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2章 解三角形
2。
1.1 正弦定理
教学要求: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
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 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 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
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 A =c
a sin B =c
b sin C =1 即
c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sin sin CD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同理,sin sin a c
A C
=
(思考如何作高?),从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③*其它证法: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S
△
ABC
=111sin sin sin 222
ab C ac B bc A ==。
两边同除以12
abc 即得: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 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
2sin sin a a
CD R A D
===,
同理
sin b
B
=2R ,sin c C =2R .
证明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由AC +CB =AB 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得…。
.
④ 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60B =,42a =cm,解三角形.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角一边
② 出示例2:0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③ 练习:060,1,,ABC b B c a A C ∆==中,求和。
在∆ABC 中,已知10a =cm ,14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④ 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如何判断解的数量?
3。
小结: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正弦定理的两类应用;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ABC 中,∠A =60°,a =,求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
作业:教材P5 练习1 (2),2题.
2。
1。
2 余弦定理(一)
教学要求: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基本应用?
2. 练习:在△ABC 中,已知10c =,A =45
,C =30
,解此三角形。
→变式
3.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出此角的对边?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余弦定理的推导:
① 如图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AC AB BC =+,
∴()()AC AC AB BC AB BC •=+•+2
2
2AB AB BC BC =+•+
2
22||||cos(180)AB AB BC B BC =+•-+222cos c ac B a =-+.
即2222cos b c a ac B =+-,→
② 试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c a b ab C =+-.
③ 提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用符号语言表示2222cos a b c bc A =+-,…等; → 基本应用:已知两边及夹角 ④ 讨论:已知三边,如何求三角?
→ 余弦定理的推论:222
cos 2b c a A bc
+-=,…等.
⑤ 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23=a 62c 060=B ,求b 及A .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求b
→ 讨论:如何求A ?(两种方法) (答案:22b =060A =) → 小结:已知两边及夹角
c
a b
C
②在∆ABC中,已知13
c cm
=,解三角形.
=,16
b cm
a cm
=,8
分析已知条件→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分三组练习→小结:已知两角一边
3. 练习:
①在ΔABC中,已知a=7,b=10,c=6,求A、B和C。
②在ΔABC中,已知a=2,b=3,C=82°,解这个三角形.
4. 小结: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
在∆ABC中,若222
=++,求角A. (答案:A=1200)
a b c bc
2。
三角形ABC中,A=120°,b=3,c=5,解三角形.
→变式:求sin B sin C;sin B+sin C.
3. 作业:教材P8 练习1、2(1)题。
2。
1 .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i ) A =
6π,a =25,b =
50 (ii ) A =6
π
,a =
25,b =
50; (iii ) A =
6π,a
=,b =
50 (iiii ) A =6
π,a =50,b =
50.
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 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 为锐角时)
已知边a,b 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无解
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
② 练习: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i ) A =
23π,a =25,b =50; (ii ) A =23
π,a =25,b =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 (1) a =20,b =28,A =120°。
无解 (2)a =28,b =20,A =45°;一解
(3)c =54,b =39,C =115°;一解 (4) b =11,a =20,B =30°;两解
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 出示例2: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sin C =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 引入参数k ,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 出示例3:在ΔABC 中,已知a =7,b =10,c =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 → 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结论:活用余弦定理,得到:=+⇔⇔∆>+⇔⇔∆<+⇔⇔222222222是直角是直角三角形
是钝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BC a b c A ABC a b c A ∆是锐角三角形
ABC
③ 出示例4:已知△ABC 中,cos cos b C c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 → 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
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
sin 2sin 3A B =,求
a b
b
+的值 2.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5:6,则cos A :cos B :cos C = 。
3。
作业:
2。
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一、 设疑自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重要的定理,在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几何计算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本节课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1)怎样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 (2)处理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解疑合探
.
