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
1. 概述
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工作场所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有效管理,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2. 危险源辨识
2.1 识别危险源的责任
2.1.1 所有员工应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并及时报告发现的危险源。

2.1.2 部门主管应负责确保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的开展,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汇总相关数据。

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2.2.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工作,包括现场观察、洞察和讨论等方式进行。

2.2.2 借鉴过往的经验教训,根据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3 危险源辨识的记录和汇总
2.3.1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发现的危险源,并详细描述其特点、位置和可能的风险。

2.3.2 部门主管应负责对危险源辨识的记录进行汇总和整理。

3. 风险评价
3.1 风险评价的责任
3.1.1 风险评价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2 部门主管应负责组织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2 风险评价的方法
3.2.1 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

3.2.2 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3.3 风险评价的记录和汇总
3.3.1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风险的等级进行分类和标识。

3.3.2 部门主管应负责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控制措施的制定。

4. 控制措施的管理
4.1 控制措施的责任
4.1.1 部门主管应负责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4.1.2 所有员工应积极遵守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2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2.1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2.2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多种手段。

4.3 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改进
4.3.1 部门主管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4.3.2 所有员工应积极参与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改进,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报告问题。

5. 审查和改进
5.1 审查和改进的责任
5.1.1 部门主管应定期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程序进行审查,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5.1.2 所有员工应积极参与反馈意见和建议,推动管理程序的改进。

5.2 审查和改进的方法
5.2.1 通过检查记录、事故分析和员工反馈等方式,获取改进的信息。

5.2.2 根据改进的需求,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并跟踪实施情况。

5.3 审查和改进的记录和汇总
5.3.1 审查和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形成改进报告。

5.3.2 部门主管应负责对改进报告的汇总和整理,以便向上级报告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

6. 应急响应和预防控制
6.1 部门主管应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6.2 部门主管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6.3 应急响应和预防控制的记录和汇总应进行及时记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7. 附则
本程序的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表格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实施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模板,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二)
一、程序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全面管理,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减少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公司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等所有人员。

三、定义
1. 危险源:指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人员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物质、设备、环境和组织因素。

2. 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威胁程度。

3. 控制措施:指对危险源进行控制或清除,以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后果。

4. 管理措施:指对危险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与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相关的信息管理活动。

四、程序内容
1. 危险源辨识
1.1 组织内各部门应按照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对本部门的工作过程、设备设施、车辆、物料、环境等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

1.2 危险源辨识应由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包括但不限于进行现场视察、查阅资料、访谈工作人员等方式。

1.3 所有发现的危险源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其具体位置、特征、可能引发的风险等内容,并依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

1.4 危险源辨识结果应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风险评价
2.1 危险源辨识结果应作为风险评价的基础,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2 风险评价应考虑到危险源的频率、可能引发的损失、可能导致的伤害后果等因素,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2.3 风险评价应以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可采用定性分析表、定量风险评价模型等工具进行评估。

2.4 风险评价结果应进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和执行。

3. 控制措施管理
3.1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措施的责任人和执行时间表。

3.2 控制措施应以防范优先的原则进行制定,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等方面。

3.3 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4 控制措施的执行过程中,应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修订。

4. 管理措施
4.1 组织内应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数据库,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记录进行统一管理。

4.2 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表制作等活动,以满足部门、岗位和人员的需求。

4.3 管理措施的执行和控制应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审核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五、程序评估和修订
1. 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之处。

2. 对程序的修订应充分考虑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内的实际情况。

3. 程序的修订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确保修订后的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六、附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模版(三)
1. 引言
本程序旨在指导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以便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危险性,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并要求员工遵守相关规定。

2. 危险源辨识
2.1 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负责。

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巡检、风险分析、设备检查等。

2.3 辨识出的危险源应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定期更新。

3. 风险评价
3.1 风险评价应基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其可能对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3.2 风险评价应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等级。

3.3 风险评价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 控制措施管理
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2 控制措施可以采用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

4.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规定。

4.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和宣传
5.1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的要求和程序。

5.2 宣传活动应定期进行,以提高员工对安全和健康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5.3 培训和宣传的记录应进行归档,以备查阅和审核。

6. 监督和检查
6.1 监督和检查应由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或委托的专业机构进行。

6.2 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6.3 监督和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企业,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和改进。

7. 紧急事件处理
7.1 紧急事件处理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评估。

7.2 紧急事件处理应能够及时响应,减少对员工和公众的危害。

7.3 紧急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应及时总结和反馈,以提高预案的有效性。

8. 文件和记录
8.1 本程序的文件和记录应进行归档并定期更新。

8.2 文件和记录的保密级别应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并妥善保管。

9. 术语和缩写
9.1 本程序中使用的术语和缩写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定义和解释。

10. 引用文献
10.1 本程序的实施参考的主要文献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1. 修订记录
11.1 本程序的修订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记录修订的内容和日期。

12. 结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对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系统的辨识和管理,有助于降低工作场所的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企业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本程序,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