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分析-最新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分析-最新作文
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分析
一、引言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较大差异始终是中国学习者二
语写作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碍。

中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将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方式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出现了中式英语。

根据李文中的定义,中式英语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李文中等学者对中式英语有过一些研究,也有不少学者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在文化思维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来探讨翻译
或学生二语作文中的母语影响,但基于对比分析的讨论对二语写作的指导性不是很强。

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对此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如王文字、文秋芳采用有声思维方式对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功能做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写作的过程控制思维活动中母语的参与量达到80%,在内容和结构构思时母语思维量仍在50%以上,只有在解题和遣词造句时母语的参与量才小于15%。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低年级学生用母语组织进入脑海的每一个思想,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这种做法在外语写作水平低的学生中相当普遍。

实证研究还发现了二语作文在语言、语篇上的一些特点,如在词汇上,主要使用低级词汇、高级词汇较少;
句法上简单句最多,其次为复合句和并列句,此外,句首状语句、逗号连接句较多;语篇层面上,关于篇章模式的结论不一致。

关于学生二语写作的语言、语篇特征的研究很有价值,但这些现象是否源于汉语的干扰或汉语以什么样的方式干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中式英语现象反映出大多数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一个根本
的共性问题――母语的负迁移,对该现象的观察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中介语过程有重要意义。

根据James的研究,对中介语的分析不可避
免地包括三方面的对比:把中介语和目的语相对比,是错误分析;把目的语和母语对比,是对比分析;把中介语和母语对比,是迁移分析。

其中迁移分析是错误分析的一个诊断阶段,用于分析判断母语迁移或干扰所造成的结果。

对比分析的作用则是通过目的语和母语的对比。

进一步解释迁移错误产生的根源。

本文将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做迁移分析和
对比分析,旨在考察、描述中式英语在不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思维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二、语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化工大学2005级计科专业和机械专业5个自然班120名一年级新生。

在学完课文“Bemg a Successful Student”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5篇相关题目的作文:“Handlimg Homesick-ness”,“Stretching Your Life”,“Building Friendship”.“Geeing along with Roommates”
和“Adiustinz YourStudy”。

这些题目和学生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有感而发。

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题目来写,一周内完成,不限体裁和字数。

从收上来的120篇作文中每隔3篇抽取一篇,共收集30篇作为研究语料。

在中式英语的判断上采用James提出的并为对比分析学家们普遍采用的翻译对等的标准,即把学生作文中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表达(错误)译成学习者母语,如完全对等,则断定为中式英语。

但若母语在错误的表现方面只作为补充或次要因素,则在本研究中不被看作是中式英语。

另外课文“Being a Successful Student”和由本族语者写的5篇相同作文题目的范文也用作参考。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中式英语出现在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各层面,下面分别讨论。

(一)词汇
Sang认为课堂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有语境的语言接触,二是存在着已有的语义和词汇系统。

在学习外语词汇时,
学生一般是通过母语的语义系统来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概念和含义的,因此在学生的心理词汇中,英语词汇大都有其“对等”的汉语词,而实际上外语与母语词汇间的对等在许多情况下是表面的、局部的,二者含义、用法的不同会导致使用上的负迁移。

本研究发现,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主要由词汇意义和搭
配方式的迁移造成。

1 词汇概念意义的迁移
例1:(1)Don’t sleep too late.(go to bed)
(2)There are some methods to keep the relation-ship well.(ways)
词汇的意义一般区分为概念意义(denotation)和内涵意义(connotation)。

词的概念意义可称为认知意义,指语言交际中表达的最基本意义,内涵意义指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以上两例就是由于学生将母语与目的语词语的概念意义错误对等造
成的。

在第一句“别睡得太晚”中,学生将“睡”直译为sleep,而此语境中,用go to bed或go to sleep比sleep更恰当。

第二句中,汉语的“方法”一词对应了英语way,method,approach 等几个词,学生将“方法”译为methods,但此处ways比methods 更恰当。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

汉语词汇概念较笼统,英语词汇表达的意义则非常细腻丰富,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对应了几个英语词。

