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吸附-催化耦合技术的低聚木糖制备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酶吸附-催化耦合技术的低聚木糖制备研究
顾峰源,蒋倩倩,姚自选,潘 艳,常思源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48)
摘 要:利用酶吸附-催化耦合技术酶法生产低聚木糖,优化了融合酶吸附及水解玉米芯固体残渣的条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吸附玉米芯固体残渣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5%,pH值7.0,温度20℃,吸附时间30min。在最佳条件下融合蛋白的吸附率达90.3%。酶解最佳条件为pH值7.0,温度50℃,反应时间24h,低聚木糖得率47.7%,平均聚合度2.3。TLC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液中含有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木五糖。HPLC定量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中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含量分别为45.2%和36.7%。
关键词:低聚木糖;酶吸附-催化耦合;融合蛋白;条件优化
中图分类号:TQ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20)10-0010-05
StudyonPreparationofXylo-oligosaccharidesBasedonEnzyme
AdsorptionCatalysisCouplingTechnology
GUFengyuan,JIANGQianqian,YAOZixuan,PANYan,CHANGSiyuan
(NanjingPolytechnicInstitute,Nanjing 210048,China)
Abstract:Xylo-oligosaccharideproductionbyenzymeadsorptioncatalyticcouplingtechnology,thecon ditionsofadsorptionandhydrolysisofcorncobsolidresiduebyfusionenzymeareoptimized.Theresultsshowthattheoptimalconditionsofcorncobsolidresiduebyfusionproteinare5%ofsubstrateconcentra tion,7.0ofpHvalue,20℃oftemperature,30minofadsorptiontime.Undertheoptimalconditions,theadsorptionrateoffusionproteinreaches90.3%.Theoptimumconditionofenzymatichydrolysisis7.0ofpHvalue,50℃oftemperature,24hofreactiontime,theyieldofxylo-oligosaccharideis47.7%,theaveragedegreeofpolymerizationis2.3.TheresultsofTLCanalysisshowthattheenzymolysisliquidcon tainsxylobiose,xylotriose,xylotetraose,xylpentasaccharide.ThequantitativeresultsofHPLCshowsthatthecontentsofxylobioseandxylotrioseare45.2%and36.7%respectively.
Keywords:xylo-oligosaccharides;enzymeadsorption-catalyticcoupling;fusionprotein;conditionoptimization
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形成的功能性低聚糖,是目前所有功能低聚糖中性能最稳定、功能性最强、摄入量最少的益菌因子,其甜味纯正,增值双歧杆菌的功效是其他功能性寡糖类20倍以上。同时,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能量值几乎为零。因此,低聚木糖在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2]。
玉米芯中木聚糖含量高达35%~40%,是制备低聚木糖的首选原料。目前,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基本是采用木聚糖酶酶解玉米芯的方法。木聚糖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杂质且组分复杂,所以在低聚木糖制品生产过程中,酶的纯化和产品的精制是下游产品分离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将会大大增加低聚木糖的生产成本。因此,简化木聚糖酶纯化以及产品精制的步骤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
收稿日期:2020-06-18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201812920012Y);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级人文课题(NJPI-2020-SZYB-1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NHKY-2019-18)
作者简介:顾峰源(1999-),男,大专在读,研究方向为生物产品分离提取;联系人:常思源(1985-),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产品分离提取,电话:18851610330。
酶吸附-催化耦合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不溶性底物的酶催化反应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思路,即利用底物在酶发酵液中特异性的吸附目标酶,而后进行酶催化反应。该耦合过程能有效降低目标酶的分离成本,易于产物有效分离,甚至能一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从而显著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ZHANG等[3]将吸附-催化耦合技术用于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生产,酶解壳聚糖的产率近100%,N-乙酰氨基葡萄糖产品纯度高达98%。然而,用于低聚木糖生产的木聚糖酶通常来自G11家族,由于缺少底物结合域,G11家族木聚糖酶难以紧密地吸附于底物木聚糖上。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扩张蛋白(Expansin)与植物的扩张蛋白高度同源,不仅能够松散木质纤维素的天然结构,还能够紧密地吸附于木质纤维素[4]。因此,在前期工作中,构建了扩张蛋白-木聚糖酶的融合蛋白(EXLX:XYN)[5]。本研究对融合蛋白吸附和酶解玉米芯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对吸附-酶解耦合制备低聚木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设备
融合蛋白生产工程大肠杆菌(E.coliBL21)为本实验室前期构建所得。木糖(X1)、木二糖(X2)、木三糖(X3)、木四糖(X4)以及木五糖(X5)购自Sigma公司。
恒温培养箱(BiologMicrostation,system4.2)、紫外分光光度计(UNICO,UV-2101C)、高速离心机(HITACHI,CR21G)、压力蒸汽灭菌锅(HIRAYA MA,HVE-50)、高效液相色谱(HPLC,DIONEX,Ul tiMate3000)。
1.2 酶液制备
摇瓶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粉5g/L、NaCl10g/L,初始pH值7.0。固体培养基再加入20g/L的琼脂。温度121℃灭菌30min。从抗性平板挑菌接种至10mL液体培养基,温度37℃,180r/min培养过夜。然后按2%的接种量转接至40mL的三角瓶中。培养2h后加入诱导剂40μL,100mmol/LIPTG。30℃诱导8h后,菌液离心去上清,加等体积缓冲(pH值=6.5)重悬。重悬菌体经超声破碎后离心,破碎上清液即为粗酶液,4℃保存。酶活力测定:酶活力单位为每分钟由底物产1μmol还原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U)[6]。1.3 融合蛋白对玉米芯固体残渣吸附
玉米芯预处理参照AacharyandPrapulla的碱预处理方法[7]。融合蛋白吸附反应为20mL体系,包含2000U的重组融合蛋白破碎上清粗酶液和适量的玉米芯于缓冲液中搅拌吸附。对吸附过程四个重要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参数为不同玉米芯浓度(1%、2%、5%、10%和20%),pH值(5.0、6.0、7.0、8.0和9.0),温度(4、20、30、40、50℃),时间(30、60、120、180、240min)。吸附性能通过比较吸附反应前后上清液中木聚糖酶活力,蛋白浓度和还原糖量的变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征融合蛋白对玉米芯的吸附效率。
1.4 吸附融合蛋白的玉米芯直接酶解工艺研究吸附有融合蛋白的玉米芯进行直接酶解。对pH值(5.0、6.0、7.0、8.0和9.0),温度(30、40、50、60℃),时间(12、24、36、48、60h)等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酶解结束后立即煮沸10min终止反应,4500g离心30min,上清液即为酶解液。测定酶解液中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低聚木糖得率和平均聚合度(DP)。通过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
1.5 分析方法
1.5.1 蛋白质浓度测定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Bradford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蛋白绘制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
1.5.2 还原糖含量测定
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酶解产物中的还原糖含量。
1.5.3 总糖含量测定
取10mL酶解液,加入10mL体积分数8%的硫酸,混匀后煮沸2h,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质量分数20%的NaOH中和至pH值为7.0,定容至50mL后用滤纸过滤,再用DNS法测定滤液中的还原糖含量。
1.5.4 薄层层析条件
TLC所用展层剂为正丁醇∶乙酸∶水以3∶2∶1(体积比)混合,室温下展层两次,显色剂为浓硫酸与乙醇以体积比1∶9混合,显色温度为120℃,时间5min。
1.5.5 HPLC色谱条件
HPLC分析检测所用色谱柱为KromasilNH
2
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