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治疗月经病、皮肤病、头痛、镜面舌的验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友治疗月经病、皮肤病、头痛、镜面舌的验案
中医书友会第285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书友分享的四篇医案。
(编辑/千诚)
经方治疗月经淋漓不断验案
作者/吴书清
案一:廖某,女,29岁,2019年5月5日。
于2018年2月,经人工流产后至今月经淋漓不止,时多时少,在省妇幼保健院及三甲医院妇产科
手术清宫及西医治疗无效,故来求诊。
症见面色苍白,头晕,失眠,动则心悸,易汗出,四肢
无力,舌淡,边尖有瘀点,苔白,脉濡弱。
辨为血虚寒凝,瘀血阻滞之证。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血养血。
方用桂枝茯苓汤,胶艾
汤,生化汤加续断,益母草。
桂枝10g,茯苓20g,赤芍20g,桃仁20g,牡丹皮15g,生地黄20g,川芎10g,当归20g,阿胶
10g,艾叶炭10g,益母草20g,续断20g。
7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服药5天后血止,体力逐步恢复,第二个月开始月经正常,去年又生了个胖小子。
案二:陈某,女,35岁,2021年1月20日诊。
月经一直不规律,近两年来断断续续,淋漓不尽,干净的日子没几天,曾在省城多家三甲医院
妇产科检查治疗无效,特来我处中医治疗。
其人面色苍白,述头晕,心悸,心慌,失眠,四肢
乏力,观其舌,质淡,边尖有瘀点,舌下静脉瘀结明显,苔白,脉沉而涩,余未见异常。
予桂枝茯苓汤,生化汤,胶艾汤加味。
桂枝10g,茯苓20g,赤芍20g,桃仁20g,牡丹皮15g,生地黄20g,川芎10g,当归20g,阿胶
10g,艾叶炭10g,续断20g,益母草20g。
7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服完7天后经血停止,2个月后来月经,量正常,体力已恢复,无他不适。
方解:
桂枝茯苓汤活血,祛瘀,消瘕,可用于妇人宿有瘕块,血瘀停滞引起的月经不止;胶艾汤活血
养血,温补冲任,固经止血;生化汤温经活血,祛瘀消瘕;续断补肝肾,止崩漏;益母草活血
调经。
诸药合用具温经,破瘕,活血,补血之功。
按:
本证采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通因通用”的反治法。
因寒凝血瘀癥瘕停滞胞宫,阻
碍脉络,使血不循经,故崩漏不止。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之长期血液流失,五脏六腑失
养,则面白,心悸,心慌,失眠及四肢无力等。
尽管血流不止,治当温经活血,破瘀消癥,使瘀血去,癥瘕消,新血生,故陈年顽疾一朝治
愈,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奥妙。
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法治疗月经淋漓不止,经期过长
者,屡治屡效。
急性皮肤病医案一则
作者/曹凤波
汪某,女,52岁,皖北人士,平素体质弱,易感冒,面黄肌瘦,长期服用薯蓣丸改善体质。
2021年6月初患感冒,恶风,头项强痛,根据其体质偏弱,予桂枝加葛根汤5贴治愈。
06月23日(网络问诊):
无明显诱因晨起突发颈部红斑,瘙痒难忍,逐渐蔓延至四肢、胸腹乃至全身,皮肤色红,肤温
高,恶热,遇热加重,无口干口苦,无疲乏,纳差不欲食,小便黄短,大便可。
予氯雷他定片、十味败毒散加连翘、薏苡仁等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外涂紫草膏等外用药后症状反而加重,因其口渴,嘱其食用西瓜及石膏煮水后症状稍有缓解,但仍反复,当地诊所考虑其为“过敏相关性皮肤病?”。
06月28日诊察患者发现:面容苦恼,心中烦躁,全身大部分皮肤红赤、略有浮肿倾向,部分皮肤皮疹抚之碍手,双侧大腿内部皮肤增厚。
自诉昨晚一夜因皮肤瘙痒而心中烦躁欲死,难以入眠,服用氯雷他定片后稍有缓解,口干舌燥,欲饮冷饮,舌尖红,舌苔白夹微黄,右脉沉细,左脉浮细。
予栀子10g、甘草10g、生石膏30g。
煎服后30分钟全身瘙痒基本消失,偶有散在瘙痒不适,大腿内侧为甚,嘱其用所煎服药液涂抹瘙痒处后立即好转。
服用3剂加上外用涂抹后基本痊愈。
按:
1.本案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需要亲自诊察患者,网络或者视频问诊无法真正体察到患者的确切病情,当亲自面对患者诊察时,栀子豉汤证瞬间浮现在了脑海。
2.本案中一开始将皮肤症状当作主证去处理毫无效果,将皮肤症状当作次要症状,而将“心中懊憹、口干欲冷饮、舌尖红”作为主证使用栀子豉汤加石膏后效如桴鼓,可见方证辨证的优越性,亦可见临床上症状取舍即方证鉴别诊断之难!