.453095||的长求,,
,,中,形例一:如图所示,在梯BD ADB BCA AC AB BC AD ABCD ︒=∠︒=∠==
A D
B C
28135601410,=︒=∠︒=∠==⊥BC BC BCD BDA AB AD CD AD ABCD 答案:的长。
,求,,,中,在四边形例二:如图所示,已知
D C
A B
面积的最大值。
)求四边形(的函数;表示成的面积试将四边形)若(的两侧。
与圆心分别在且点角形为边作等边三以上半圆上的一个动点,是圆,点上,的延长线在直径,点的半径是圆例三:如图所示,已知OPDC y OPDC POB PC D PCD PC O P BC AB C O 2,1,11θθ=∠=
的取值范围。
求于交
中,底边如图所示,在等腰例五BD D AC BD BC ABC ,1:=∆
.
23
2
,
12
cos 22,
45202
cos
12
cos 42
12
cos 42cos
22sin
cos 2cos sin 2cos
2sin 2)
2
3
sin(sin )2
3
180sin(1
sin ,sin sin 22180,2180,2),的取值范围为(即中,由正弦定理,得在解:BD ABC ABC
ABC ABC 。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BD ABC ABC BD
BDC BC C BD BCD ABC ABC ABD A BDC ABC A C ABC ∴<∠<∴︒<∠<︒∠-
∠=
-∠∠=
∠•∠+∠•∠∠•∠=
∠∠=
∴∠-
︒=∠∠=∆∠+∠-︒=∠+∠=∠∠-︒=∠∴∠=∠
四、运用拓展
3
3
11334949322016601==
=∆==︒=∆∆r R BC ABC BC S AB A ABC ABC ,,答案:径。
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及,求,,中,)在(
)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的取值范围。
求的对边,且分别是内角中,在21,2,,,,)2(a
b
a b
A B C B A c b a ABC =∆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3、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其综合应用。
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cos 22
2
2
A bc c b a -+=⇔bc
a c
b A 2cos 2
22-+=
,cos 22
2
2
B ca a c b -+=⇔ca
b a
c B 2cos 2
22-+=
C ab b a c cos 22
2
2
-+=,⇔ab
c b a C 2cos 2
22-+=
二、例题讲解
引例:我军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敌军在C 岛,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为提高炮弹命中率,须计算B 岛和C 岛间的距离,请你算算看。
解:060=A 075=B ∴045=C
由正弦定理知
045sin 10
60sin =BC
6545sin 60sin 100
==⇒BC 海里
750
600
C
B
A
例1.如图,自动卸货汽车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BC 的长度(如图).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 之间的距离为1。
95m ,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2060,AC 长
为1。
40m ,计算BC 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在ABC ∆中,已知AB=1。
95m ,AC=1。
4m,
求BC 的长,由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所以可 根据余弦定理求出BC 。
解:由余弦定理,得
答:顶杠BC 长约为1.89m.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
如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已知和未知集中
到一个三角形中解决。
练1.如图,一艘船以3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
在A 处看
'
2066'20660︒=︒+︒=∠BAC A AC AB AC AB BC cos 2222⋅-+=)(89.1571.3'2066cos 40.195.1240.195.122m BC ≈∴=︒⨯⨯⨯-+=D C
A
1.40m
1.95m
6020/
600
?S
B 1150
450
650
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20, 30分钟后航行到B 处,在B 处看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65方向上,求灯塔S 和B 处的距离。
(保留到0。
1) 解:16=AB
由正弦定理知
020sin 45sin BS
AB =
7.745sin 20sin 100
≈=BS 海里
答:灯塔S 和B 处的距离约为7.7海里
例2.测量高度问题
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从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C,D 两处,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是045=α和060=β, C、D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高1.5m.求烟囱的高。
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几何图形?已知什么,求什么?
