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原创精制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预览
第三
文 化
单元 文化 传承
与文
化创
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纲考情分析】
课程标准
考情预测
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相互 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文化产业、 科技)
两个
关系
①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
文化与文明
区别
明就是积极向上的(物质/精神/制度/生态文明)。 ②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
的关系
了先进文化,反映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 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 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影响。
真题演练
1.(2022·广东·高考真题)艾思奇被誉为“善用大众话语的人民哲学家”。他
的《大众哲学》一书以大众话语为载体,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耳熟能
详的事例结合起来,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望,启蒙了成
千上万青年的革命理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
见( )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
1、是什么(形成发展、主要内容、特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创造主体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形成
内部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
因素
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联系
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原因
意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 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决定
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
载体
表现的物化形式,如器物、行为、制度等。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 容。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人们 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 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反作用)
◇文化属于精神现象,但文化载体不是文化本身。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拓展】区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意识形态 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模拟演练
C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关键词
②三星堆遗址 ③九寨沟风景区 ④神州十二号航天技术 ⑤敦煌课、程设莫计高窟的飞天壁画 ⑥小微企业 ⑦习近平在海北刚察县考察调研 ⑧宋明理学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一、什么是文化
【拓展延伸】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 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相互 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促进,落后→阻碍)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 提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3.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文化本身。( ) 提示:×。文化载体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 追求等才是文化。 4.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能培养健全人格。( ) 提示:×。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培养健全人格。 5.优秀文化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 ) 提示:×。文化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 ①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 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明辐射世界)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 力。(优势与软实力)
知识拓展: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与联系
义,弘扬民族精神
党精神和精神谱系等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热点话题,考查文化的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
本课知识体系
继承 发展 中华 优秀 传统 文化
1.内涵
文化的内 涵和功能
2.特点 3.功能
基本功能 对个人
对民族 1.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中 华传统文化 2.特点
文化共性
3.当代价值
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与民族精神
D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应该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通俗
化,①错误。先进文化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作为优秀的文化成果,满足了当时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热切期
别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见证和体现
的见证
的重要体现
具体运用
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 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体 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 远流长”
看到材料中有“精彩”“独到”“区域 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 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
“魂”。这表明( )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 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续优秀传统文化
A
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 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 可以看出我们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 立性,①③符合题意。农耕文明之“魂”依赖于村容村貌之“形”,②说法错误。文明 保护的前提是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④说法错误。
联系
两者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 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文化的功能
思想—方向保证;精神—精神动力;科技—智力支持
1.文化具 有引领风 对 尚、教育 社 人民、服 会 务社会、 推动发展 的功能
引领 风尚
教育 人民
服务 社会
推动 发展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 民族的文明素养(引领≠主导)
(一)正确理解文化
【突破拓展】
1.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2.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3.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4.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5.文化≠文明 文化≠文化载体
(二)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
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的功能。
过程
外部 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
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因素 (中华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等
(5)(文化对民族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文化对人的功能)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
(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 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 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文化对社会的功能)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的功能。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 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横向)的
向)的角度来说的
角度来说的
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 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
侧重点 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特
区
表现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望,同时启蒙了成千上万青年的革命思想,这表明优秀的文化成果回应时代呼声,是对
当时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③④正确切题。
真题演练
2.(2023·海南·高考真题)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
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
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
《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导语】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P87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 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如何正确认 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认识外来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 源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从命题内容上看,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与经济、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政治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 精神等是考查的重点
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2.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 的综合性较强
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 3.试题材料多为文化遗产、国粹、国潮、丝路文化、建
对 个 人
2.人创造了文化, 文化也塑造着人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对 民 族
3.文化是民族的 血脉和灵魂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 要求
中华文化个性
一、什么是文化
含义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精神产品和活动)
内容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
3、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 ①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 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持久)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文明从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