记录、思考、积极,师生配合比较默契,学生在指点下积极的朗读、思考、练习、回答,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实用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本节课除了知识的积累巩固、方法技能的形成,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为本,有力的强化了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挖掘、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文章主题的把握,从而丰富了思想感情、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合作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㈢本节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突出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读----通读、略读、精读,训练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技能,培养了学生阅读、积累、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应该说,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㈣经过认真思考,我觉得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下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掌控上,还有欠缺,一些环节、流程的操作方面还不够完美。

2、课堂气氛因为初三学生学习紧张而不够活跃
3、官职升迁类常见词语方面
这类词语类型多,词语多,这一环节采用早自习时以预习的方式进行,没有呈现在课堂上,也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遗憾。

课标分析
一、《初中语文新课标【最新修订版】》课程总目标包括: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4、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习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

二、《初中语文新课标【最新修订版】》阶段目标暨第四学段(7--9)中的阅读目标包括: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文言现象和语法知识。

三、基于以上的目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目标:
1、了解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特点。

2、掌握此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

3、了解古代官职升迁类常见词语(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4、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节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选取了《送东阳马生序》和《张千载高谊》进行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两者都属于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且都选自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材料,材料紧扣目标,贴近中考,题目设置符合以上的课标要求,对于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提升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通读、细读,做题读读展开教学,回顾了一系列的文言知识,训练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技能,培养了学生阅读、积累、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