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早期形成
第二节形态独立
第三节文体完成
第四节语体变革
第五节主体自觉
第六节走向新变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一、特立型传奇
二、对峙型传奇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
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
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
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
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
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
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
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
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
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
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
对立。
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
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
但在中国
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
★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
“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
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
—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说,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
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
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
书·艺文志。
★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
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
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
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
史而悠缪者也。
★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
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
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
《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
“杂传记”。
★《新唐书·艺文志》“小说
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
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
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
志、述异记)。
★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
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
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
容。
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
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
别而非文学体制。
★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
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
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
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
记体),
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
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
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
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
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
础上形成的。
★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
“市人小说”、“人间小说”
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
“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
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
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
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
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
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起于话。
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
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
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
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
说连接起来的。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
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
些口传今人为传说。
由此再演
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
为小说了。
这条演进道路不但
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
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
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
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
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
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
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
变,
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
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
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
史入话。
★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
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
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
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
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
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
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
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
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
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
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
因,
于话。
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
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
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
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
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
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
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
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
结果。
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
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
反革新的产物。
四组动因分别
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
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
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
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
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
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
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
关键。
1/ 30
明初长篇章回小说的体制创新,晚明长篇人情小说题材和艺术方法的流派革新,清中叶突破传统思想和写法的美学
立着一座高峰,且总在其开创期出现,造成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如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金瓶梅等。
一方面说明了杰出作家艺术创新精神的可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对古代
小说艺术史认识和研究的贫
抄、刊刻、销售)、文学活动
笑笑生金瓶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绿园歧路灯。
★唐代富有创造精神的士子在沈既济《任氏传》“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传奇文的创作,用杂传体散文描述虚构的人物故事,既与史传相区别,又与传统“小说”相区别,创造
家地位,吸引和鼓舞有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宋末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表达小说家“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的观念);其次,是与传统杂文体观和裨史观相对立完成文学小说观念的认识,推动小说艺术的进步。
(三国演义嘉靖壬午刻本、水浒传郭勋刻本、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金瓶梅万历丁已本先后问世,小说人物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术、结构艺术等全面发展的时候,正是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明确与“文章家之一体”的小说划清界限,王圻、胡应麟、谢肇浙、李日华等阐述小说“虚”“实”关系,李贽提出小说“抒愤论”,欣欣子提出“寄意于时俗”等重要小说文学理论的时候,显示出理论与创作的同步和互相推动);再次,是明
