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英语教学设计前期分析【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英语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6.1考纲解读
1.了解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6.2核心讲义
一、学生的认知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高中生在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
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都发展显著,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发展。
(二)记忆和注意力的特征
高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成熟。
随着教学的要求,初一年级学生表现明显的无意识记逐渐让位于有意识记忆。
从识记方法上,高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从识记内容看,高中生的抽象识记快速发展。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注意分配能力。
(三)学生思维的特征
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初一学生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初二、初三学生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
初三是学生的辩证逻辑
思维迅速发展的转折期,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四)学生想象力的特征
高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初二到初三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而且想象的内容更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现实性、兴趣性。
这一时期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和关键期。
(五)学生情感的特征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以兴趣型为主导。
高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两极性十分明显。
他们在自我对知、情、意的整体调控中,意志行为日益增多,抗诱惑性能力日益增强,但高层调控仍不稳定。
(六)自我评价能力的特征
高中生已经能够把一些社会准则、规范纳入自我评价之中,注重外部表现和行为结果的具体评价阶段不断得到发展。
但是此时他们非常注重同伴的看法和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二、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起始能力的分析
1.判断学生原有的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的语言知识结构的状态。
2.从起点能力开始,逐步分析达到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判断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技能起点能力的水平。
(二)学习态度分析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一般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构成,可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态度。
1.了解学生的认知因素
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不求进取,作业不认真等。
2.了解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指伴随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学习对象、内容和结果的客观效价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凡是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主观需要的学习对象、内容和结果,都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3.了解学生的意向因素
意向因素是指向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的反应倾向,表现为学习的欲求和指向。
它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集中体现。
(三)学生现状分析的依据
1.了解小学阶段的终点目标
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小学阶段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终点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初一学生的现状,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有利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2.了解高中阶段各级别目标
依据《课标》,高中阶段学生要在毕业时达到5级标准的要求。
《课标》制定语言知识的标准只体现了终极目标的要求。
教师在分析学生的现有语言知识的时候,必须依据所用教材的年段、单元、课时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课标》作具体分析。
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学习需要及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目前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以及学生自己的期望。
2.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目的包括:(1)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设计中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3)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
(4)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3.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性
(1)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
(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质量要求;
(3)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论证教学系统设计对于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
(4)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益。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内容
1.教学目标
通常,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要求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
要找出教学目标与学习者之间的差距,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实际。
2.起点分析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开始的,教师要在教新知识之前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准备情况,教学中要以旧引新,使新知识较好地融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教学策略
我们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形式精心评估,检验所设计的教学形式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活动是否是低耗高效,以及教学的起点、环节、步骤等是否具有科学性。
4.教学方法
在相当一部分学习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教师应考虑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确保教学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给学习者,并能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
5.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确立重点和难点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
在分析学习需要时,一定要看重处理重难点的手段和方式,以及教师处理较难学习内容的过程及结果。
6.教学效果
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使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获得成功。
学习者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与否对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信心有很大影响。
因此,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职责。
在分析学习需要时,一定要看重在教学中学习者获得了什么,成功与否。
(三)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
1.规划
包括确定分析对象和收集数据的技术,选择分析方法和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
2.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
样本必须是每一类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此外,收集数据还应包括日程的安排以及分发、收集问卷等工作。
3.分析数据
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经济价值、影响、某种顺序量表、呈现的频数、时间顺序等对分析的结果予以优化选择和排列。
4.写出分析报告
(1)概括分析研究的目的;
(2)概括地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
(3)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
(4)以数据为基础,提出必要的建议;
(5)整理撰写报告,应该包括问题提出、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整理、结论四个部分。
(四)学习需要分析的依据
1.《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1)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通过英语学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