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
? 服务内容介绍
健康状态评估:专家会为您作出总体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中医体质类型、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部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影响因素分析:专家通过综合分析,为您指出哪些是可能影响您健康的危害因素,并指导您如何进行预防。
平衡膳食指导:根据您的体质和健康评估结果,结合季节气候情况,专家会给予适合您的健康平衡膳食指导,并推荐合适的养生保健、增强体质的药膳方、食疗方等,帮助您改善健康状况。
运动养生指导:运动养生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属性,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案。
因此,根据中医运动养生理论指导,结合您的体质、健康状况和时令季节,专家将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养生运动方案。
起居指导: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健康与疾病状况,结合其性格特征,对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作出指导。
情志调摄:专家会根据您的性格、情志特征,给予情志调摄建议,或采用情志疗法,达到改善情绪、调整心态的目的。
膏方指导:由专家根据就诊者的体质偏颇或疾病状态,开出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处方,并制成专用膏方,服用方便,是亚健康者的理想养生保健中药制剂。
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状态、脏腑经络虚实状况,指导其进行穴位按摩、经络敲打等自我保健。
三、传统疗法——独特的中医疗法为您生命加油
我院汇聚了一系列具有突出中医特色诊疗方法,能够使您迅速恢复机体平衡,调整生命状态,预防疾病发生。
?服务内容介绍
针灸调理:针类主要有体针、平衡针、腹针、头皮针等。
灸类主要有直接灸、隔物灸、热敏灸、等。
根据个体体质特点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能达通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
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针对冬天容易发作的宿疾,运用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在阳气旺盛的夏季特别是最热的三伏天进行防治,通过将辛温祛寒药物贴在督脉、膀胱经的不同穴位上,减轻冬季发病症状。
推拿调理:运用一系列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刺激经络和输穴,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和腧穴的作用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熏蒸调理:中药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的一种方法,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阳利湿之功效。
平衡火罐调理:采用闪罐、留罐、推罐、摇罐、抖罐、走罐等手法,疏通督脉及膀胱经,畅通一身阳气,通过背部俞穴调养脏腑功能。
沐足调理:中药沐足疗法,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选用相应的中
药,煎煮成浸泡液,通过热、药双重作用,温通脚底、刺激足部穴位、引血下行、舒筋活络、调养气血,是一种良好的健康调养方法,尤其对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效果明显。
以上三部分有分工,有合作,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线相互贯通,以各自不同功能相互贯通,以各自不同功能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核心理念。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篇二: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指的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
什么是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语出《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不
治已病,此之谓也”。
通俗的来说,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
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中医中,治未病的主要思想在于,“未病先防,既病
防变”。
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及服务特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对治未病科颁布的《中医医院“治未病”
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其中就明确指出,现阶段治未病科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于“未病先防、瘥后防复”。
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应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求得长远效果。
治未病科目前的工作内容
1.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
2. 治未病中心主要日常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干预内容分别提供膏方、贴敷、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熏蒸、刮痧、沐足、砭石等干预服务。
3. 组织院内中医专家,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对体质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制定具体的预防保健方案以及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
4. 进行健康养生教育,采用体质辨识诊室“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
5. 开展“夏病冬治”及“冬病夏治”的工作。
治未病中心在“三
伏”“三九”之时,联合康复科开展了“夏病冬治”“冬病夏至”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采取中药帖敷、埋线等手段,减少病人疾病的复发。
6. 开展中医特色治疗,主要是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优势,开展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防治。
治未病科的起步
早在2007年1月11日中医药工作会上,时任吴仪副总理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强中医‘治未病’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从试点单位建设到全国范围内展开,经过七年的“治未病”服务建设探索和实践,已证明“治未病”服务是卓有成效的。
2008年1月25日至26日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于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出席,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同志主持论坛开幕式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致辞,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发表论坛主旨讲话并在论坛总结时发表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同志作总结讲话。
为治未病科的发展前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后,第二届、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的持续开展,为治未病科的立足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
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开始在二级以上中医院试行治未病科,经过两年的时间,在2014年正式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为治未病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治未病科的现状
