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虽然我国非均衡的协 调发展战略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长期城乡二元 结构下的公共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政策致使城乡差
距较为悬殊。21 世纪后,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上升趋 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0 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 况整理出表 1。 如表 1 数据所示,2020 年在现行的贫 困标准下,我国实现了全面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 里程碑式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逐渐突出,城乡差距 较大。
保险业精准扶贫工作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0 年前 3 个季度, 农业扶贫保险累计投放给农村 贫困户农业风险扶贫保障金 846.6 亿元,对 1 647 万户 农村贫困户进行风险覆盖。
除此之外,保险业积极开展“7.8 保险扶贫健康操” 等各类精准扶贫宣传活动。该优惠活动由中国保险行 业协会公司主办,34 家农业保险公司成功认领 47 个 农保项目,均顺利完成项目落地,累计提供各类农业 保险项目保障资金 457 亿元,覆盖 45.27 万名建档立 卡农业贫困人口,保费价值约 500 万元,捐助资金累 计 1 439 万元。
1 金融扶贫的相关理论
1.1 金融扶贫内涵 金融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主要指金
融机构向贫困地区和人口提供信贷、 保险等金融服 务,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促进贫困地区 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主要扶贫工具为扶贫贴息贷款、 小额信贷以及农业保险等。
金融扶贫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指导金融机 构针对贫困地区的人口,根据他们的需求去设计金融 产品,并提供对应的服务,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有效 的脱贫途径,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提升其自我脱贫 能力,突破国内贫困地区发展窘境[1]。 1.2 贫困的特征 1.2.1 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再次,相比较其他地区而言,贫困地区的农民普 遍文化水平较低,风险意识比较差,所以政府应该加 强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设,强化个人的信用理念,不断 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贫困地 区的信用环境。通过简化手续、提高授信额度等方式, 加强信用评级的运用效果, 发挥有效的带动作用,提 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率。同时,居民依法获得专项的 扶贫资金,按期还清本金和利息,形成良性、规范的扶 贫体系。
扶贫项目与建档立卡人口精准对接, 为不同人 群、不同年龄的贫困群体分别提供了意外保险、住院 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保障。
4 启示建议
. All 首Ri先g,ht金s融R扶e贫se应r该ve与d群.众的需求紧密联系。金
融机构应该以贫困地区群众的金融需求为突破口,发 挥好标杆作用,推动创新,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支持扶 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应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 融组织职能。为了避免因金融机构内部分工不明确等 问题导致的消费极端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应明确反映 金融组织的工作权限,地方人民银行需要在掌握全局 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指导金融机构发行包容性和农业 信贷贷款产品,调动地区工业积极性。
政府在金融扶贫活动中担任着“领导”的角色,政
表 2 返贫人口数量
年份
返贫人口数量 / 万人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68.40 20.80
5.80 0.54
/ 信合金融 /
·185·
府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和金融机构的特性,综合多方 因素,出台可行政策,促使金融机构和贫困群体达成 平衡,实现金融资金的有效配置。 1.3.2 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
在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贫困地区的特色 产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根据 《人民日报》 2020 年底发布的消息可知,30 多万个产业基地安置 于我国贫困县。
2015 年,我国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为 3 416 元,到 2019 年, 我国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 808 元, 年均增长超过 30%。将土地或者资金入股,有效增加 了农户的收入,70%以上的农业贫困户选择由产业赋 予动能的脱贫道路。通过专业的生产技术培训及农业 生产技术指导, 共成功培养出 90 多万名脱贫致富产 业带头人,遍及各类特色产业,为地方特色品牌的脱 贫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证券业、保险业支持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全国支农
全国支小
再贷款余额 再贷款余额
单位:亿元 再贴现余额
2015 年末 2020 年末
1 962 4 572
752 9 756
1 305 5 784
3.2 金融扶贫体系、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健全 我国由有限的十几家农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
村扶贫建设事业(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 政银行等)逐步发展至今,已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农业金融机构扶贫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国信用 企业信息收录体系也日渐完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 用数据分析统计,截至 2020 年底,共有 6 092.3 万户 中小企业和其他商业组织以及 11 亿多的自然人被中 国征信信息系统成功收录。根据中央银行“金融支持 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文字实录的相 关统计资料显示,2020 年累计减免财政征信信息查 询费及办理登记征信服务器费用 9.8 亿元。其中,征信 管理系统利息减免几乎占据了全额, 共计 9.5 亿元。 有益于 3 488 家大型金融机构,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 业个人融资管理成本、金融机构个人信贷业务信息审 核处理成本。 3.3 金融扶贫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金融扶贫机构以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为主,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类银行和小额贷 款公司等为辅,形成了一个金融服务体系,在金融扶 贫体系中居于关键位置。金融扶贫主要依靠众多金融 网点承载,这些网点最贴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 1.3.3 由市场配置金融资源
金融扶贫工作由政府主导,政府主要负责制定相 关的政策,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对金融机构进行监 管。金融扶贫中,需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让金融机构 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所需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借 款人的选择上,应选择收入水平低但具有一定生产以 及经营能力的农户、农场负责人等[2]。