末清初,小说家逐渐形成自觉
的理性指导思想,冯梦龙、凌
濛初、李渔、天花藏一人、徐
震、陈忱、蒲松龄、钱彩、金
丰等都通过小说自序表达自
己的创作观念,表现出创作主
体的自觉。
最后,是在对传统
扬弃的基础上,曹雪芹所同时
实现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
美学突破,标志着古代小说创
作主体自觉的完成。
★明后期开始兴盛的小说评
点空前繁荣,其中一些人提出
了对小说发展有重要意义的
杰出美学思想,如李贽的发愤
论,叶昼的真实论,金圣叹的
性格论,毛宗岗的情节论,张
生命力的语文工具;实现体制
革新,创造白话长篇章回小说
并使之成为理想的叙事文学
体裁;贴近现实生活和普通民
众,使小说艺术发展获得直接
依时顺
叙,以事系人的事件中心体和
以人系事的人物中体成为叙
神的写实笔墨奠定小说人物
艺术的基础。
寓讥贬于叙事的
源头;
写实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
术、讽刺艺术、表意艺术等特
定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艺
术方法;也包括结构艺术、语
言艺术等作为框架和符号的
艺术形式,还包括构思、意境、
风格、审美形态等更高层次的
说史,乃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文
学意识不断走向自觉的历史。
首先是小说文学体制的自觉
(包括文体自觉和语
体自
觉),尔后是小说的文学意识
特别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自觉,
最后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意识
变革的自觉(将古代小说发生
长历程,包括早期形成、形态
从士大夫文学
走向市民文学的具有历史意
义的革新转折。
★小说的文体完成和语体完
成,使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
有先
秦说、两汉说、魏晋南北朝说、
鄢,是对《春秋》郑伯克段于
鄢条文的具体铺写,晋侯梦大
历是对春秋晋侯獳卒一条的
幻想描述;国语·晋语中的骊
姬谗申生、战国策中的邹忌讽
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
唐且劫秦王;逸周书中的世
俘、克殷、王会、太子晋);
2、杂记中的想象性散文故事
(琐语、国语);3、子书中
的单篇散文故事和短篇故事
集(论语中四子侍坐、子路从
而后;墨子中墨翟公输伐宋;
庄子中渔盗跖、说剑;田子方、
知北游、让王则是散文故事汇
编;韩非子、说林、储说、晏
态;2、具有文学的虚构性质
(不自觉的幻想描述-神鬼
梦幻故事;半自觉的想象描述
-历史传说;自觉的虚构描述
-寓言故事及其它虚拟人物
故事);3、具有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初步的人物刻画,其中
某些作品已有相当的长度规
模。
★《逸周书》诸篇被认为“往
往夸诞不雅驯”“皆古人必无
之事”。
★《琐语》中的神鬼梦幻故事
包括“齐景公曲陵梦神”“晋
平公梦赤熊”“舞嚣买女徒”
等。
被称为“古今纪异之祖(胡
应麟《笔丛》)”,“实为小
说之滥觞(陈梦家《六国纪
年》)”,“第一部志怪小说
(唐前志怪小说史)”。
★有人认为《国语》就是先秦
时期内容驳杂的杂史代表。
★战国末期,《韩非子》首创
短篇故事集。
★《说林》由独立成篇的66
则寓言故事组成。
★《储说》是包括200多则故
事的一个巨大的寓言群。
★《晏子春秋》全书都由短篇
故事组成,是一部文学色彩浓
厚的历史人物传说集,
有人认
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
篇小说集”。
★先秦后期到汉初,一些包含
虚构故事和想象描写的叙事
散文体开始以单篇形式被创
作出来,而后被吸收到史书和
诸子之中,成为早期的小说,
主要代表是庄子和战国策;一
些把一系列单篇经过有计划
的汇编和分类整理形成短篇
故事集,主要代表作是晏子春
文学化,包括历史文学化和议
故事)是古代小说的三个基本
中,历史记载和历史观念对小
说的影响最为重要、悠久和深
刻。
这种既表现为本体上的史
说同源(渊源于原始神话传
说),又表现为形态上的史说
同体(早期小说与史说共存),
更表现为观念上的史说同质
(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对
立统一),其影响力贯穿古代
小说文体早期形成与发展全
过程;而史家记述语言的定型
化,则形成言文分离的古代小
说语。
★古代小说文体的形成过程,
是散文叙事历史意识(即实录
意识和简严意识,渊源于散文
记事的史家规范)与文学意识
(即虚构意识和修饰意识,源
于口头文学的叙事想象)矛盾
运动的过程。
★小说的本源是原始口头叙
事文学,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
和社会的不自觉的幻想创造
(神话传说)。
其故事性(叙
事)、想象性(虚构)、修饰
性(在口头流传中敷演增殖),
2/ 30
3/ 30
已具备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
的虚构(左传、国语、论语、墨子中的叙事诸篇);进一步发展是在历史的形式内,容许故事和人物的虚构想象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韩愈《进学解》
★《左传》之文,“自有纵横意思(《朱子语类》)”“是非交错,混然难证(春秋啖赵集传)”“后人增饰若是之多”“其说多诬淫(柳宗元)”“往往是根据一件真事而加上许多想象,说多得“像杀有介事”(钱玄同)”
★《战国策》书中诸文有史事实录,亦有夸饰之辞,甚至有托谕之言,虚构之事,但其文辞华辩,足以摇动人心。
缪钺考证全书458篇,可断为拟托者97篇,占21%;其中《齐策》52篇,可断为拟托者20篇。
★先秦小说的早期形成过程,如同后来唐传奇、宋话本一样,是从单篇创作到集合成
★《山海经》多载历史和神话传说,《琐语》多载历史和神怪传说,《庄子》系寓言组,《韩非子》系寓言群,《短长》
、《事语》、《长书》、《修书》、《国事》皆为策士之书,其原创形态都是单篇,而后被收录成集。
★庄周和纵横家小说,是古代
是古代小说完成形态独立并在此基础 ★《燕丹子》是一部依据传说异闻创作的历史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现在的唯一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汉人小说”,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杂史著作如《燕丹子》、《越绝书》、《吴越春秋》、《蜀王本纪》等,“其属辞比事,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为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又有委巷之谈,迂怪妄诞,真虚莫测”,储存于先秦
历史著作中的小说演变而为区别于正史的杂史杂传,标志着历史小说作为历史文学化的产物,已经有了自己的存在形态。
