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SWOT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来职往》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SWOT案例分析
一、简介:
《职来职往》是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帮助求职者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菁英提供就业机会的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

节目囊括各行各业、人生百态,通过行业达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的碰撞。

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职场。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即将播出最新节目《职来职往》,被称为职场版《非诚勿扰》。

职场梦想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于2010年12月10日晚21:38开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开播。

这档栏目每期都将邀请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达人”,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对参与节目的选手进行评判,决定他们能否前往100家知名企业工作、能否与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牵手,同时现场针对每一位选手的情况提出来自职业和职场的宝贵意见。

二、SWOT分析:
1.机会:
(1)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流动增大,竞争加剧,
通货膨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职场发展,薪酬的高低更是决定每个人的生活量。

现实中有人急于就业,有人思量着跳槽,有人决心转行,有人在不断充电力争成为
专业领域顶尖人才......仅以2010年为例,全国求职人群达4000万,潜在“跳槽者”
达3500万。

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

《职来职往》的诞生背景则是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大潮又将来临,而《职来职往》这样一档求职节目则是提
供了另一个就业平台,帮助解决就业压力,更引发社会对于求职问题的关注。

(2)行业竞争者少:目前国内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知名度比较高的除了《职来
职往》,仅有《非你莫属》和《赢在中国》这两档节目,市场前景广阔。

(3)节目受众市场庞大,中国人口基数大,闭路电视用户数量庞大,而互联网用
户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如此数量庞大的人口的娱乐、消遣需求不可忽视。

(4)近年来,各类电视节目大同小异,观众群体生出审美疲劳,对脱口秀、相亲
类等节目的新鲜感淡去。

而求职类节目的推出,则使观众有了新的关注对象。

(5)市场文化趋势:将求职面试的现场真实的再现于荧屏,让更多的电视观众从
中看到了职场对求职者的需求,引发人们思考。

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为
多样的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

节目反应了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碰
撞。

2.优势:
(1)受众基础坚实:求职者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离职或
在职人员。

观众通过这个节目,能看到一个多元化的职场社会,节目的受众群相对
广泛。

《职来职往》中来应聘的则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生,针对性更强。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50万,加上其他关注对象,这档节目的受众
群稳定而庞大。

就业问题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话题性,能让观众引
起强烈的共鸣,同时全民参与的开放性模式更加具有互动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眼
球。

关注社会焦点,服务社会的节目宗旨是这档节目可以长青的坚实基础。

(2)《职来职往》的企业高管和应聘者一样是站在台上的。

这样的安排让“面试官”
一改往日严肃权威、高高在上的形象,到场的求职者不但能感受到平等自在的氛围,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也会觉得这样的节目场景更加舒适亲切,更加真实轻松。

(3)招聘企业的规模与阵容大。

《职来职往》侧重于服务性,节目的专业性强。

在《职来职往》中,求职者不但在现场能直面18家企业,还有100家强势企业可供选择,这样的豪华阵容可谓相当具有诱惑力。

《职来职往》应该是有史以来集结企业资源最多的节目,而参加该节目的求职者只要够优秀,就有更多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

(4)职业分析师的助阵实力强大。

《职来职往》中,虽然只设置了一名职业分析师,但他总是能通过对求职者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发表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给求职者以贴心的引导和建议。

(6)契合了当前社会背景,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大潮又将来临,而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

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则是顺应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热点问题应运而生的。

有关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将达历史新高-- 650 万,就业压力之高史无前例,而《职来职往》这一档求职节目,联合百强企业,不仅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也为所有需要找工作的观众提供一个可以找到工作的开放性平台。

,帮助解决就业压力,更引发社会对于求职问题的关注。

(7)《职来职往》定位于大学生人群,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总是站在求职者的角度给他们各种鼓励和支持,对待职场先锋和职业分析师时礼貌谦和,有一种邻家大哥哥的形象。

李响曾长时间在湖南卫视做主持,受湖南卫视“年轻而快乐”的频道形象影响,观众也感觉主持人李响格外朝气而充满活力,因而对《职来职往》这个栏目也留有清新自然的印象。

《职来职往》中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简洁概括。

他把自己界定为一个节目流程的贯穿者、引发嘉宾观点的引导者以及节目方针的体现者。

主持人善于倾听,总是尽可能地引导职场达人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是形成思想碰撞,最终能够让求职者们获得小到职场着装礼仪、面试技巧、职场注意事项,大到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种种“求职秘笈”。