分析:因为B A AA AB 11+=,又m AA 5.11=
所以只要求出B A 1即可 解:在11D BC ∆中,
0001112060180=-=∠C BD ,00011154560=-=∠BD C
由正弦定理得:
1
11
1111sin sin C BD BC BD C D C ∠=∠
m BD C C BD D C BC )66218(15
sin 120sin 12sin sin 0
1111111+==∠∠= 从而: m BC B A 392.2836182
2
11≈+==
因此:m AA B A AB 89.29892.295.1392.2811≈=+≈+= 答:烟囱的高约为m 89.29
A 1α
βD 1C 1
D
C
B
A
练习: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060=α,在塔底C 处测得点A 的俯
角山高
45=β,已知铁塔BC 部分高32米,求
CD .
解:在△ABC 中,∠ABC=30°,
∠ACB =135°,
∴∠CAB =180°-(∠ACB+∠ABC) =180°-(135°+30°)=15° 又BC=32, 由正弦定理
ABC
AC
BAC BC ∠=∠sin sin
得:m BAC ABC BC AC )26(164
2
61615sin 30sin 32sin sin 0
+=-=
=∠∠=
课堂小结
1、本节课通过举例说明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
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要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正确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题。
3、在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贯穿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其流程 图可表示为:
画图形
数学模型
解三角形
检验(答)
实际问题
?
32
β=450
α=600
D
C
B
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形式四: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
形式一: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
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
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
二、方法归纳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B+C=π及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
—2b c 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
求出角B 、C.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
对角B,由C=π—(A+B),求出c ,再由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
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 有一解 b 〉a 〉b sinA 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若5b =,4B π∠=,1sin 3
A =,则a =
.【例2】在△ABC 中,已知a =
3
,b =2
,B=45°,求A 、C 和c 。
【适时导练】
1。
(1)△ABC 中,a =8,B=60°,C=75°,求b ; (2)△ABC 中,B=30°, b =4,c=8,求C 、A 、a.
.
问题二: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3】设ABC ∆的内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
已知1=a ,2=b ,4
1cos =C 。
(Ⅰ)求ABC ∆的周长;(Ⅱ)求()C A -cos 的值.
【例4】(2010重庆文数)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2b +32c -32a
b c 。
(Ⅰ) 求sinA 的值;(Ⅱ)求
2sin()sin()
441cos 2A B C A
ππ
+++-的值.
【适时导练】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
B cos cos =—
c
a b +2.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
13
,a +c =4,求△ABC 的面积。
问题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例5】(2011山东文数)在∆ABC 中,内角A,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2cosC 2c-a
=
cos B b
. (I)求sin sin C A 的值; (II )若cosB=1
4
,∆ABC 的周长为5,求b 的长。
【例6】(2009全国卷Ⅰ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c b -=,且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 求b
3.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8 sin
2
2
B C
+-2 cos 2A =7.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b +c =3,求b 和c 的值.
问题四:三角恒等变形
【例7】(08重庆) 设ABC ∆的内角A ,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60,c=3b.求:
(Ⅰ)a
c 的值;(Ⅱ)cotB +cot C 的值.
4.(2009江西卷理)△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sin sin tan cos cos A B
C A B
+=
+,sin()cos B A C -=.
(1)求,A C ;(2)若33ABC S ∆=+,求,a c .
问题五: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8】在△ABC 中,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bcosA =a cosB ,
试判断ABC
∆三角形的形状。
【例9】. 在△ABC中,在ABC
∆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若错误!=错误!,
【适时导练】
5.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2+b2)sin(A —B)=(a2—b2)sin(A+B),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问题六:与其他知识综合
【例10】已知向量(,),(,),0
a c
b a
c b a
=+=--⋅=
且
m n m n,其中A,B,C是△ABC的内角,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1)求角C的大小;(2)求sin sin
A B
+的取值范围。
7(2009浙江文)在ABC
∆中,角,,
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且满足
25 cos
25
A
=,
3
AB AC
⋅=.
(I)求ABC
∆的面积;(II)若1
c=,求a的值.
问题7:三角实际应用
【例11】要测量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3 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A、B之
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