比如汉语“空”的概念在英语中可区分为empty(没有实物的空),bear(表面没有东西的空),vacant(没有被占用的空)。

hollow(当中是空心的空)等。

汉语中的“伤害”,英语有harm,injure,hurt的区分。

受汉语概念影响,英语中的同义词一直是中国学生的难点。

而且以汉语词汇的意义去对应英语词汇是孤立脱离语境的,非常不利于掌握英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用词的具体和笼统与人们的认知方式有关。

汉语思维模式注重从总体上、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上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重归纳。

而西方人如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则要把该事物单独提
炼出来进行极其细致的微观分析,它要求明晰的逻辑推理方法和精确性思维,而常常忽略事物间物物相连的整体关系。

汉语用词笼统体现了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概括性,而英语用词的具体体现了西方人思维严谨、周密、精确的特点。

蔡基刚从方位词的运用比较了英汉不同的认知方式。

汉语中无论接触不接触、平面还是立体,可以都用一个方位词,比如“气球在桥上”,可以指气球在桥面上,也可以指气球在桥的上空。

而英语要用不同介词来描写点、线、面和体的不同维度关系。

如Theballoonis onthe bridge.表示气球是接触桥面的,是静止状态;The balloon isabove the bridge,说明气球在桥上面,但不一定在垂直的上方;Theballoonis overthe bridge.表示气球在桥的上空,很可能是飘过的,是动态的。

2 词汇内涵意义的迁移
例2:(1)As a student,study is OUr first assign.ment.
(2)Friends is most valuable wealth in OUr life.
引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汇的特殊用法,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例2中的不妥之处是学生将汉语词汇的引喻意义生搬硬套到了英语中。

例2(1)中汉语的“首要任务”引申指“最
重要的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是一种隐喻用法,而assignment
没有这一层意思。

例2(2)中“财富”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引喻用法,而wealth没有这一层意思。

除了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比喻,词的文化含义、感情色彩、文体、语域也因语言不同而不同。

比如动物的内涵意义在英语和汉语中是不相同的:我们说“壮如牛”,而英语却是as strong as ahorse.我们说“害群之马”,英语却说black sheep,我们说“胆小如鼠”,英语却用chicken指胆小懦弱的人。

词汇丰富的内涵意义是特定文化的积淀,不考虑文化差异而将汉语词汇的内涵意义直译成英语,西方人是理解不了的。

3 搭配习惯的迁移
例3:(1)In this way we can know about eachother furtherly.(better)
(2)Without thinking,he put me on his back.(hesitation)
(3)…haveno ot herplacetotellthe suffer(no-body)
以母语固定的搭配方式去套用目的语往往不符合目的语的
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例3中的错误就是将汉语的搭配习惯硬译到英语中造成的。

如例3(3)中中国人说“没地方诉苦”,西方人会很难理解,在他们的概念里诉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地方”。

例3(1)中中国人说“进一步地相互了解”,指程度更深地了解,而西方人却用well.betrer来表达对事物了解的递进过程。

词汇的习惯搭配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习惯
搭配具有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

比如汉语说“红茶”,英语却是blacktea;汉语说“一次性塑料袋”,英语却是disposableplasticbags;汉语说“找借口”,英语却是make an excuse;汉语说“我心里一个沉重的担子终于放下了”,英语却是Aweightinmy mind has been limed。

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方式有关。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词语搭配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提高的。

Odlin认为语义迁移的根本问题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词汇作为语义的基本载体,既反映了人类认知的普遍性,也反映了其文化特有的认知方式。

并被赋予了该文化特有的内涵意义。

学习英语词汇,要去理解和掌握其特有的意义和用法,领会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方式,形成外语文化思维方式,而切忌去套用汉语的意思。

(二)句式上的迁移
例4:(1)Lean 0n me,swallow your pride,weneed help.
(2)I found I forget to bring my text book,1 wassad.I decided to do the homework the next day.
(3)First of all,you must learn respection,giveevery roommate enou曲personal room,don’t try toknow their secret.what they don’t want anyone else toknow.
句式上,学生文本中充斥着简单句和逗号连接句(comma splices)。

简单句的大量运用也可能是因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所
限,不会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而逗号连接句则明显是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中式英语。