他的落脚点不是自我,而是处处考虑求职者们,因而整个节目少了一些华而不实,多了一份脚踏实地,服务性也就更明显。

(8)成功的创意:当下相亲类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其中江苏卫视的节目《非诚勿扰》是该种类节目的代表,《职来职往》作为一档求职类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被称为“职场版的《非诚勿扰》”,其新就新在“职场”上。

《职来职往》借用《非诚勿扰》的节目形式,用十八位不同性别的企业高管代替二十四位靓丽的女嘉宾,同样以亮灯、灭灯这种简单明了的形式来表示对应聘者中意与否,以“求职”代替“相亲”。

3.威胁:
(1)与它在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之争。

(2)同类型节目的竞争,各类职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职来职往》现在处于成长期,市场份额会不断地上升,当渐渐进入成熟期,该节目的市场份额会稳定下来,并且大量的同质产品会进入市场,瓜分市场份额,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这是《职来职往》所面临的一个较大威胁。

当前,节目《职来职往》面对的最直接的威胁就是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但是《职来职往》开播
时间略早于《非你莫属》,占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先机,而且相较于《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作为一档求职类的真人秀,氛围更加严肃、庄重一些,而《非你莫属》中有郭德纲等明星的加盟,娱乐性就更强一些,这对于《职来职往》既是威胁也是优势,是优势还是威胁就在于观众的个人偏好以及观看目的了。

(3)职场类节目可能承担了电视媒体不该承担的职责,因为就业问题是社会焦点问题,观众或多或少的对节目寄托了一定的期望,节目的争议性很大,节目的争议性内容也往往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争议话题,但这些问题,求职类节目无力解决。

如对“高学历”和“高能力”的争议,对学生会干部的争议等等。

4.劣势:
(1)节目的娱乐性大于其严肃性,节目的规则类似于选秀、相亲类节目,娱乐味道太重,不够严肃。

(2)名额限制,每期节目都只有五名求职者,节目设置门槛上有一定的地域限,企业地域集中在京津一带,而且求职者也以“北漂”青年为主。

(3)真实度和可信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

作为一档求职类的娱乐真人秀的节目,十八位职场达人的身份来历是否真实?那些应聘者是真正的求职者还是怀有其他动机?这个节目是真正可以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平台还是只不过为娱乐大众博取眼球的公开作秀?观众心里不免存在疑虑。

这是《职来职往》最大的劣势。

随着节目收视率的不断攀升,眼球效益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片的质疑声。

质疑就代表会影响节目的互动性,丢失了互动性,该节目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

那么怎么对待这些质疑,怎样消除观众这样那样的质疑?做真人秀节目的目的不仅仅是吸引到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吸引观众参与到这个节目中来,这才是决定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没有与现场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后期跟进也不足。

观众对求职成功的求职者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发展,有很大的好奇心,栏目组未对此需求进行关注和挖掘。

(5)节目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栏目组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群体仍然有一定的忽视,走进校园、社区的频率很少。

概况小结:
机会:
1.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
2.行业竞争者少
3.节目受众市场庞大
4.各类电视节目大同小异,观众群体生出审美疲劳
5.市场文化趋势威胁:
1.与它在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之争
2.同类型节目的竞争
3.职场类节目可能承担了电视媒体不该承担的职责
优势:
1.受众基础坚实
2.节目场景舒适亲切,真实轻松
3.招聘企业的规模与阵容大
4.职业分析师的助阵实力强大
5.契合了当前社会背景,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
6.主持人形象阳光,富有亲和力,对节目现场的掌控能力强
7.节目成功的创意劣势:
1.节目的娱乐性大于其严肃性
2.名额限制,节目设置门槛上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3.真实度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4.没有与现场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后期跟进也不足
5.节目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三、建议:
1.建议节目可以考虑进入校园,多举办几次校园专场,如“清华”专场,“北大”专场。

2.扩大参与企业和求职者的地域限制,不能仅局限在京畿一带,可以考虑珠三角和长三
角地区的企业和求职者。

3.建议对成功求职的求职者进入企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篇幅的报导,以满足观众的
好奇心,同时也能消除一部分对节目的质疑,也能体现节目的服务性。

4.加大节目的推广力度,在各大门户网站进行一定力度的推广。

5.定期轮换不同的主持人和“职场达人”,让观众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四、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人民网
3. 新浪博客
4. 网易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