第一、力量薄弱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议政司司长许志仁说,为了打造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提供平台,要求全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
但是事实上,近两年来治未病科发展并不如预期。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关于
治未病科的发展现状,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择了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并选择了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配备设施设备,加强技术指导与人员培训,开展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但是,治未病科地区发展不平衡依旧是其发展的一大障碍,乡镇、小医院相对发展滞后,很少设立专门的治未病科,实际上来说,乡村地区对疾病防控的需求非常巨大,由于条件、发展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治未病”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仍举步维艰,却无力改变。
第二、手段有限的
治未病中心主要日常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干预内容分别
提供膏方、贴敷、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熏蒸、刮痧、沐足、砭石等干预服务。
因此,就目前手段而言,治未病科只能为来治未病科的人服务,事实上,到治未病科就诊的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健康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将服务延伸到院外的人群中去。
第三,发展模式不清晰的。
现在治未病科从业者的共同困惑是治未病科发展模式不清晰。
医院的其他常规科室例如急诊、外科等功能科室其发展思路和模式清晰,可以为目标人群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而治未病科现有的模式就无法向其目标人群即社会上大量的健康人群或亚健康提供健康养生服务。
也就无法实现国家中医管局所要求的“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以及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
第四、社会知名度低
社会大众还不知道医院有治未病科的存在。
在大家心目中医院是看病的地方,“治未病”的观念并不为人所熟知,即便是医院中设有治未病科,会主动去治未病科了解自身情况的人并不多,甚至更有医院设立的治未病科因无人就诊而选择关闭。
因此,现阶段我们更需(转载于: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要做的是,加大治未病科的宣传力度,以期提高治未病科的社会知名度。
因此,就目前而言,对于治未病科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来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2015年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等是现有的国家支持政策,并且,更多的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治未病科的未来
日前,李克强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条件。
治未病科需要一个以医院作为百姓健康养护的基地,通过信息化手段服务到千家万户去,才能真正实现向其目标人群即社会上大量的健康人群或亚健康提供健康养生服务,也就可以实现国家中医管局对治未病科所要求的功能定位。
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上,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健康管理与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学志就提出了治未病科需插上信息技术和中医健康管理两大腾飞的翅膀,实现的手段是”中医健康管理云平台”。
这个平台其主要就是在移动时代,利用中医养生知识、穿戴式设备、互联网技术,将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数据与治未病科紧密联合。
未来,随着信息手段的利用,治未病科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实现国家对于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使得百姓更加健康。
治未病科的自我鉴定篇三:2012年治未病工作总结
彬县中医医院
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相关科室的通力配合和全院干部职工协助下,中医“治未病”科顺利建成,在我院名老中医和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中医“治未病”科工作在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为保障县区人民身体健康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我院2012年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治未病”工作任务刚一下达,我院领导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学习,积极筹备成立“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为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在组织上给予了保障。
二、构建服务平台,工作稳中有进
我院中医“治未病”科在业务工作上与专家门诊、检验、传统疗法等科室有机相连,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为核心,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成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
同时,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由体检中
心、传统疗法中心、健康咨询门诊三部分组成),确保了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三、注重业务培训、建立人才保障
工作中我院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并把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兴院、人才培养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机制有效地衔接,确保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不出现断层现象。
利用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及西学中等方式大力培养了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丰富宣传模式,推广保健知识
2012年,我院中医专家多次深入社区、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讲授让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了“治未病”知识,更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治未病”健康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2012年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类宣传材料共计600余份,举办健康讲座10期,以上工作确保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五、推广适宜技术,发挥特色优势
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们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开设饮食、运动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
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
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2012年,我院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和科室的开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且在“治未病”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资金的投入、中医人才的短缺和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步做实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