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下册《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

高二物理下册《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

高二物理下册《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
高中频道给大家分享的是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周记,请同学们认真浏览。

希望助考生一臂之力。

一起加油吧!
《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
案例:笔者最近参加学校组织的评优课《磁感应强度》,课前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为了引导教学准备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导学中设计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但实际课堂上,由于本人没有充分了解班级学情,导致这一系列的环节开展很不顺利。

笔者上课班级为物地班,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学习热情不高,要幺对教师课堂上所提问题涉及知识点生疏,无法回答或答错;要幺探究过程马虎了事,导致笔者原来设计流程被打断或打乱。

所以,这节课教学生成应该是失败的。

笔者课后经过与听课专家交流并进行深刻反思,觉得这节课失败之处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自己在课堂上面对课堂动态教学资源把握不到位,不能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有效的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不管教学实践中教师预先设计的多幺巧妙,多幺细致周到,课堂中的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总。

《主题六 第一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六 第一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观点,知道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磁感应强度的观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磁场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磁感应强度观点,掌握其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将磁感应强度观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色笔、磁场演示装置、磁感应强度测量工具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包含磁场基本观点、磁感应强度测量方法以及应用实例的演示视频。

3. 预习相关内容:学生在课前预习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基础知识,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磁场的观点,如磁铁、电流表等。

(2)让学生观察磁场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发现磁场的特点。

(3)提出课题:磁场是什么?磁感应强度是什么?2. 讲授新课(1)磁场的观点和性质: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包括磁极产生磁场的原理,磁场的方向、强度等。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介绍磁感应强度的观点、单位、符号及计算方法。

(3)磁感应强度的矢量性: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4)磁场的方向: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方向,并诠释为什么磁场的方向与小磁针的北极指向一致。

3. 实验探究(1)利用条形磁铁和铁粉探究磁场分布。

(2)利用电流表和线圈探究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干系。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磁场分布、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干系等基本物理规律。

4. 教室小结(1)总结磁场的观点和性质。

(2)强调磁感应强度的重要观点和计算方法。

(3)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安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

2.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及其对电流的作用。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与反思1.设计思想:磁感应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其概念的定义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物理思想。

本节课旨在借助与电场的类比,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通过猜想、推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单位。

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并进一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体会探究、猜想、交流的乐趣。

3.教学资源:钮扣形小磁铁、小条形磁铁、较大的蹄形磁铁、铁钉、铁条,小磁针,蹄形磁铁,低压电源,导线,铁架台,实物展示台等4.教学过程设计: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磁场这一概念,大家一定怀着强烈的兴趣,想掌握有关磁场的更多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磁场。

那么,如何对磁场进行探究呢?(稍顿片刻)是不是可以从已学过的知识中得到一些借鉴?生:我们学过电场。

根据电与磁间的相似,可否用类似的方法?师:很好!在建立了电场的概念以后,科学家利用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研究了电场的强弱,给出了电场强度的概念。

哪位同学叙述一下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与该试探电荷电量的比值叫做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

师:为什么不直接用F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生:F既与电场有关,也与试探电荷的电量q有关。

而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

由于F与q成正比,所以,F/q正好与F、q无关,其值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师:非常好!同时,物理学中还规定了正电荷受力的方向为电场的方向。

师:现在,我们探究磁场。

大家首先会想到研究什么问题?生:磁场是否也象电场一样,各点的强弱和方向会有不同?师:对此,你的生活经验是什么?生:不同。

《第十三章 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

《第十三章 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使学生能够熟悉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掌握磁通量的计算方式,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磁通量的定义和计算。

教学难点在于磁场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磁场与电流、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磁通量计算中涉及的积分知识。

为突破重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图示解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磁场和磁通量的概念,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器材(如磁铁、线圈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需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问题的解答。

学生需预习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基本概念,并准备相关学习资料。

课堂过程中,将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设计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提出一个与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方向?这其中又涉及到哪些物理原理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与单位首先,教师需要详细解释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单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磁场示意图,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分布和方向性。

同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磁铁对小铁片的吸引力,来帮助学生理解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2. 磁通量的定义与计算接着,教师需要介绍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可以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3-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3-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教案

13.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教材分析〗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想象能力,所以它又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书中用电流元受的电场力与电流元的比值定义磁感应强度,和用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电量之比定义电场强度与异曲同工之妙。