★“虽本史实,并含异闻”和修饰描述“文采诚有足观”的写法构成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燕丹子》仰叹令“乌白头、马生角”的幻想情节,燕丹为荆轲脍千里马肝、截美人手和荆轲行刺时美人弹琴以喻秦王的生动细节;《吴越春秋》对伍子胥出逃和被杀的精彩描写;《越绝书》关于宝剑和剑术传说的记述;《蜀王本纪》对五丁开山、杜宇化鸟等神话故事的保存。
) ★杂史体以史事为叙事线索,也以人物为书名或篇名。
杂传体以人物为描述对象。
杂记体
(韩《列《说苑》《新序》
★《列仙传》具有明显的虚幻性质,开了古代神仙幻想小说先河,其中江妃二女仿佛是诗经汉广抒情意境的化解。
西晋葛洪《神仙传》也有一些成功的创造。
★借历史人物传记形式写幻想故事内容,始于战国中期以前成书的《穆天子传》(出汲冢),但其只有片断幻想,算不上小说。
★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则开创了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系列故事的叙事体制,同《吴越春秋》围绕中心事件展开历史背景和系列人物描述的叙事体制,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长度和结构张力,对后代长篇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启示和影响。
★《列仙传》《汉武故事》为代表的神仙杂传体小说,是两汉西宁市上说的基本类型,它们和《燕丹子》、《吴越春秋》等杂史小说一起标志着与“子”
“史”初步分离的古代说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它使古代小说找到了自己有别于历史和论议散文的存在形式(杂史杂传杂记)和写作方法(记载传说异闻,描述人物故事,即传说散文化和历史文学化),从而推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古代小说的第一次繁荣。
盛行民间的宗教迷信信仰创造了大量的鬼神精怪传说,成为幻想小说的丰富素材;弥漫于魏晋士林的品评、清谈风气,又成为人物轶事传说的重要来源。
(两汉的神仙幻想小说演化为志怪小说,历史小说演化为轶事小说
(即志人小说,为包含更广泛的人间言动内容而后多称为轶事小
主要创作方式,以具有与史传议论明显区分的体制特征的杂记体为主要体制形式,并取 ★“志怪”之名,始见于《庄子》。
六朝多有以“志怪”为书名者。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提出“志怪小说”概念。
★鲁迅著《史略》,明确以“鬼神志怪书”或“志怪”作为六朝时期专记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之事的小说的名称,以与“记人间事”的“志人小说”相区别。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统计,现存及已佚可考之志怪小说约八九十种,依内容大体可分为博物类(六朝人托名东方朔《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晋·郭璞《玄中记》)、神仙类(晋·葛洪《神仙传》、晋·王嘉《拾遗记》、六朝人托名班固作《汉武内传》)和
灵怪类(此类小说特多,代表此时期幻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趋向,如魏·曹丕《列异转》、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梁·吴均《续齐谐记》、梁·王琰《冥祥记》、北齐·颜之推《冤魂志》)三晋·裴启《语林》;轶史类晋·
葛洪《西京杂记》、梁·殷芸《小说》;笑话类魏·邯郸淳《笑林》、隋·侯白《启颜录》等。
★对记故事权利的确认和对编故事权利的否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意识的根本特
饰描述发展,为小说的成熟准
表;2、完整叙事的细节加工,以《搜神记》、《冥祥记》为代表(搜神记之李寄、紫玉;幽明录之卖胡粉女子、刘晨阮肇)。
★《世说新语》
是第一部明确以“人”为中心,以人物性格特征作为描述对象的作品。
胡应麟评此书“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世说新语》第一次把人物作为审美对象,标志着古代小
小小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
即六朝志怪、轶事小说的继续;一是新起的传奇文,即具有文学文体性质的杂传体小说。
除上述两种文言小说外,唐代还有一种民间兴起的通俗小说话本,是宋以后小说语
“说话”,“平话”讲述长篇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另一类就是篇幅短小的小说话本,常常被称为小说,又称为“短书”,它对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晚唐裴铏把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传奇》,正式从概念上与传统“小说”相区别。
★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评沈既济《枕中记》和韩愈《毛颖传》,称颂“二篇真良史才也”,仍将之纳入史笔范畴。
★宋初,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玄怪录》、《传奇》等传奇小说集始得列入“小说家”类,而且收入了《补江总白猿传》、《牛羊日历》、《开天升平源》三篇单体传奇文,但唐传奇的优秀之作却一篇也未收。
李(日方)编《太平广记》方以“杂传记”
4/ 30
的名义收录进去。
★元虞集《写韵轩记》始以“传奇”作为唐人所创新型小说的通称。
★明胡应麟小说分类,区分“志怪”与“传奇”,并明确揭示唐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唐传奇真正被确认为唐代小说
、存主要作品有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等单篇、牛肃《纪闻》专集(第一部传奇小说集,其内容基本上是“实录”,描写较为具体生动。
2、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市人小说(一种说话伎艺)”和“俗讲(演述故事的民间说唱)”
的《任《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冯媪传》、沈亚之《湘中怨解》《秦梦记》、李朝威《柳毅》、陈玄祐《离魂记》、李景亮《李章武传》等,专集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
