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A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5A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5-14T05:36:42.319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7期作者:刘青
[导读] 部分5A旅游景区发展资金短缺;旅游景区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经营机制落后;旅游景区品牌缺乏整体推广营销,经济带动效应差。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中国5A旅游景区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品牌效应的发挥,分析发现主要体现在:精品旅游景区数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景区淡旺季明显,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景区设施综合配套不足,个性化服务欠缺;部分5A旅游景区发展资金短缺;旅游景区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经营机制落后;旅游景区品牌缺乏整体推广营销,经济带动效应差。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体验;经营机制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己经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形象代表,不仅得到了国内游客市场的认可,成为广大游客心目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中国5A 级景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降低了其发展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中国5A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其品牌效应,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中国5A旅游景区精品数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5A级旅游景区数量与游客接待量严重不成比例,伴随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增长较快,精品旅游景区供给总量明显不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今后到精品5A旅游景区游览的游客量还将迅速增加,精品旅游景区的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这会给5A旅游景区的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挑战。

同时,我国5A级旅游景区产品类型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我国5A级旅游景区仍以传统观光型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类为主,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虽然发展较快,但仍滞后于游客不同类型消费需求的增长。

新型、新兴旅游景区也不能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给5A旅游景区的承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挑战,可能会使热门地区、热门景区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如西北、东北景区接待规模较低的问题,也将会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得相对落后地区景区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减弱。

二、中国5A旅游景区淡旺季明显,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我国5A级旅游景区总体经营状况呈季节性变化,旅游淡旺季明显,特别是旅游淡季过淡、旅游旺季过旺的问题,给旅游景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游客体验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游客大都选择在假期出游,并且多为公共假期,时间集中,集中出行是导致旅游景区旺季超载的一个原因。

5A旅游景区旺季超载问题的存在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人流大量聚集,拥挤不堪,影响游客欣赏风景和游玩。

同时,也会有休憩、住宿、就餐困难问题,影响游客的心情,使他们对景区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大打折扣。

其次,景区超载会对景区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容易管理失控,造成安全事故和群体事件。

游客的大量聚集使景区的游览设备和设施处于短缺状态,遇到外部恶劣环境变化,往往会使得游客不能及时使用这些设备、设施,发生拥挤、滞留、踩踏等安全隐患和事故,影响了景区名誉和形象。

三、中国5A旅游景区设施综合配套不足,个性化服务欠缺
5A级旅游景区虽然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相对完善,但在设施综合配套、个性化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的5A级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到位;景区发展跟不上游客需求,与自助游、自驾车游、探险游、生态游等新兴产品对应的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特种安全救援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内部存在断头路,道路标识系统缺乏,景区道路等级跟不上景区发展要求;景区信息化建设未体现和展示当地文化内涵。

部分5A级旅游景区缺乏个性化服务理念,服务不够精致。

对于基础设施如游憩站、垃圾桶以及综合配套服务,如多功能游览车等,都是一刀切,一种风格,没有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消费者的消费差异,没有提供个性化、有吸引力的服务。

如没有针对一些对于一些残障人士的旅游消费需求,设置残疾人无障碍游览通道、免费轮椅、无障碍厕所等服务设施。

没有给携带儿童、婴儿的游客提供儿童休息室、保姆车等。

景点标识、游乐设施缺乏新意,导游讲解服务千篇一律,缺乏感情等等,适应市场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有待加强。

四、中国部分5A旅游景区发展资金短缺
当前,我国部分经营效益差、品牌效应没有很好发挥、配套服务相对落后的5A旅游景区还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当前,一些自然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相对差的旅游景区,品牌效应没有很好发挥,经营效应差,缺乏盈利能力。

如东北、西北的一些5A旅游景区游客相对较少,来自景区经营的收入低,导致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景区的建设和维护,最终导致品牌效应进一步降低,游客进一步减少,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经营困难。

还有诸如一些红色旅游、历史古迹旅游景点的经营收入相对较低,地处老区景区内道路交通、食宿、卫生、电力等
配套设施投资额大,也制约了这些景区对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体验。

而当前中国除了景区自己的经营收入投入景区再建设之外,来自国家层面的其他方面专项补贴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5A景区的完善发展。

当前各地方政府的财力也非常有限,很难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到景区维护和建设上来,精力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上。

五、中国5A旅游景区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经营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管理5A旅游景区的部门普遍较多,包括建设、国土、水利、文化、林业、环保等,不同部门管理的理念、方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如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各类风景名胜和文物资源仍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并按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往往在同一景区内,建设、文物、林业、旅游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造成管理分割。

市场化经营管理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机制落后。

部分旅游景区由于存在政、企、事不分的经营管理机制,导致有的景区在资源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

如一些山岳风景名胜区有的明确是企业化管理,但又赋予一定的政府职能导致经营机制不顺畅。

员工工资来源于财政拨付的景区,存在着旅游景区经营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内部机制不合理,经营管理混乱,同时缺少必要的激励制度,市场活力不足,景区经济效益不明显问题突出。

六、中国5A旅游景区品牌缺乏整体推广营销,经济带动效应差
当前,我国的很多5A旅游景区品牌效应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主要问题是对品牌的营销不够重视,以及缺乏营销规划,手段单一,营销内容和理念落后,缺乏结合景区内及周边旅游景区的整体营销规划有关。

景区的品牌有效营销推介是一项需要从长远角度进行全面考虑的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有些5A旅游景区由于管理及经营体制落后,缺乏职业经营管理及营销人才,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落后。

这使得一些景区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就进行景区的品牌营销,不了解市场需求,盲目营销,缺乏景区发展长远考虑,造成营销效果不佳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也有的景区营销理念落后,单纯的通过印发传单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推荐介绍景区,没有考虑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宣传内容和格式也是千篇一律,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应是很多景区应该尝试的品牌推介方式,但目前有些景区由于各种原因,网络营销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和成功。

有的景区多头管理、区域分割管理问题突出,同一景区的不同景点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行政区域管辖,这样就阻碍了景区的整合营销。

而游客旅游往往注重景区不同景点的整体旅游体验,各自为政,单独管理,单独征收门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景区抱团整体营销发展,以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充分发挥景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马彦.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J].江苏商论,2008(11):84-85.
[2]徐英,刘传喜.景区个性化服务设计与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8-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