3.治愈后患者询问此次起病缘由,我有以下考虑:暑天天气炎热,患者近期农忙操劳,再加上患者长期服用薯蓣丸及感冒时服用桂枝加葛根汤等温热药物,是否因此形成内热而发病?此病似是温病发斑?可惜我对温病了解不多,期待有识之士予以评判。
六经辨治头痛3则
作者/王群
头痛,现代医学将其归属于神经学科范畴,既属于临床症状,同时又是疾病诊断。
对于头痛的研究,现代医学有专门的临床指南可以参考,论述非常详细,可以参阅。
中医学对于头痛的论述,历代医家阐述极为详尽,不再赘述。
笔者临床治疗头痛患者较多,多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体系,疗效可靠。
兹选取部分头痛案例(均已排除颅内病变),进行探讨。
案例一:田某某,女,53岁。
2020年07月11日就诊。
主诉:头痛20余年,再发10余天。
现病史:患者20余年前出现头痛发作,诱因不详。
发作部位以右侧为主,亦可出现枕部或全头痛,以胀痛或跳痛为主。
本次右侧偏头痛再发10余天,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以右侧额颞部胀痛为主,伴头晕,昏沉感,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心慌、恐惧感,并自诉有气从下腹上冲。
平时怕冷,不喜冷食,小便可,大便黏腻。
既往:体健。
四诊:神志清,精神困顿,交流可,舌质淡,苔白浊,有裂痕。
脉沉细。
辨治思路:患者精神困顿,怕冷,头痛、头晕伴昏沉感,属少阴证。
头痛发作伴心慌、恐惧、气上冲感,为太阴水饮痰浊冲逆。
辨为少阴太阴合病。
总以少阴虚寒为核心。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合散偏汤加减。
麻黄12g,黑顺片12g,细辛12g,吴茱萸3g,党参12g,干姜12g,桂枝12g,白芍12g,川芎30g,茯苓12g,郁李仁12g,天麻15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
患者服药当晚,头痛已不明显,遗留头昏沉感。
服药3剂后,诸症消失。
二诊,略作加减,继服巩固,共服药14剂。
随访未再发作。
案例二:乔某某,男,55岁。
2020年08月14日就诊。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4月。
现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两颞侧并向枕部放射样头痛,疼痛性质以胀痛或刺痛为主,发作严重时恶心欲吐,每月间断发作十余次,持续数天或数小时不等,口服止痛药缓解症状。
4月前感头痛加重,每日均有发作,全头痛及颈部拘紧感为主,伴头昏沉感,口干苦,黏腻,饮水多,头痛屡犯,情绪焦躁明显。
食量可,饮食乏味。
小便黄,大便黏腻。
刻诊:头胀痛,昏沉,双下肢
酸沉,口干苦渴,喜饮。
既往史:体健。
吸烟、饮酒史数十年。
四诊:神志清,痛苦貌,交流可。
舌质淡,苔黄浊腻。
脉弦滑有力。
辨治思路:患者头痛,口干苦,黏腻,喜饮,下肢酸沉,结合舌脉,为阳明湿热内蕴伤津之象,头昏沉伴颈部拘紧感,为太阳湿热之象。
头痛、头昏、食欲差,小便黄,大便黏腻,为三焦湿热弥漫之象。
情绪焦躁,口苦明显,归于少阳证。
辨证阳明太阳少阳合病,湿热弥漫三焦兼津亏之证。
总以阳明湿热为核心。
处方:自拟湿热头痛方加减。
黄连10克,炮姜18克,土茯苓60克,苦参15克,川芎30克,天麻18克,陈皮15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壳15克,麦冬30克,沙参30克,石斛15克。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
服药3剂后,电话告知头痛加重,考虑病重药轻,嘱继续服药。
服药7剂后,头痛消失,精力明显改善,数年来从未有过的头目清爽感觉。
二诊减量继服,巩固7剂后停药观察。
随访至今,头痛未再发作。
案例三:张某某,男,53岁。
2021年05月23日就诊。
主诉:左侧头痛5-6年。
现病史:患者5-6年前出现左侧头痛,以左侧颞部胀痛为主,逐渐加重,每周发作2-3次,持续时间不等,发作时伴左侧眼部酸胀流泪,平时手指关节胀满,活动后容易发热、头汗出伴口干,适量饮水。
小便频数,夜尿多。
大便黏腻,不成形。