3、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一方面大量传奇作品特别是专集的出现表明唐传奇的创作仍处于繁盛阶段,传奇单篇如房千里《杨娼传》《无双传》、无名氏《郑德璘传》、杜光庭《虬髯客传》等,传奇专集有袁郊《甘泽谣》、《传奇》、薛用弱《集异记》、薛渔思《河东记》、皇甫枚《三水小牍》、康骈《剧谈录》等;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杂体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集,如志怪小说集段成式《酉阳杂俎》、柳祥《潇湘录》、温庭筠《干(月已已共)子》、张读《宣室志》;轶事小说集李肇《唐国补史》、张固《幽闲鼓吹》、范摅《云溪友议》、孙綮《北里志》、苏鄂《杜阳杂编》等。
晚唐小说大多远离现实,描述剑侠、鬼神、灵异咸,呈现志怪色彩,虽然在幻想艺术等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上是向以六朝志怪为代表的古代小说的回归。
传奇的志怪化和志怪的传奇化反映了晚唐文学创造精神的衰落和小说发展的曲折。
★唐传奇是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完成了小说作为一种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创造,实现了小说文体的自觉。
★“文采与意想”即修饰意识与虚构意识的自觉,
是唐传奇 ★虚构叙事,是小说最根本的文学自觉。
小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终于从听、记故事的实录纪闻阶段,进入编、写故事的幻设阶段,成为一个时代的自觉。
★唐代小说的虚构意识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整个时代浪漫创造精神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是唐代作家对小说表现性质和功能自觉认识的结果。
★赵彦卫《云麓漫钞》“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沈既济《任氏传》“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
传奇的因革特点(补江总白猿传、离魂记取材于幽明录的庞阿,枕中记取材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任氏传吸收狐化美女传说和广异记的李参军)。
其次,则是现实题材的想象创造,或以作者自我经历遭遇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游仙窟、莺莺传、秦梦记)。
再次,则是有意设幻、公然虚构,并且从单篇传奇走向成集创作,寓言小说的勃兴,是其产物,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河间妇传、李赤传等。
它们依次出现,体现了唐代小说虚构意识的自觉过程
★标志唐人“有意识的作小说”的第一篇完整的传奇文《补江总白猿传》,宣告了唐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
活动(话),二是作家个人的书面创作活动(传)。
★《游仙窟》是我国第一篇以第一人称写作的自叙体小说。
★牛僧儒《玄怪录》为公开显示其幻设本领并大量创作虚
★“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唐传奇在小说的人物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唐传奇开始了古代小说利用艺术虚构塑人物形象的阶段。
★李娃是唐传奇中塑得最成段构思情节,或取材时事,纯粹写实(李娃传),或把现实与虚幻境界糅合衔接(长恨歌传),或借助神话传说,创造人神人鬼人妖交通的故事(任氏传),或利用寓言,演绎某
效果要求达到传真逼肖的时候,传统的语体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传奇使古典散文式的小说达到了高峰也走到了心头,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语体的革新和解放。
★小说的语体变革,完成于宋元话本,是这一时期高度发达的民间说话伎艺的产物,也是小说语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北宋说话“家数”,有小说、讲史、说诨话三种;南宋则有一种是先说话后写本。
一种是先写本后说话。
从有话无本,到有话有本,或话后留本,或先本后话,话与本的语体都必须尽可能同一,这就使言文合一具有了需要和可能。
★言文分离是雅文学的特征,言文合一是俗文学的产物,这正是古代中国两种小说语体
同两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是主要的两类话本,前者讲短故事,顷刻间捏合(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后者讲长故事,只有粗糙的提纲(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三国志平话)。
★语体的革新不令仅是小说语言工具的革新,而且是小说
是放,扩大了小说的创作队伍,改变了小说的接受世界;其次,创造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基本手段——敷演。
系说话伎艺的主要创作方法,包括叙事内容的想象和描写语言的修饰;第三,它规定了小说的基本叙
亡而终结其历史命运,白话小说却大放光彩并在时代的推动下不断发生新变,进入近代和现代社会,语体变革确实是 创作,有确凿材料可考者,当以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意识曾经起过主导任用,在以后的历史阶段中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长期性,接受的影响与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相始终,而且一直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发展;深刻性,接受的影响不但表现在作家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过程中,而且在古代小说的民族特征上打下
了深深的烙印。
★接受需求是新型语体小说创造的根本动力,主体自觉则是这种新型小说成熟、繁荣以至达到高峰的标志。
可以说,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史,既是接受意识的影响史,又是创作意识的自觉史,而文言语体小说的新成就,也是这种主体自
水浒传)、话本小说成熟,到独立创作小说(金瓶梅)出现
作的阶段,又是一个接受支配和规范创作的阶段。
创作为接受服务,创作适应接受,接受强有力地、多方面地影响创作,创作成为接受意志的体现。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话本写作和说话到小说创作此形成小说题材的历史性和传奇性;2、“尚义”的价值取向,由此形成小说倾向的伦理性(尊刘贬曹);3、“尚俗”的欣赏情趣,由此形成小说形式的讲述性;4、素材基本形态的承继,由此形成小说内容的规定性。
(西游记神话传说、诗话、平话、杂剧中皆对孙悟空持否定态度,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