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考题-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变性
2、氨基酸的PI
3、肽
4、模体(超二级结构)
5、结构域
6、蛋白质一级结构
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亚基
9、盐析10、分子伴侣11.标准氨基酸
1.在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也丧失的过
程。
2.调整溶液的pH,使氨基酸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此时溶液的pH值为pI。
3.氨基酸之间脱去一分子水以肽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
4.蛋白质中,由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
间构象,称为模体,也叫超二级结构。
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存在着若干个二级结构肽段区域或模体的聚集区,它们通常依据
特定的几何位置排列,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这种区域称为结构域。
6.蛋白质多肽链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二硫键的位置。
7.由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8.蛋白质四级结构中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
9.大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下来而使蛋白质不变性的过程。
10.是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加速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蛋白质的伴侣分子。
由于在细
胞中合成蛋白质新生多肽链的速度很快,为此存在许多可以帮助蛋白质新生多肽链折叠的蛋白质,统称为分子伴侣。
11.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为标准氨基酸,与其他氨基酸的区别是它们都有遗传
密码。
第三章核酸化学
1、稀有碱基
2、增色效应
3、减色效应
4、变性温度
5、核酸分子杂交
1.核酸分子中,除了常规碱基之外,还存在含量很少的其他碱基,称为稀有碱基。
2.DNA变性导致其紫外吸收值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3.变性DNA复性恢复成天然构象时,其紫外吸收降低,称为减色效应。
4.50%DNA变性解链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又称变性温度、熔解温度或熔点。
5.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因存在互补序列而形成互补双链结构的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第四章酶
12.Km值Km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酶
2、酶的活性中心
3、酶的必需基团
4、多酶体系
5、酶的特异性
6、酶原激活
7、同工酶
8、米氏常数
9、酶的最适温度10、酶的激活剂
1.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及核酸。
2.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生成产
物的一个特定区域。
3.酶分子中与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4.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成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既提
高酶的催化效率,又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5.酶对所催化的底物和催化的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同一类
化合物,或同一类的化学键的底物,生成相应的产物。
6.一定条件下,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7.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和电泳行为都
不相同的一组酶。
8.即Km值,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9.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反应体系温度。
10.能提高酶的活性或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的物质。
第五章维生素
1、维生素
2、维生素A原
3、焦磷酸硫胺素
4、坏血病
1.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虽然需要量少,但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
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A原:植物性的食物中含有ß-胡萝卜素本不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但在体内可
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又称为维生素A原。
3.焦磷酸硫胺素:是体内维生素B1的活性形式,简称TPP,它可作为a-酮酸脱氢酶系和
转酮酶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4.坏血病: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的羟化作用,如参与胶原蛋白分子中脯氨酸和赖氨酸的
羟化,促进胶原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出现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易破裂出血,牙齿易松动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称之为坏血病。
第六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
2、高能化合物
3、P/O
4、呼吸链
5、氧化磷酸化
6、呼吸链抑制剂
7、底物水平磷酸化
8、解偶联剂
1.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营养物在生物体内经氧化分解,最终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高能化合物:水解时能释放出较多能量的化合物,含有高能键。
3.P/O :指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Pi的摩尔数或生成ATP的摩尔数。
4.呼吸链: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组排列有序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构成,其功能是将营养物质氧化释放的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
5.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营养物质释放的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O2生成H20,所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6.呼吸链抑制剂:能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7.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反应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重新分布,形成高能化合物,然后高能化合物将能量转移给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
8.解偶联剂:,解除氧化与磷酸化之间偶联作用的抑制剂,是氧化磷酸化的一类抑制剂。
第七章糖代谢
1、单糖
2、寡糖
3、多糖
4、同多糖
5、杂多糖
6、旋光性
7、手性碳原子
8、糖苷
9、糖苷键10、还原糖11、血糖12、糖酵解13、糖的有氧氧化14、磷酸戊糖途径15、三羧酸循环16、糖异生17、糖原的合成18、糖原的分解19、肾糖阈20、低血糖21、高血糖22、情感性糖尿23、葡萄糖耐量
1.最简单的糖类,只含有一个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单位。
2.2-10个糖基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3.由10个以上糖基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4.由同一种单糖构成的多糖。
5.由多种单糖和单糖的衍生物构成的多糖。
6.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称为旋光性。
7.以共价键连接了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8.在单糖的环式结构中,半缩醛羟基可以与其它分子的羟基(或活泼的氢原子)脱水缩合,
生成糖苷。
9.连接糖苷基和糖苷配基的化学键
10.凡能被碱性弱氧化剂氧化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
11.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12. 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乳酸,并放出少量能量。
13. 糖的有氧氧化:糖类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4. 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经过6-磷酸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NADPH 和磷酸戊糖的途径。
15.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反应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反应物是柠檬酸,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
16. 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7. 糖原的合成: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18. 糖原的分解:指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19.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高于8.89mmol/L-9.99mmol/L,则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这一血糖水平成为肾糖阈。
20. 低血糖: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3.89mmol/L。
21. 高血糖: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7.22mmol/L。
22. 情感性糖尿: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出现糖尿。
23. 葡萄糖耐量:人体处理所给予葡萄糖的能力。
第八章脂类代谢
1.脂肪动员 2.脂解激素 3.基本脂 4.血脂 5.血浆脂蛋白 6.酮体7.脂肪酸的活化8.酮血症9.脂肪酸的β-氧化10.载脂蛋白11、必需脂肪酸12、类脂
1.储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进行水解,最终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释放入
血,以供给机体各组织氧化利用。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等作用于脂肪细胞膜上的
腺苷酸环化酶,使得细胞内cAMP升高,进而使得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增强,促进脂肪动员,这些激素就称为脂解激素。
3.指脂类在人体内主要参与生物膜的构成,含量较稳定的那一部分脂就称为基本脂。
4.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常
常和载脂蛋白结合,而易于在血浆中运输。
5.血液中的脂类难溶于水,和血浆中的载脂蛋白结合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血浆脂蛋白,
有利在血液中运输和参加脂代谢。
6.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彻底氧化生成的一些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三种成分。
7.胞浆中的脂肪酸在CoA的参与下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反应消耗
ATP.