设置合理的物理情景加强学生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直观认识,从生活情景出发,缩短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对物理、科学的亲近感等。

磁通量是中学生遇到的唯一一个“通量”对学生而言难度相当大,通过穿过面磁感线条数来理解就好很多。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理解磁通量的含义及会使用公式计算。

科学思维:孤立的磁极和电流元是不存在的,电流元受到的磁场力可以用微元法测量。

科学探究:对于磁通量的理解可以做光通量的实验来类比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磁通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蹄形磁铁(多个)、学生电源,导体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动图观察:巨大的电磁铁能吸起成吨的钢铁,小磁体却只能吸起几枚铁钉。

阐述:磁场有强弱之分,那么我们怎样定量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呢?之前我们研究过电场,磁场和电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电场对于处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通过这个力引入了电场强度。

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分析磁场中磁体或电流的受力,我们可以找出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这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磁感应强度,下面就来研究磁感应强度。

二、新课教学(一)磁感应强度和电场一样磁感应强度也是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我们先看方向。

①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我们讨论电场时,电场的方向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

那么在磁场中,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磁化后的铁屑就像一个个小磁针形象地显示出了每一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应强度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反思

磁感应强度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反思

《几种常见的磁场》教学反思汕头黄图盛中学物理组钟英炜本节内容主要讲授关于磁场强弱及方向的概念:磁感应强度;通过演示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几种常见磁铁和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

本节知识点相对于初中的磁场知识来讲,具有较大的思维跨度,原因主要是初中一般只探讨磁铁外部磁场的分布,并由实验得出磁场方向是从磁铁北极出来南极进去,磁极与磁极间的关系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实验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磁铁上放置一玻璃板,在玻璃板上磁铁周围撒铁屑,轻轻震动玻璃板,铁屑在磁铁的磁场力作用下的分布即清晰体现了磁铁磁场在玻璃板所在平面的磁场强弱分布;其二是在玻璃板上不同位置放置小磁针,稳定后小磁针北极的指向既是磁铁磁场在该点位置的方向。

高中的知识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以及磁铁内部的磁场,并由此引申出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以及磁现象电本质。

高中的一些磁场知识与初中所学的知识全面化了,但也同时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因为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拿到磁场的题型一般会先寻找产生磁场的南北极位置,以便做进一步的推导。

但南北极的知识点是具有局限性的,只对磁铁的外部磁场具有准确性。

为了处理好学生关于磁场由外而内的思维跨度,我着重复习了初中确定磁场方向的基本方法:即小磁针北极的指向为磁场的方向。

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了用铁屑以及小磁针两种方法确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可以看到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是环绕着直导线的,该磁场的两磁极在何处?由此使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磁场都是由两个磁极产生,或者并不是所有的磁场都具有磁极。

既然初中认知的磁极有了局限性,我再抛出一个疑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磁场方向是从磁铁北极出来南极进去,磁极与磁极间的关系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两个结论是否同样具有局限性?利用多媒体视频我展示了环形电流周围磁场的铁屑分布以及小磁针在不同空间位置北极的指向。

很明显可以观察到:在环形电流的环内与环外磁场的方向不同。

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教学案例及评析朱建廉南京市金陵中学(210005)背景:应浙江省湖州市的邀请,为其高中物理教师培训活动上一节示范课。

课题选定为《磁感应强度》,所采用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笔者将授课的方式确定为在阅读指导背景下的“问题驱动”与“思维引领”,着重在发掘问题与思维激趣等方面下功夫。

相应的授课过程及简要评析如下。

过程:1、引入师:我们刚刚学习的第三章《磁场》中的第一节,其标题是(示意生A)……生A:《磁现象和磁场》。

师:对!标题是《磁现象和磁场》。

在这标题下我们所讨论的主题是(仍示意生A)……生A:……“磁现象”和“磁场”。

师:是的,在《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应标题下当然应该讨论“磁现象”、当然应该讨论“磁场”。

这就好像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相应标题下当然要讲“梁山伯”的故事、当然要讲“祝英台”的故事一样(笑声)。

不过,把所讨论的两个主题用“和”这个字串接起来而使之并列,这就意味着其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