例4的几个句子中都分别包括了几个主语和谓语,用逗号连接,这不仅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而且句际关系交代不清,主次不明。

翻译成汉语则地道通顺,如例4(2)“我发现忘记带课本了,(我)很难过,(我)决定明天再写作业”,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则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1 was sad to findI forget to bring my text book.so I decided tO do thehomework the next day.
汉语句法与英语句法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是话题一说明型语言,汉语句子的句首成分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话题,句子结构是开放性的,不受语法形式上的限制,一句接一句,以言尽为界。

而且,汉语注重意合,即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

而英语的句子是主语一谓语型,英语句子无论怎么长,都有一个主谓结构,主谓语之间有严格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英语注重形合,要表达复杂的思想时,通过借助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分词等语言形式手段,增加短语、分词、分句等附加成分将句子扩展并连接起来。

英语句子结构层次清晰,语法严谨。

下例体现了英汉语句式的不同:例5: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的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例。

Absorbed in his walking,Old Shuan was startled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Mng distantly ahead ofhim.
英汉语的不同句法特点也反映了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重理性,重形式论证,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英语句子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及逻辑严密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中国人的思维不太重视形式逻辑,强调物物间的关联性,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汉语句子往往缺少形式上的标志,形散而神不散。

正体现了汉语重整体重感悟的思维特点。

(三)语篇上的迁移
本次写作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写作,要求以内容为主,体裁上没有限制。

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说明文,而作为参考的本族语学生的范文则是结合个人经历的随笔感想。

学生文本中的中式英语表现在结
尾处的口号上。

蔡基刚发现大多数的汉语文章的结尾都有“我们应该”、“我们必须”、“让我们”等教训式或口号式内容,他认为“这几乎成了现代汉语议论文的一种模式”。

下面学生英文作文结尾的写法明显是受了汉语的影响:例6:(1)Let’s devote ourlove!
(2)Let’s spend our university time together!
而在西方,文章的结尾一般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补充,或向读者提出具体的建议或鼓励。

下面为课文和相同题目的本族语作文的结尾:
例7:
(1)FoUowing all this advice,you may not auto-matically become a successful student,but you willsurelybeonthe rightroadto succeed.
(2)A word 0f caution:Both homesickness andloneliness are feelings that should fade during yourfirst few months at college.If you still find yourselfmiserable by the time Cladstmas break rolls around,talk t0 your R.A―a campus counselor or your parents.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学生的作文大多数用了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指心目中的读者。

而课文中和本族语学生的范文中却都用了第二人称来指心目中的读者,如:
例8:
(1)In order t0 1et a11 0f us live more comfort.ably,we should keep quiet when someone is sleeping.
(2)First,we must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college studies.pay more attention to college studies.
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指心目中的读者是汉语特有的
修辞习惯,学生作文中的此用法是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中式英语。

这和中国人的文化有关,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集体主义是最重要的部分,用“我们”来代替“我”发表个人观点,把个人隐含于集体之中,体现了谦虚之道。

而且,用“我们”而不是“你”或“你们”指想象中的读者,虽然模糊了作者与读者的界限,但似乎是与读者共
同探讨,具有委婉礼貌的交际效果。

相反,西方人从小就受个人主义精神的熏陶,他们的个人主义十分突
出,常在文章中用Ithink,inmyopinion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客体观念也十分分明,用you来指想象中的读者并与之进行交流。

四、结论
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次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做了一项实证考察,发现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主要由汉语词汇意义及搭配习惯迁移造成:句式上,逗号连接句明显是套用汉语句式而产生的一种中式英语:语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结尾处的口号上。

另外,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大多数学生作文中用了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指心目中的读者。

James认为,错误产生的最终原因是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目标语知识。

因此,当学习者尚未习得足够的目标语知识时,在写作中便会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修辞方式和语言规则,形成中式英语。

要克服中式英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并认识英语自身的语言规律及表达习惯。

教学中应多向学生提供词汇的语境和搭配,并鼓励学生多查英文字典,阅读英文解释,体会其含义和用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认识英语造句的基本规则:在写作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英汉语言的比较,并适当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及思维方式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