8.在饥饿、高脂低糖饮食及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增加,肝脏生成酮体过多,超过肝外组
织利用能力,同时血中酮体升高称为酮血症。
9.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在β-氧化酶系的催化下,经脱氢水化再脱氢硫
解四步反应,生成比原来少2个碳的脂酰CoA和1分子的乙酰CoA,这个过程发生在脂酰CoA的β碳原子上故称为β-氧化。
10.是指能与脂类结合并转运脂类的蛋白质,主要有A、B、C、D和E五类,每一类又分
为若干亚类。
11.任何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12.除脂肪以外的所有脂类统称为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
它们具有某些类似于脂肪的特性。
1、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2、生糖氨基酸
3、必需氨基酸
4、一碳单位
5、联合脱氨基作用
6、氧化脱氨基作用
7、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8、鸟氨酸循环9、氮平衡
10、内肽酶*11、γ-谷氨酰基循环12、甲硫氨酸循环
13、氮平衡
1.大肠下部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消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代谢,产生一系列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2.体内多数氨基酸经脱氨基后产物α-酮酸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称生糖氨基酸。
.
3.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需从食物获取。
4.含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
5.指氨基转移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用完成氨基酸的脱氨基的过程。
6.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氧化脱氢、水解脱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的过程。
7.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
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8.由两分子氨和一分子二氧化碳生成尿素的一个连续反应循环,即从鸟氨酸开始,最终又
生成鸟氨酸和尿素,故称为鸟氨酸循环。
9.指摄入氮和排泄氮之间的平衡关系,反映体内蛋白质的代谢状况。
10.特异地催化肽链内部的肽键水解的酶。
11.通过谷胱甘肽的代谢作用将氨基酸吸收和转运的过程,其反应过程首先由谷胱甘肽对氨
基酸转运,其次是谷胱甘肽的再合成,由此构成一个循环。
12.甲硫氨酸经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再重新生成甲硫氨酸,形成一个循环。
13.氮平衡:是测定摄入食物中的含氮量(即摄入氮)和粪、尿含氮量(即排出氮)来研究
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的一种实验。
1、补救合成
2、从头合成
3、抗代谢物
1.补救合成是指细胞直接利用碱基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2.从头合成是指细胞利用5-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
成。
3.核苷酸的过程。
4.抗代谢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在化学结构上与正常代谢物相似、能竞争性拮抗正常代谢的
物质。
第十一章物质的代谢与调节
1、变构调节
2、变构酶
3、变构剂
4、变构激活剂
5、变构抑制剂
6、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7、诱导物8、阻抑物9、细胞水平调节
10、激素水平调节*11、应激
5.变构剂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调节部位结合,从而改变酶蛋白构象,影响酶的活性,这种
调节称为变构调节。
6.能通过变构调节改变活性的酶称为变构酶。
7.能对变构酶进行变构调节的物质称为变构剂。
8.能增加酶活性的变构剂称为变构激活剂。
9.能降低酶活性的变构剂称为变构抑制剂。
10.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键的修饰,从而改变
酶的活性,这种作用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11.能促进酶蛋白合成的物质。
12.能减少酶蛋白合成的物质。
13.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的方式。
14.激素作用于效应细胞,通过信号转导对其代谢进行调节的方式。
15.由创伤、剧痛、寒冷、缺氧、中毒、感染及强烈的情绪激动等异常刺激引起的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