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顶岗实习问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土建类顶岗实习中的问题研究摘要: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对高职土建类定岗实习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提供了好的思路。
关键词:项岗实习学生企业学校问题
一、引言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
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管理机制,企业支持,学生意识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1、政策扶植力度不大,经费不多
政策扶植力度不大,企业积极性不高。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单纯靠过去行政命令来安排顶岗实习已成为历史,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主要依靠个人之间的私下关系。
顶岗实习基地没有政府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多数企业积极性不高,顶岗实
习基地建设难度大经费紧张,顶岗实习基地数量不足。
大多数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经费紧张,又苦于寻找顶岗实习单位,只能让学生自己找顶岗实习单位,这种情况下顶岗实习任务就难以完成,降低了实践教学质量。
2、合作机制不健全,短期行为多
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多数是学校为寻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主动向企业寻求伙伴,而企业与学校主动合作的很少,企业和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都存在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因此造成顶岗实习单位具有临时性,短期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3、顶岗实习基地不稳定,合作松散
很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颇具规模,管理规范,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用工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同工同酬,校企长期合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与企业双方反映较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经验和能力提高较快,但还有部分企业存在用工问题,待遇低。
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学生怨声载道,找各种理由离开顶岗实习单位,影响顶岗实习工作进行。
有的企业因为生产和技术安全或者个别学生表现较差等原因,中止与学校合作,导致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数不够,直接影响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二)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
1、顶岗实习计划的实施不理想,效果不理想
学校对顶岗实习虽然有明确的要求、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却
没法按照统一的要求联系校外实习点,多数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候只是在一个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不能有计划的学习各个岗位的技能;同时有很多的学生所在的工地,项目时间比较长,学生还没开始进行岗位职能相关的工作的时候,顶岗实习已经结束了;而且还有学生实习岗位跟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或者是实习的岗位跟自己的就业岗位不一致,这样很难到达顶岗实习所预期的效果。
2、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强
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责任大,但是报酬往往不如在校内讲授专业课和校内实训多,因而愿意从事校外顶岗实习指导的教师不多,而且由于学生实习点较分散,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企业的指导教师是兼职,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难以抽出过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造成很多学生缺乏真正的指导。
3、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学校和学生各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对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没有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顶岗实习内容,学生工作量的大小,报酬的多少没有可以参考的国家标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没有制度保障。
4、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难度大
相比校内的教学,对顶岗实习在外的学生,学校的管理的效果要差很多。
对集中组织大批量学生到固定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的,学校派出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出勤,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分到不同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散,难以做到每个顶岗实习点都有学校的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因而学生疏于管理,加上有些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差,往往半途而废,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三、企业方面的问题
(一)不愿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
1、安全因素
工地的安全隐患大,安全责任重,不愿意接收学生。
一旦出现安全责任后,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否则,工地停工、资质降级、取消第二年投标的资格,甚至追究项目经理的刑事责任。
2、影响工程项目进度
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直接上手工作,工地接收学生后,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指导,不仅不能帮上忙,还要拖后腿;还有一些工程项目涉及的一些商业机密的,不便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参与,怕学生泄密;有些工作怕学生加入进来后造成不合格的产品,材料的损失而增加工程的成本。
3、有些实习单位不接受女生,造成女生顶岗实习安排困难
4、管理能力较差
部分工地挂靠其他大的公司,实际的管理能力不强,人员不齐,工地管理不规范,没有培养学生意识和方法,没有指导学生的能力,
不愿意接收学生。
(二)管理的力度较差
1、对学生管理能力较差
有些企业或工地接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却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没安排指导的师傅,没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监督,没有把学生当成是企业或是工地上的一名员工。
2、实习岗位的安排不合理
有些企业在安排学生的岗位的时候没有根据相应的专业来进行安排,使学生在实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学无从下手;有些企业在一个项目结束后没有项目了后,就叫学生自己回家,而不再安排其他的岗位,或者是能力的学习。
3、对学生实习评价不实际
大多数企业或工地对学生在工地的表现都能给出合理的评价,但还是很多工地对学生在工地的表现没有按照实际的来评价,因为去工地的或多或少都跟这个工地上或是公司有一定关系,或是觉得学生在这里实习,虽然不怎么样,但也不容易,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人情,影响学校对该生实习效果情况的掌握。
四、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工作期望值偏高,顶岗实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对到工地顶岗实习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自己是实习生,理所当然地享受比正式员工更为轻松的工作条件。
当他们的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部分学生开始自动中断实习。
有的学生好高
骛远,看不起艰辛、单调的一线工作,以为自己跨出学校就是从事轻松的办公室工作的角色,在岗位上怕苦怕累,拈轻怕重,一天劳动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就承受不了,竟然要求退出实习。
2、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性质不理解,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
识、实操经验的缺乏,大部分不能适用工地要求,工地不愿意接受。
从土建类建工专业来看,学生很难在顶岗实习期间找到完全对应的施工员的实习岗位,因为施工员工作需要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没有3—5年的施工经验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一点学生不太理解,让学生测量、放线有的学生不愿意。
他们认为我学的是这个专业,就应该当施工员。
3、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
在安排实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实习前已做了实习动员,强调了实习纪律,但总有些同学的表现还是不能满足学校的要求,去了走了,不向任何人打招呼、请假,电话号码随意更换,联系不上,没有责任心。
造成实习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我校在实习单位的信誉度,使我们今后的实习安排变得很被动。
4、吃苦精神较差
安排学生下工地实习,部分学生重点关注工地包不包吃住,有没有生活费、实习补贴甚至工资等,没有这些不去,造成工地联系困难。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从上班到下班连“轴”转,体力消耗,时间消耗较多,加之有时候工程要抢进度,有时候每天工作时间在8—11小时,一个星期下来,也只能休息半天到一天,学生们体力消耗同学校相比要多出很多倍,工作辛苦是同学们不愿顶岗实习的又一问题。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表现良好,但仍有个别名同学因迟到、旷工而被公司辞退;一些同学因吃不了苦而中途当了“逃兵”。
5、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
但企业管理人员很严格,方法比较简单,他们很少说服教育,指责呵斥,扣工资和开除员工等是他们的主要手段。
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工作中抱怨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
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很多,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因此在新环境下不能经受任何“风吹雨打”,别人的一句话就可能使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心里承受不了。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
五、解决问题的思路
1、政策制度的保障和落实,建议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建立接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
2、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开展多渠道的沟通合作,拉近感情距离,将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调动企业用人的积极性;按
照企业需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与顶岗实习紧密对接,制定和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3、学院要引导和安排专业教师更加深入地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工艺难题,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应用项目研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根据不同企业具体情况,要做到有职责、有权力、有待遇。
4、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同,解决学生不认同与顺利推进顶岗实习的矛盾。
通过日常渗透让学生明确项岗实习的意义;从强调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角度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并不强求专业对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业观教育;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