睡眠差。
刻诊同前。
既往个人史:自幼口吃,体健。
无烟酒不良嗜好。
四诊:神志清,交流可。
舌质淡,苔略黄厚腻。
右脉滑,左脉浮滑,六脉沉取有力。
辨治思路:患者头痛以胀痛为主,该类头痛多为气郁、水饮冲逆所致。
眼部酸胀流泪可以认为是外邪束困肌表,津液外泄之象,归于太阳表证。
活动后口干,饮水适量,小便频数为水饮内伏不化之象,归于太阴证。
容易发热、头汗出为水饮郁久化热上浮之象,归于阳明证。
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总以太阳湿热为发病核心。
处方:麻黄细辛薏苡仁汤合五苓散加减。
麻黄10g,薏苡仁30g,细辛10g,桂枝15g,茯苓15g,白术15g,牡蛎30g,泽泻10g,土茯苓50g,苦参10g,白鲜皮15g,羌活10g,川芎3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
服药7剂,头痛减轻一半,手指胀满消失,小便通畅,尿频好转。
原方去苦参、泽泻、薏苡仁,加石菖蒲,减量继服。
共服药19剂,头痛、手指胀满、小便频数消失。
睡眠改善。
随访至今,头痛未再发作。
诊后思考:
1、头痛,历代医家多分别从外感、内伤立论。
但是从实际临床看,很多患者头痛病久,难以区分具体病因。
笔者临床中习惯从六经角度入手,不再详细区分患病原因,有是症用是药,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2、得益于胡希恕先生的简洁明了的六经八纲辨证体系。
以上3例患者,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按照经方用药思路,均取得明显疗效。
案例1以少阴表寒为主,病久波及太阴,寒饮内生,冲逆上扰,使病情加重,治疗以麻附剂合吴茱萸汤取效,散偏汤为陈士铎创立治疗偏头痛方剂,笔者常用其作为治疗偏头痛的专病专方,个人体会该方短期止痛效果明显,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详细辨证加减。
案例2以阳明湿热为主,热久津伤,湿困气机,郁而化热,波及少阳,取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三方,取其义,换其药(药房白头翁、秦皮常年缺药),化裁为湿毒头痛方,合用四逆散畅利三焦气机,酌加养阴生津之品。
案例3,以太阳湿热为主,本有太阴虚寒,病久有水饮化热之象,取五苓散、麻杏薏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义,宣化太阳水湿,取牡蛎泽泻散方义,泻阳明郁热水饮,湿毒三药清利湿热。
3、头痛的治疗中,专病专药的应用,对于迅速缓解病情非常有利。
川芎、吴茱萸、细辛、土茯苓为笔者最常用的四味药物。
无论何种头痛,多重用川芎30克以上,起效后减量,热证头痛患者多佐白芍或生石膏制其燥烈之性。
寒性头痛,多用吴茱萸3-5克、细辛10-15克,破寒凝,散瘀滞。
湿热头痛,多重用土茯
苓50-100克,配合苦参、白鲜皮(湿毒三药),清利湿毒而止痛,实则此三药用法取自白头翁汤方义。
一则白头翁、秦皮缺药,二则如不用苦参,较白头翁汤口感好很多,患者容易接受。
镜面舌治验
作者/王彦权
县城一大娘,2021年6月3日首诊,腹胀、纳差、口干涩日久,平素血糖血压高,吃西药乏效,舌暗红,无苔(如图),脉沉细。
分析:此病人镜面舌,光剥无苔,反映人体津液枯竭,特别是胃津不足,故应滋养胃津为要,方用麦门冬汤加减。
处方:麦门冬20g,党参15g,甘草10g,天花粉10g,乌梅10g,大枣6枚。
疗效:服上方七剂,病人反映,食欲改善,腹胀及口干涩均好转,服一周停几天,间断用药三周,2021年7月11日病人四诊,诸症继续好转,舌象明显改善(如图)。
病人还反映,服中药后,这一段血压血糖也恢复正常,自己把西药都停啦,因津液亏乏日久且重,滋养也需缓缓收功,守方继续巩固治疗。
方解:麦冬、天花粉、乌梅滋养津液,党参、甘草、大枣顾护胃气,因津伤较重,半夏辛燥,用之不宜,故去掉(麦门冬汤中有半夏),此方用后如久旱之地逢甘雨,因方机对应,故取佳效。
镜面舌一证,老年人多见,临床十分难治,今有幸得此小验,分享给同道,以供交流探讨。
中医书友会已取得相应授权。
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