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备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主要分四个活动呈现:
在观察活动中,认识倒数;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现实情景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建议课时数倒数 2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二 4 分数除法三练习三 2 机动 1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9 课时.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
1 / 8
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2.鼓励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已学过的相关内容第一学段●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上册●分数●分数加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本册●分数乘法●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
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正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
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以体会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材鼓励学生用图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图例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分数除法(三)》一、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一)、(二)教材借助操场上的活动这一主题情境图,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分数除法的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幅情境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3 / 8
如果有学生选择用除法计算,要引领学生做好分析,可教学准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 39 页的情境图借助线段图的功能理清思路。
对这一方法不做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五、教学准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 39 页的情境图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作好铺垫找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
---------------------------------------------------------------最新资料推荐------------------------------------------------------ 断谁是单位1。
(1)故事书的92是 150本。
(2)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31。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94。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
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看这些同学多开心啊!从画面中,你们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生:
跳绳的有 6 人,打篮球的有 4 人,踢毽子的有 3 人。
师: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数量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作补充。
师:
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94,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31。
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师:
根据情境图提供的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状况百出,老师可作以下的引导:
①参加跳绳的小朋友有多少人?②你知道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吗?③如果告诉你参加跳绳的人数与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数量关系,你会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吗?得出探究题目:
5 / 8
跳绳的小朋友有 6 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问题:根据题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跳绳的小朋友有 6 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 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课堂,收集信息。
(3)反馈探索结果①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跳绳的小朋友有6 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 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 1:
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
(板书)学生 2:
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正好是操场上跳绳的人数。
学生 3:
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相当于操场上跳绳的人数。
师:
请大家用一个等式表示题中的等量关系。
②写出数量关系式参加活动总人数92=跳绳的人数(板书)参加活动总人数92=6 (4)独立解决问题①列出方程师: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知道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母来表示?(这时如果学生提出用算术法解答,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如果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思路思考,应该先探索方程法,然后再用算术法解答。
)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后,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最新资料推荐------------------------------------------------------ 解:
设操场上有 x 人参加活动。
92x=6 让学生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②解方程学生独立解答方程,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2x=6 x=6 92 x=27 答:
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 27 人。
(5)学习算术解法(如果前面学生没有提出算术解法,这个内容可放在第二课时)师:
同学们还有其它方法吗?生:
用除法计算:
6 92=27(人)与学生一起分析,借助线段图理清思路。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 40 页的试一试的第(1)、(2)小题。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课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第(1)小题和第(2)小题数量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小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方程法解答了许多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你能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 31x=30 (五)回
7 / 8
顾反思,总结全课师:
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跳绳的小朋友有 6 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 参加活动总人数92=跳绳的人数解:
设操场上有 x 人参加活动。
92x=6 x=692 x=27 答:
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是 2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