什么关系?……生B:“磁现象”与“磁场”间的关系我想应该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师:很好!“磁现象”实际上就是“磁场”这种物质某种特性的外在表现,而“磁场”则又是“磁现象”之所以能够得以表现的根本缘由。

可以说:如果没有“磁场”的客观存在,我们就不可能感知到“磁现象”;如果“磁场”不具备这种特性,我们就感知不到这种“磁现象”。

大家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生(全体):同意!师:既然是由于“磁场”具备这种(用重音,下同)特性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这种“磁现象”,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就应该是:哪种?……生C:课本上所介绍的这些“磁现象”好像都是些与“力”相关的现象。

师:是的。

课本上所介绍的和生活中所遇见的“磁现象”通常都是“力现象”,至少也是与“力”相关的现象。

而作为“力现象”的这些“磁现象”,其实都是“磁场”这种特殊的物质其“力特性”的外在表现。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磁感应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磁感应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产生的磁场中,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流,可以看到,同一
通电导体棒受力不同,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思
教学过程 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实验现象说明两种情况中磁场强弱不同。
问题:怎样表示磁场强弱?
引入新课:为了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我们引入
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让学生对磁场产生兴趣,磁体能吸引含铁的物质和
角都有关系,然后利用理论推导得出当导线跟磁场垂直 力分析
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成正比,跟导线长度成
正比。在此基础上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理论探究,在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中,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给出定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对电场的学习,将电场的相关知识迁移
到磁场中来,磁场和电场是很相似的,我们都能通过相 教学策略选
似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电场和磁 择与设计
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以
及逻辑推导能力。PPT 展Biblioteka 巨大的电磁铁起重机吊起重物的图片,利
用磁场的一些有趣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一段通电导体棒放在电磁铁
感兴趣,想学物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重点:会用公式 F=BIL 解答有关问题
难点:利用比值定义法,通过实验得出磁感应强度
大小的计算方法
1、能说出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和磁场方向的判
断方法.
教学目标
2、利用比值定义法,通过实验得出磁感应强度大
小的计算方法
3、会用公式 F=BIL 解答有关问题
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磁感应强度》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感应强度》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感应强度》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磁感应强度》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3、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

4、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展有关计算。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获取知识。

4、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学方法。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

同时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力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复杂,怎样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承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即通过从电场的根本性质入手寻找描述电场的物理量,让他们类比从磁场的根本性质着手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这样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这样设计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活动以增进学生对类比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去经历、感受。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根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与电流元的关系,然后类比电场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

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磁场不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强弱,为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个物理量。

《主题七第三节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主题七第三节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磁场的描述方式,了解磁场与磁力线的联系与区别。

2.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掌握其单位及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磁感应强度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磁场问题,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和应用,难点在于磁场和磁感应强度关系的深入理解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 磁感应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1.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关系的深入理解。

2. 运用磁感应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磁场磁感应强度》相关教材、磁铁、指南针、电流计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磁场和磁感应强度基本概念的PPT课件,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步骤的演示视频。

3. 实验环境:准备实验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并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4. 学生预习:提前发放预习材料,让学生对磁场和磁感应强度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利用一个与磁场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开场,例如,询问学生关于指南针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们是否注意到过周围磁场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基础知识介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将介绍磁场的定义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利用课堂上的电子设备、实验仪器或教具,展示磁场的存在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

同时,教师将通过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深入学习与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磁场的性质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主题六 第三节 磁场 磁场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械

《主题六 第三节 磁场 磁场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械

《磁场磁场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的概念,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磁场感应强度的大小及其单位。

3. 能够运用磁场感应强度的概念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感应强度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磁场感应强度的大小及其单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实验器材。

2. 准备教学材料:准备相关PPT,展示磁场和磁场感应强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预习: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简单介绍磁场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1)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应强度。

(2)通过实验演示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讲解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及意义。

3. 探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1)通过实验探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方向是由电流决定的。

(2)讲解右手定则,帮助学生理解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4. 深入分析磁场的应用(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讲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磁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5. 课堂练习与反馈(1)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布置一些与磁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感应强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磁场强度与电流、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磁场感应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反思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学反思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近期,我在教授“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这一课题时,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理想。

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在讲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时,我主要依赖于理论知识,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这导致学生难以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2.课堂互动不足:我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这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在讲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时,我未能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紧密串联,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改进上述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增加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使用电磁铁和线圈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通量变化,从而理解磁通量的概念。

