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中药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中药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中药材是中医的重要载体,中药材产业一直都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
随着中药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中药材质量问题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中药材全程可追溯体系,解决中药材出现的质量问题,试图打造一个健康完善的中药材市场。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a traditional superio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s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qual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a critical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full traceability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sed on the Internet big data,with a purpose to solve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build a consummate and healthy marke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quality;big data;traceability
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在养生保健和医疗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已经转变成预防和保健相结合,“回归自然”和“植物草药热”迅速兴起,中药材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走俏国内外市场[1]。
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医药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药产业前景光明,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却掣肘海内外市场。
中药产业链属于线性增值方式,各节点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应[2]。
为此,笔者从产业链的角度,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提出中药材全程可追溯体系的方案,试图通过全程监控中药产业流通的各个环节,找出质量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新的曙光,也为中医药走向全球化提供保障。
1 中药材流通及质量现状分析
1.1 中药材流通现状
中药材的主要流通过程包括种植、初加工、仓储养护、物流4个环节。
中药材目前种植群体以农户和合作社的形式为主,也存在着部分种植企业。
农户和合作社种植的中药材采收后一般由药农直接进行初加工,随后经多道商户和市场,最终进入中药企业或饮片企业。
而种植企业一般配套有专门的加工仓储基地,经过加工后直接供应给用药企业。
当年囤积的过剩药材部分会保存在药农手中,部分会进入公共仓储企业进行保存[3]。
政府职能部门监控整个中药材流通的过程,由于中药材作为药物不同于一般的农副产品,在中药材的管理上,必须按照药品的相关管理条例严格执行。
见图1。
1.2 基于中药材流通的中药材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研究中药材的流通现状,分析出我国目前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2.1 种植阶段未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进行种植目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还处于初级阶段,以药农分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种植。
散户种植导致科学种植的观念难以落实,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仍处于较为落后的“自繁自用”阶段,种植水平低、技术落后、缺乏规范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
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土壤的酸碱程度、种植环境温度的控制、日照时间、栽培方法、采收的时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4]。
1.2.2 中药材产地来源混乱中药材具有一地产、全国销、品种分散等特点。
一直以来,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中也可常见许多药名前会标注“川”“广”“滇”等字样,这些标注指的就是药材的产地。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道地药材之说,道地药材生长在特定的区域内,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异于其他地区,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中药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
1.2.3 初加工不当中药材初加工是中药材种植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物流的第一个环节,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但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缺乏初加工标准,且自然晾晒、土法炕干、硫磺熏蒸等还是目前的初加工常态。
很少有相关专业人员从事中药材初加工,标准缺乏导致初加工标准化程度低,不能严格控制中药材初加工产品质量。
1.2.4 流通环节伪品、替代品增多随着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提高,中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随着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采取各种不法手段,销售假冒、伪劣药材。
例如,在中药材种掺入大量非药用部分,掺入杂质,人为掺假以此充彼,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后再进行销售,甚至出售人工制成的“中药材”。
1.2.5 缺乏标准配套的仓储设施,流通环节技术落后中药材产地市场交易规模大,中药材的生产和采收受到季节的限制,因此需要大量仓库来存放中药材,以保障市场稳定的供给。
然而,目前仓储设施相对落后,不能保障药材储藏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影响药效。
此外,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
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发生变化;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导致药材沾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5]。
1.2.6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由于中药产业涉及到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三大产业,而且各个产业的参与主体众多,每个参与主体都拥有若干的产品、技术、工艺流程,这就导致中药产业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出现政府部门监管主体不明显,多个部门同时参与的现象。
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容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空缺,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中药产业得不到有效監管。
2 中药产业链现状分析
我国中药产业链为单链线式结构,价值增值也围绕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过程呈线性(见图2)。
通过产业链示意图可以看出,中药产业横跨了农副业、工业和商业三大产业,参与主体众多,因此中药产业的情况比较复杂。
三大产业发展程度失衡、信息化程度偏低、产业链上游优质原材料减少、科技附加值低下、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这些问题是目前我国中药产业浮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中药工业处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拥有大量资源,相对来说中药农副业和中药商业2个环节发展比较落后,存在着无序竞争、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
由于信息化程度偏低,各个产业之间信息缺乏交流,导致难以形成高效紧密的协作关系。
中药商业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内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且将需求反馈给上游产业链,从而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6]。
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导致信息滞后,存在偏差,使消费者需求无法及时反馈,致使产业链不能迅速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7]。
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影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和药效,目前我国中药产业链上游的优质原材料不断减少,中药资源储量和质量均出现下滑趋势。
此外,中药产业各环节科学技术含量较低,导致整个产业在技术、产品创新方面出现不足,初加工以农户自行处理为主,加工条件和工艺落后,中药生产企业新药研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产品推出量低,处方缺乏创新。
