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b、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c、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
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
(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
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相同)
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句型:如果A,那么B。

符号:A → B(读A则B)
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
然断定非A。

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
2.必要条件推理:句型:只有A,才B。

符号:A←B(读A才B)规则:(从略)
必要条件规则容易与充分规则记混,我们介绍一个换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
件句,只要记住充分规则就可以了。

换位定理:句型转换:只有B才A = 如果A则B。

符号: B ← A = A → B
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

符号:A V B(读A或B)
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V B,-A => B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

符号:
A V B,-
B => A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一、抓关键词
在材料中,有一些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他们往往会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像重中之重、重
要的是、根本原因、因此、所以、但是等。

这些词的后面大都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二、无偏反混
无偏反混是命题人在确立错误选项时常用的一种原则,理解好这一原则对我们快速排除错误
选享有很好的帮助。

无:就是指材料中没有的内容。

有些选项,说得很有道理,似乎也和给定文字有一定的关联
性,但其中有一些概念或内容是材料中没有给出的,这样的选项是要排除的。

偏:是指那些材料中出现过,却故意的把一些细节理解偏了的内容。

反:这样的选项相对比较容易排除,就是材料中说是,而选项中说非的。

混: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概念,故意的把一些概念杂糅在一起或是混淆两个概念的选项也
要排除。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三、推论慎选
还有一些选项,也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开的,像是“因此,我们不得不……”、“所以,我们一定
要……”、“我们应该……”这些选项一般看起来很有道理,也有让我们不得不去选择他们的蛊惑
性,但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些推论,是谁的推论。

如果是作者在材料中就已经表明了的,当
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它就算命题人的推论,是要排除的错误选项。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四、抓关键句
同样,在文章和段落中,还有一些句子也是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比如首尾句、启承句、感叹
句、引用句和发表议论的句子。

这些句子大都表达了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五、不定性原则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我们要把握,一些选项是要仔细推敲的。

“作者认为什么什么是正确的”形似这样的选项多数
都是错误的选项,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轻易的给作者的观点定性。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六、从弱原则是指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选项当中有一些话是相对
说得比较绝对的,有一些话是相对说得比较婉转的。

那么我们应该偏向选择那些说的婉转的,
而排除那些说得过于绝对的话。

据对话的语言它的特点就是含有了一些确定化的词,这样的词主要有:必然、一定、肯定、
全同、等同、相等、根本、最等。

当我们在选项中看到了这些词我们就一定要注意,看看原
文当中是否真得有如此绝对的描述。

而相对来说一些次就把一句话弱化了,比如: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等等。

另外我们需
要注意,一旦一个词用引号标注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词的词义就泛化了,也在一定程度
上削弱了一句话的绝对性。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七、确定语境
有的时候,材料讨论的范围是比较明确的,而有时,一些选项故意的夸大了材料所讨论内容
的范围。

比如材料中只是说中国的一些现象,而选项给出的是世界环境都怎样怎样,这样的
选项就值得商榷了。

一般我们可以确定,超出语境范围的选项不选。

快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八、责任原则
最后一条,简单得说,就是命题人他对正确答案一定是高度负责的,反过来说,命题人对错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误答案是不负责任的,换句话说,正确答案是更经得起推敲的。

所有有些时候我们用带入法,
把选项带到材料当中,推敲一些,一些看似迷惑性很强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方法与口诀
方法:
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方法之1、做总结,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大意。

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方法之2、看关键词,怎么样,描述说明;
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方法之3、析层次,论述的各个方面及侧重点;
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方法之4、抓主语,是什么,找出论述中心;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题解题思路指导
1、行测数字推理解题规律
○1一大一小交替出现,首先考虑隔项数列; ○2由小到大再到小,必与指数有关; ○3注意
观察是否平方/立方的变形(或者不同数的平方/立方相加/相减等);要求对以上前提篇的熟
练运用○4跳跃较大则考虑乘积/次方,跳跃较小则考虑差/二重差; ○5尝试把各数间差,
及二重差列出,寻找规律; ○6尝试把各数变化成某平方式,看是否存在规律; 以上皆不可行,
建议放弃
2、考场上快速攻克数字推理题目的“三招”:
第一招:利用特殊数字。

一些数字推理题目中出现的数距离一些特殊的数字非常近,这里所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指的特殊数字包括平方数,立方数,因此当出现某个整数的平方或者立方周围的数字时,我
们可以从这些特殊数字入手,进而找出原数列的规律。

例如:0 ,9 ,26 ,65 ,124 ,( ) A. 165 B. 193 C. 217 D. 239
当我们看到26,65,124时,应该自然的本能的联想到27,64,125,因为27,64和125
都是整数的方次,27是3的立方,64是4的立方也是8的平方也是2的6次方,125是5
的立方,很明显,我们应该把64看作4的立方,也就是该数列每一项加1或减1以后,成
为一组特殊的数字,他们是整数的立方,具体的说,就是:0+1为1的立方,9-1为2的立
方,26+1为3的立方,65-1为4的立方,124+1为5的立方,因此,所求项减1应等于6
的立方,故所求项为217,因此该题选C。

从这道题目,我们看到要在考场上做到“作对作
快”,必须在备考时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具体到数字推理部分,就是要在考前将1到
20的平方: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
289,324,361,400;1到10的立方: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2的1次方到10次方:2,4,8,16,32,64,128,256,512,1024;5的1次方到5次方:
5,25,125,625,3125背熟,当数字推理中出现以上这些数字周围的数字时,要联想到这
些特殊的数,从而找出规律,例如,看到217就要想到216。

第二招,看走向。

拿到题目以后,用2秒钟迅速判断数列中各项的走向,例如:是越来越大,
还是越来越小,还是有起有落。

通过判断走向,找出该题的突破口。

例如14 ,6 ,2 ,0 ,
( )A.-2 B. -1 C. 0 D. 1 。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
前件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
我们看到,题目中的一直的四个数字是越来越小的,也就是走向是递减的,是一致的。

对于
这类走向一致的数列,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从相邻两项的差或比例入手,很明显,这道题目不
能从比例入手(因为14/6不是整数),那么,我们就作差,相邻两项的差为8,4,2成等
比数列,因此,0减去所求项应等于1,故所求项等于-1,故选B。

利用数列的走向,可以
迅速判断出应该采取的方法,所以,走向就是旗帜,走向就是解题的命脉。

第三招,“九九乘法口诀”。

九九乘法口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们的国粹,作为
选拔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考试,当然要求应试者对我们的国粹有深刻的认识。

当在做数字推理
题目时,依次读已知的数的时候,应时刻想着乘法口诀,看看题目中的已给的数字是否在乘
法口诀有关系,因为九九乘法口诀中所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乘法口诀,其中蕴涵着大量100
以内整数的有关整除的信息,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仅仅利用九九乘法口诀就找出已给
数字的规律。

例如:1 ,1 ,8 ,16 ,7 ,21, 4 ,16 ,2 ,( ) A. 10 B. 20 C. 30 D. 40 ,当我
们看到8,16,7,21,4,16时,如果能意识到它们在九九乘法口诀中的地位,那么我们也
就找到了解这道题的突破口了:1/1=1,16/8=2,21/7=3,16/4=4,因此所求项除以2应等
于5,故所求项为10,故选A。

因此,在做数字推理题时,应该一边读题,一边考虑这些已
知的数是否在乘法口诀中出现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我把数列分成三类:一是一般数列;二是分数数列;三是其他数列
一是一般数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