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的意义目的探讨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的意义。方法腹外疝患
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3 d,观察组:术后6 h协助患者绕床活动。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少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外疝;早日下床活动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1],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此外,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等。汪艳等[2]研究表明,腹外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有助于腹外疝患者的早日恢复。本研究对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早日下床活动干预,并观察了早日下床活动对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月源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32~7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6±6.7)岁;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3±6.3)岁。两组腹外疝患者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腹外疝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术后,腹外疝患者常规卧床3 d,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观察组:于术后6 h,护士协助腹外疝患者坐起,轻按伤口,以下床解小便、坐床沿、绕床活动等方式为主,活动时间选择在每日输液前后进行,每次10~15 min,2~3次/d,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
1.3 疗效判定标准[3-4]
(1)听诊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每2小时由专人听诊患者腹部脐周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每次听诊1 min,如两个部位每次出现3次或3次以上肠鸣音,则为肠鸣音恢复,并记录时间。(2)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腹外疝患者
自我感觉通气的时间为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或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观察组腹外疝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11.58±3.20)h、
见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8.35±9.80)h、平均住院时间(5.36±1.68)d,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腹外疝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少于对照组腹外疝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4,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外疝的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5],腹壁强度减弱是疝发生的基础,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于1986年提出的,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6]。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王文仲等[7]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目前腹外疝修补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丁学忠等[8]采用国产善释聚丙烯补片修复腹股沟疝125例,并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结论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修复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小。
腹部手术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甚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范艳敏等[9]对156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腹外疝患者于术后6 h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腹外疝患者按照常规于术后3 d下床活动,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日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腹外疝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腹外疝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治疗费用。
在本研究在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卧床3 d,观察组于术后6 h协助患者绕床活动。结果发现,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提示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勇,黄万鹏,叶宏平,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86-87.
[2] 汪艳,毛永霞,何艳,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2,4(5):373-374.
[3] 耿洪立.腹外疝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2(5):159-160.
[4] 杨大刚,孙诚谊,胡韵,等.影响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6):639-641.
[5] 王宪.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53-53.
[6] 黄永发,黄家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8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08-109.
[7] 王文仲,程林,唐建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7):203-204.
[8] 丁学忠,林广儒.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25例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1):1341-1343.
[9] 范艳敏,杨玲云.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机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