2.加强课堂互动:我将尝试采用问答式教学法,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知识点串联:在讲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时,我将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安培力、洛伦兹力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同时,我将以图表、公式等形式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反思和改进方案,我相信能够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对于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不足: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可以发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提升我的专业素养。

2.增强教学能力: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主题五 第三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五 第三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知道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磁场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磁感应强度概念,掌握其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的方向,掌握安培定则用来确定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色笔、磁场演示装置、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器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展示磁场图片和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课堂讨论,进行小组实验,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磁场的概念,如磁铁、电流表等。

(2)简单介绍磁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讲授新课(1)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说明磁场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所形成的,并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方向性、匀称性和连续性。

(2)磁感应线:介绍磁感应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的虚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并介绍磁感应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磁场强弱的程度。

(3)磁场强度:介绍磁场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程度的物理量,其大小取决于磁场本身,与磁极的强弱无关。

(4)磁感应强度:介绍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取决于磁场本身,与磁极的位置无关。

并说明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区别和联系。

3. 实验演示(1)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加深对磁场方向性、匀称性和连续性的理解。

(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加深对磁场方向的认知和对磁感线重要性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请学生们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次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主题五第三节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主题五第三节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磁场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知道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磁场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磁感应强度概念,掌握其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的方向,掌握安培定则用来确定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磁铁、线圈、测量仪表盘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包含磁场展示和磁感应强度概念的视频。

3. 布置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尝试理解磁感应强度概念。

四、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包括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方向的规定。

重点内容是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难点内容是磁感应强度引入的意义。

为突破这一难点,特制定以下教学方案:(一)导入教师:通过复习引入磁场的概念,再通过实验介绍在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

学生:回忆磁场概念,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二)进行新课1.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教师: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通过实验观察磁场的基本性质,介绍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2.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教师:介绍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及物理意义,通过实验得出磁场方向的规定。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磁场方向的规定,讨论交流得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 引入磁感应强度概念的意义教师:从理论上分析磁场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必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磁感应强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分析理解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例题并进行分析讲解。

请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展示答案。

学生:认真完成随堂练习,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四)小结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并完成作业。

《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

《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

《磁感应强度》教学反思《磁感应强度》教后反思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袁俊本节课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的时空。

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2.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而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及等效的思维方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有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与已学过的电场知识进行类比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书本实验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对实验现象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处理。

最后,由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既有以教师为主导下的探究,又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1.实验数据误差大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与导线长度关系时,因为用单股导线来完成实验,所以实验数据误差很大,不能说明两者成正比的关系;2.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待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利用图像法,更加的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3.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粤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传感器测定磁感应强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利用测量数据分析磁铁产生磁场的规律。

教学重点1.如何利用传感器测量磁感应强度;2.数据处理及分析。

教学难点1.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和计算;2.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

教学工具1.磁铁;2.传感器;3.计算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吸铁石和一个磁铁,让学生观察吸铁石和磁铁之间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产生磁场的原理。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重点介绍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内部和周围的磁场情况。

实验操作1.向学生介绍目前常用的传感器、测量方法及其性能。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传感器测定磁感应强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3.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一根磁铁,用绕有细铜线圈的铁芯制成的探头去感应磁铁的磁场。

探头内含磁铁,因此需要保证探头和被测物品均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2.打开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界面,将探头放置在磁铁附近静置,开始记录数据。

3.将探头准确的移向磁铁不同的位置,记录数据,并对数据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处理。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和分析,并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回顾复习让学生回顾上一次实验的结果,并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构思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各种产生磁场的情况,并探究磁场的一些规律。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包含:不定形磁铁、石头、扳手及吸铁石等场景模拟,讨论一些常见问题,并分析探讨实验结果。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和分析,并对学生关于磁铁产生磁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教学反思传感器是目前测量磁感应强度的主要工具,国家鼓励学校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熟练掌握先进的测量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感应强度》教后反思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袁俊
本节课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的时空。

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2.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而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及等效的思维方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有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与已学过的电场知识进行类比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书本实验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对实验现象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处理。

最后,由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既有以教师为主导下的探究,又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实验数据误差大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与导线长度关系时,因为用单股导线来完成实验,所以实验数据误差很大,不能说明两者成正比的关系;
2.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待改进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利用图像法,更加的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3.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