较低的科技附加值,致使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远远低于日、韩等国家[8]。
中药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种植、物流、管理、宣传、研发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中药产业目前缺乏技术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3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中药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3.1 价值和意义
完善的中药材质量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对普通群众消费者而言,对中药材的品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从2005年到2012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其由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正在得到新的体现,在“回归自然”的大力倡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绿色”意识,天然药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商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否则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还会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提升中药材品质是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的基础[9]。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药材产品具备农产品的所有特性,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在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如果卖方的中药材品质不高,则无法提高售价,这就要求中药材种植者在种植、初加工过程中认真按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操作,严格管控中药材农药、重金属及水分等含量,在流通销售过程中防止掺杂、掺假、污染中药材等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不良行为,以达到提升中药材品质、提升中药材售价的目的。
从医药企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原材料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也会影响医药企业的正常生产。
从国家角度而言,中药材品质问题引发国际市场对我国中药材行业的制裁。
由于我国中药材的品质不达标,在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难以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得不到国际认可,国际上发达国家对中药材有效成分、硫含量、卫生学等检验均有较为严格的标准,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使我国中药材出口遭遇重重阻碍。
中药材只有具备过硬的品质才能得到国内、国际市场的认可。
大力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提升中药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创造民族品牌[10]。
3.2 中药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构思
中药材互联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对中药材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追踪并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实现中药材相关信息发布、中药材品质认证和电子商务等功能[11]。
系统主要以中药材产业链的“初加工”和物流仓储环节中“包装和封口”为突破口,全程采集从种植到流通进入药企的全程信息[12]。
未来我们将把信息采集逐步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中药材产业链的整体提升。
实现“中药材可追溯”,实现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国际化,达到中药材品质全面提升,确保百姓吃到放心药。
见图3。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该平台能够采集并分析中药材整个流通过程涉及三大产业的绝大部分信息。
并且通过平台发布中药材相关信息,例如供需情况、种植条件、采收时间、种植标准等,改变目前中药产业信息化程度低的现象,有效解决种植不规范、产地来源混乱等问题。
中药材流通全程可追溯,生产初加工地点、产品品相等信息有据可循,为中药材品质认证体系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为产业链下游提供优质原料。
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交互性实现线上交易[13]。
从流通角度来看,在初加工环节,通过使用先进的中药材干燥机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体化的中药材初加工基地,来解决初加工环节出现的加工方式落后标准不规范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键式智能干燥机能够自动采集药材信息,并将数据传输给综合服务平台,单位体积烘干量大,烘干成色好,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14-15]。
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烘干技术,摒弃传统落后的初加工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初加工环节存在的水分含量不达标、硫含量超标和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品质差异等难题。
新型的中药材干燥机除了能够大大改善中药材初加工的质量外,还能节约人力资源,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在物流仓储环节,基于防伪封口和标准化的包装,严格执行包装标准,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完善包装标识信息、应用防伪封口技术,改变中药材流通中由于包装破损造成的二次污染和缺乏防伪技术导致的人为掺杂掺假行为等现状。
并在包装上应用二维码,基于服务平台直接向消费者展示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地等信息[16-17]。
4 结语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中药材因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而被全世界所认同,但是由于流通环节管理落后和产业链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
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为中药材市场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将中国传统优势产业推向全球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达光.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J].大众科技,2011,13(4):72-73.
[2] 宁晓玲.新起点上的中药材市场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2):50-51,62.
[3] 李晓.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33,147.
[4] 傅青主.中药材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及展望[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1):52-57.
[5] 王达光,王宁.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方案探究[J].大众科技,2012,14(4):63-65.
[6] 吴焕焕.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亳州市为例[J].商业经济,2009(18):67-69.
[7] 赵仁君,廖朝林.中药材市场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6,2(4):76-78.
[8] 邱蕾.中药材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9] 叶启智,马中森.中药材市场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刍议[J].科技创业,2013,26(3):51-52.
[10] 赵连华,杨银慧,胡一晨,等.我国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4,45(9):1199-1206.
[11] 吕文栋,逯春明,张辉.全球价值鏈下构建中国中药产业优势[J].管理世界,2005(4):75.
[12] 闫娟娟,冯海.产业链视角下山西中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2013,20(1):11.
[13] 武孔云,孙超.中药材品质及提高中药材品质的途径[J].中草药,2010,41(7):1210-1212.
[14] 王跃生.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8-10.
[15] 李祺,刘盈.我国中药产业链问题域成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214.
[16] 杨敬宇,张维.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甘肃县域现代中药产业发展[J].开发研究,2013(2):50-54.
[17] 王玉环,徐恩波.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中的职能[J].农业经济问题,20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