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上周,我去了首都博物馆参观。
最开始我是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游览的,而到了最后,我才发现,原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却不了解多少。
走进首博,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
大型的中心建筑物屹立在展馆中。
好像一名坚定的士兵一样凛然。
待我们熟悉了周围的一切,导游带领我们走进南水北调工程馆。
一个个大屏幕,与一张张工程缩略图映入我的眼帘。
我领会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和前人智慧的结晶。
看到这么多的伟大工程,我不得不拿起笔,纸,开始记录。
虽然我站在后排,但我也在认真地听,不希望遗漏导游所说的任何一个细节。
“好,下面我们来到一个羊主题的展馆…”随着导游的声音,我们渐渐来到了一个气派的,以红色为主色的展馆内。
这个展馆中摆满了一切有关羊的文物。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之所以以羊为主题,就是因为今年是羊年。
这里的文物将年年更换。
这个展馆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既有用小篆,楷书草书等等撰写的“羊”字,也有牧童骑羊的雕塑。
精细的雕工使文物看起来生龙活虎,那一条条曼妙的纹路更可谓是锦上添花。
休整完毕,我们来到了一个专门展览文物的,犹如迷宫的展馆当中。
这里有古代的铜币,有青铜铸造的鼎,有温润的玉器,有精致的衣饰。
我想,这些尘封在玻璃柜里的文物,或许承载着古物千年的倾诉,或许承载着古人对未来无限的想象;或许承载着无人知晓的秘密,
或许承载着历史的繁华与辉煌。
这一切的一切,都承载了太多情感。
当你站在玻璃展柜前,就好像站在了千年前的沙场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一个个泛着铜锈的青铜杯,当年是否也曾被壮志豪情的战士捧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我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
站在大门前,我兴奋不已。
高大的玻璃建筑物,矗立在那儿,让人觉得雄伟壮观。
进了门,只见一个足有几十米高的青铜器立在左边,一个大大的木头建筑物立在右边。
我们顺着通道进了青铜器,原来,这是一个馆中馆。
我们先来到了顶层的文房四宝馆。
馆里的灯光昏暗,让人觉得幽静、神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各式各样的毛笔。
狼毫白云不在话下,自然是有的。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支毛笔,笔杆是深紫色的,非常粗。
而它的笔头更大更粗,在小的砚台里根本放不下。
我一看下面的说明,这才知道,原来这支笔叫“紫檀木金丝大抓笔”,怪不得这么粗呢!而接下来的水晶墨床,就更让我惊叹了。
水晶墨床通体透明,两侧又很大的弧度,光洁如新。
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
沿着电梯往下走,就到了玉器馆。
那能工巧匠门们做成的艺术品,真让人赞叹。
玉板指,白里透绿,绿里透青。
还有一颗佛珠,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普罗密新经,每一个字只有芝麻大小。
然后,我们参观了青铜器馆、书画馆,就走进了“大木头块”里。
在“大木头块”里,我们最后参观了老北京风俗馆。
一进去,就看
见一排长长的泥塑。
我兴奋极了,可谓欣喜若狂,扒在围栏上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排泥塑描绘的是老北京的民俗风情。
只见几个小孩在街头抖空竹,抽汉奸,有说有笑;一个商贩在路边摆起小摊,大声叫卖,几个被吸引过来的顾客正挑选着东西;有两个老爷爷,在谈天说地,其中一位还提着鸟笼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闭馆时间了。
我恋恋不舍地望着首都博物馆,期盼着下次还能来这里参观。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今天是农历初六,我和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弟弟两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在大门口有5只小兔子在两旁站着,为我们拜年。
吸了众多游人来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欢快、喜庆的气氛受到观众的喜爱。
与那些让人们心中产生敬畏的生肖动物相比,兔子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善良温厚的个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宝兔魔盒。
“魔盒”即是知识的“宝盒”。
选择从古至今带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战国的青玉土浸小兔、辽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圆佩、现代的糕点模子、压胜钱……这些活泼生动的兔形象实物与资料详尽的多媒体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发展脉络图。
第二部分是宝兔送福。
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展馆引进了高科技的“扩增实境技术”,使观众和屏幕中的主持人进行实时交流,并由动画兔子将新年的祝福送给我们,这种妙趣横生的互动方式相信会
给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还和屏幕上跳出来的主持人游戏互动呢!
第三部分是宝兔剧场。
木由中国木偶剧院的叔叔阿姨为我们表演《小羊过河》、《蜗牛刷牙》、《过桥》等经典剧目。
第四部分是宝兔乐园。
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馆三大主要任务,首博新馆充分吸纳和采用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展厅安装智能化控制温湿度的空调系统,保证展厅内观众活动的空间是舒适的`温湿度,而展柜内保持利于文物保护的温湿度。
作为一名小游客,我们应该遵守参观注意事项,爱护展馆设施和展品,不在展厅里乱跑乱叫,保持馆内卫生。
看完了这些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首都博物馆,我的脑海里还不断浮现上面的图画,它太壮观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都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两轮国际招标,从16家中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提交的22个设计方案中选出的。
博物馆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一致称赞。
新馆建筑用地2.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
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
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模糊了古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
宽阔的广场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
在博物馆中轴线上,大厅外地面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中国传统中心轴线特点。
在建筑材质上,青铜、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现一种历史的久远;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新馆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厅、椭圆形专题展厅、条形的办公和科研楼。
三者之间的空隙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
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的环境。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1月24日,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首都博物馆。
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我们观看了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
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们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
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情绪。
四层还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
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
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
我十分喜爱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纯净,有些能够说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爱。
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
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透过此次参观,孩子们大大开阔了眼界,首都博物馆留给我们的是太多惊奇,太多的震撼,真让人难忘啊!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6
今日我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馆,它让我想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我满怀着兴奋来到了这宏伟的博物馆。
文物,代表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才智;文物,代表着那古代人民的风采;文物,代表着国家悠久的历史。
是她,让我明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
纵然它们身上长满了铜绿,但却丝毫无法掩饰着它们身上磅礴大气的气势。
看到了它们,让我的心头猛得一颤,让我充满了敬畏之情。
我们共游览了安徽文房四宝、安徽礼貌史陈列、江淮撷珍、徽州古建筑。
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安徽礼貌史陈列反映了安徽礼貌发展的脉络,而这些古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它们也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
《安徽文化史》陈列由“青铜礼乐夷楚华章”、“运河通达清名流芳”、“中都基业天下徽商”等几部分组合而成。
构成了安徽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它,让我明白了那些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
可是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
它,让我看到了内在的精髓,让我感受到了它那磅礴的气势。
仿佛我是在应对应对古代君王一般。
它,代表着我们安徽的文化底蕴。
经过参观,领悟一个个历史故事,我感到扑朔迷离,听的津津有味。
这些文物,是勇敢的文博工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使得这些文物安然的摆放在博物馆里。
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为了国宝不遭破坏,经受了多少委屈与磨难,可是,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拿着微薄的工资,依然无私奉献。
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我从它们身上看到沧桑的`铜绿,但却丝毫掩饰不了君临天下的王者威严,凝结着些创心血的结晶。
玉器,晶莹温润;书画,意境幽远;古剑,驰骋战场。
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建筑,此行让我收获了太多。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7
几十年后的dquo;七一dquo;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dquo;观后感dquo;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
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
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
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dquo;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