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开展“一司一县”结对帮扶 “五个一”专题活动,2019 年,我国境内共有 101 家大 型证券投资公司积极支持精准扶贫,结对融资帮扶了 294 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共成功帮助贫困地区各类 投资企业融资 2 596 亿元。
·186·
山西农经 / 2022 年 3 期
通过融资帮助 6.35 万户贫困家庭购买各类医疗 保险等;通过设立、参与投资等途径参与创立了 47 个 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投资规模达到了 201.42 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成功帮 助商家推广和销售了一批价值 2 亿元的中国特色旅 游; 信贷”扶贫模式 梅州市新区是国家农村金融管理改革创新试点
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梅州市已经正式成立了市级 农村征信服务中心,有 8 家县级分中心。同时,在中国
. All人R民i银gh行t梅s 州R中es心e支rv行e和d.郑州市农村金融管理局的
积极主导下, 有近 78 万条贫困农户的个人信息被用 户服务站收集。按照现行全市统一的用户评定制度标 准,征信管理中心经过一系列审核筛选,最终评出 16 个农村信誉卡用户。按照农村信记卡用户农村贷款余 额优先发放原则,对 2.8 万余贫困农户首次发放了农 村贷款,其中,涉农的农村信贷贷款产品总计 38 种。 梅州市新区通过“征信 + 信贷”的扶贫模式有效带动 了农民增收、脱贫。 2.2 土地流转模式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 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果。我 国贫困情况复杂,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持续性和长期 性,在摆脱绝对贫困状态后,如何实现脱贫不返贫,保 证脱贫的可持续性,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所有的扶贫手段中,金融扶贫是推动减贫和乡 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传统的金融扶贫主要依靠金 融机构向贫困地区人口提供贷款,这种方式比较传统 和“暴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最终会导致扶贫成 效难以得到精准合理的评估。在后脱贫时代,农村地
土地流转模式是以土地流转取得的经营权为抵 押担保,去当地的金融机构申请相应贷款。其中,借款 人被设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可以利用信贷资金 经营高收益的种养殖项目,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这不 仅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率,还拉动了土地的整体效 益,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3 我国金融扶贫取得的成效
经过全国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人口总 数不断下降, 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显著。2020 年 11 月 23 日, 位于贵州省的最后 9 个省级贫困县彻底摆脱 贫困,这就意味着,我国 832 个省级贫困县全部实现 脱贫摘帽。 3.1 金融扶贫力度加大,信贷投放增长
表 1 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比上年增长 /%
全国居民
32 189
4.7
城镇居民
43 834
3.5
农村居民
17 131
6.9
1.2.2 存在返贫现象 我国的贫困标准线相对较低,对于刚刚达到脱贫
标准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其自身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 较弱,难以通过自身能力快速增加收入。同时,贫困地 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医疗卫生体系相对落后,一旦出现 重大灾难和疾病等问题, 将存在重新返贫的可能性。 2000—2015 年,农村每年平均返贫率近 20%,2003 年, 我国共有 1 460 万的人口脱离贫困,但与此同时又有 1 540 万人返贫。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返贫人 数明显变少,具体如表 2 所示。 1.3 金融扶贫的特征 1.3.1 以政府为主导
·184·
DOI:10.16675/14-1065/f.2022.03.061
山西农经 / 2022 年 3 期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 任薪禾,杜金向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天津 300221 )
摘 要: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金融扶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果。
其次,要有效形成衔接巩固农村脱贫精准攻坚工 作成果和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重大政策支持体系,有 效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发展 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贫困人口是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 主要对象,针对这些特殊的贫困群体,金融类的信息 产品以及金融服务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方便群众 理解,贴近生活,使经济薄弱的群众灵活使用现代化 网络金融服务产品。这可以扩展贫困群众的扶贫收入 获取渠道,提高群众风险管控防范工作意识,使其远 离各种电信类和网络金融诈骗,提高其扶贫资金的安 全性,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因电信诈骗而返贫,切实巩 固农村扶贫工作成果。当前流行的金融产品大多以小 额信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广大贫困地区 群众的贷款需求。各大金融机构应该尝试创新金融产 品,增加贷款抵押物的列表范围,设计推广因地适宜 的产品,推动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仍需全面深入推进特色乡村经济振兴,不断巩固农村脱贫攻坚
工作的丰硕成果,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入乡村田野。 文章结合典型的金融扶贫案例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果,分
析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脱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脱贫攻坚;成效
文章编号:1004-7026(2022)03-0184-03
. A区ll将出Ri现g相ht对s贫R困e群se体r,ve在d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中,脱
贫地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如 何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
学术界对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问题进行了多方 面的研究。 根据现有的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可以发现, 要建立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道路,就需要结合政策的精 准性与包容性, 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 制,不断促进农村综合改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分析, 具体见表 3,
在国家相应的金融政策措施引导下,金融机构逐步加 大了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2016 年末,全国产 业扶贫再贷款资金余额只有 1 127 亿元,2020 年末, 该项余额上涨到了 2 153 亿元,由此可见金融扶贫的 力度之大[3]。
年份
表 3 信贷投放数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