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乐器——编钟
结构组成: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 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编钟一般以九 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 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乐器特色: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 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 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其二是鱼嘴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巧妙 的利用了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即表层水流入凹 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 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 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 “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分水鱼嘴
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转调等艺术技巧的中外乐曲。曾侯乙编钟规模巨大,气势恢宏,
制作精美,音律准确,音域宽广,是我国出土的古代编钟数量最 多、保存最好的一套,堪称旷世珍宝。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岷 江
玉 垒 山
玉垒山
成都平原
成
成都平原
分水鱼嘴
飞 沙 堰
宝瓶口
分水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 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 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 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六成引水, 外江河床宽,则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 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
的苦心可谓巧也。
宝瓶口
维护都江堰三字经
公元前二五六年,即二二五七年前, 战国时期的巴蜀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每年都江堰放水时都要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岁岁不绝。历代帝王顺应民心,对李冰父 子的功绩十分重视,宋、元时封李冰父子 为王,建二王庙,供人民祭拜。二王庙从 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 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 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 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 会活动。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 了环境。 (3)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 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 水利工程水平。 (4)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 其实它的功用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是 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的高度 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 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 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堰”巧妙地将上游带来的泥沙 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 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因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
的墓葬中出土,因此又叫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 总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分三层悬挂在巨型的钟架上。 编钟及钟架上有篆书铭文,共有2800余字,绝大多数是关于音律 方面的内容,是难得的战国音乐史料。这套编钟音律准确,每个 钟都能奏出两个乐音,其基调属于现代音乐的“C大调”,它的总 音域跨度可达到5个八度,至今仍能演奏具有和声、复调(Dì ao)、
飞沙堰
源自文库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 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 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 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入,成
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
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 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 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 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