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深处有名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umn

专栏|曲水深处有名庵

2016.1149

西溪历史上寺庙林立,庵堂遍布,加上社、林、居、室、舍、庄等,数量最多时达二百余处,可谓梵音处处。据《西溪纪胜》记载,仅花坞一处,便有“三十六庵,七十二茅棚”。这些佛教建筑,规模较大者称为寺,稍小者称为院,不及寺和院规模的,则称为庵。

明清时期,曲水庵是西溪三大名庵之一,此庵因住持名僧设坛讲经而在信众中享有声誉,更具佛教庵寺的风貌,值得一书。

曲水庵初建之时名叫清化寺。古清化寺旧址,位于西溪东北蒋村王家桥。据旧志载:古清化寺,远在法华山龙归坞,曾是佛印禅师诵经之处。南宋绍兴年间,高宗临西溪,进坞游憩,见此处环境清幽,大加赞赏,清化寺因此改名为龙归院,并迁至河渚里,后年久毁塌。

曲水庵处河渚之中,依水而筑,环境清幽,曲水潆洄,修竹绕屋;临岸为门,面对法华山、北高峰,近邻佛慧禅寺、梅农村居;借景增色,气象万千,古旷深邃,胜景迭出。诗僧释大善在《西溪百咏》里有“曲水庵八咏”诗,将此处景色概括为八景,

并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法华秋霁、佛慧晚钟、北峰云起、西溪梅墅、蒹葭泛月、河水渔歌、竹林问渡、生池饲鱼。此八景实是以曲水庵为观察点概括描写了整个西溪湿地的风景特色,比起吴本泰的《秋雪庵八咏》所指秋雪庵四围的八个景点来,面向更宽阔,立意更高远,故而《南漳子》认为这八景与“秋雪八景”相比,在西溪更具代表性,直可称“西溪八景”。《西溪梵隐志》辑有明清释大贤、释可白、陈昌遇、释广宾、施万、释大善、释大绮、释大香等所作《曲水杂咏》诗十五首,所歌咏的曲水胜景,基本上也都是上述八景。

现将释大善的“曲水庵八咏”其中几首稍做解读。

《法华秋霁》秋山初雨霁,新展画图清。树点峰痕碧,岚描石窦明。皎空草木辨,寒削水天平。独怪人如鸟,微微岭半行。曲水庵正远方是法华山,林木茂美、地绝幽邈。每当秋日雨后,站在此处向法华山远眺,只见雨收黛色,云挂高树,万木苍翠、千峰碧绿,日映岚光,人行岭上,身影如鸟,一幅

美妙绝伦的画图就展现在眼前。

《佛慧晚钟》山寺晚钟动,声声都到楼。兼风音自大,入夜韵偏幽。霞落溪光冷,云迷塔影浮。飞鸿叫月出,添得满空秋。佛慧是一佛教语,意指佛所具有的至大至圆的智慧,它能觉知一切真理,了知所有事物。依诗中“山寺晚钟动”句,山寺应指位于碧峰山下的佛慧寺,佛慧晚钟应指在曲水庵听到的从佛慧寺传来的晚钟之声,悠扬而清幽,闻之顿觉身轻灵,心清澄,天宇广,尘念杂虑全消。好一幅西溪秋夜的美景,好一种佛慧觉知的意象!

《西溪梅墅》十里梅花放,门前水亦香。溪山皆逞艳,草木尽成妆。检点寿阳额,参差水部墙。一枝临小阁,劲骨对寒芳。西溪梅墅非指名人别墅,而是河渚中梅农居住的村舍,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在曾有“我为作此图,仿佛梅花墅”句可证。旧时西溪村民多有以梅为业者,梅树大而有致,且多傍水而植,曲水庵附近更是秀竹障天,梅花绕屋,香雪深处,花开万家,孤山

杭州|生活品质

Hangzhou | quality life

50 2016.11

梅花将尽之时,此处仍是满园芳香。一幅古时文人西溪探梅赏梅的情景与心境图,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清新、典雅、浪漫,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诗僧释大善另有《曲水庵》一诗,不但描绘了此庵优美环境,更是述说了此庵在信众中的声望与影响:门外花溪曲曲回,担簦顶笠接船来。篱边金错迎霜菊,屋角香浮带雪梅。狮子窟中无野性,莲花社里有宗雷。 匡庐滴漏重传响,不是流觞集俊才。

众多香客信众,背伞戴笠,乘着一只只小船,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处,其中不乏像宋代雷次宗那样的文人隐士。他们不是像当年那些文人,为赴“曲水流觞”雅集前往兰亭,而是因为曲水庵的声望,为了能聆听庵内名僧的解经讲法。

这位名僧就是曲水庵的住持禅师。据吴本泰所著《西溪梵隐志》卷二《纪刹》“曲水庵”条目所载,禅师讳大贤,字古德,晚号“一行道人”。明崇祯元年,古德禅师受邀重建曲水庵,自此后,主持曲水庵直至圆寂,期间曾组织僧众结成万佛社,设坛讲法,受到僧人好评。他讲经时,“舌

如红莲花,娓娓动听”,听讲者常常多到庵内容纳不下,许多人只好或站在门外,或立于船上聆听。大师一生认真钻研佛经,著有《维摩折衷疏》《金纲经如说》《发菩提心论》《解五戒略解》等。崇祯十二年,禅师坐化在讲席上,后葬于花坞僧塔之中。

古德禅师圆寂后,其徒弟笠云、箨如二位法师继承先师传统,继续设坛讲经,听者仍有如往日,曲水庵的名声亦如从前那般远近闻名。

如今,从位于天目山路的西溪湿地高庄入口,沿福堤往北至永福桥处左拐进入一条无名柏油路,沿路往前走500米左右,得仔细寻觅方可见到左边有一条小径掩映在竹木苇丛中,跨过连接小径的曲水小桥,豁然可见一座黄墙黛瓦的庙宇,这便是2007年重建的曲水庵了,交芦庵和厉杭二公祠就坐落在距它数十米之遥的西边和西北角,使此幽静之处成为旧时西溪名庵名祠会聚之所在。

站在曲水庵前举目四望,虽然没有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西溪梅墅,也听不见佛慧晚钟,但北峰照样起云,法华常见秋霁,曲水庵周边的环境依然

清幽静谧。进入庵内,面对正门的大殿便是“古先生之庐”,殿前东侧有“悟真堂”,大殿北面建有“讲经堂”,此外还有几间禅房,整个院落空间显得很是逼仄。

庵内院落房舍的格局与《西溪梵隐志》《纪刹》卷所载相差无几,只是堂内不见了坐坛讲法的高僧,庵前也再无听众,甚至游人也难得遇到。此情此景,这种清幽便成了冷僻,这种静谧也便徒添了空虚。曲水庵的建筑重建了,但没有了原先使它产生巨大声望与魅力的内容,没有了与当下生活相关的宗教文化活动和内容。不只是曲水庵如此,西溪湿地内许多重建移建的景点几乎都遭际到同样的境遇,在行走于自然清雅的风景中时,心中隐隐感到缺少了些许别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怎样使这些重建移建的历史建筑,真正恢复其曾拥有的丰富内容,使存留于资料中的历史的记忆在现代条件下复活起来,而不只是作为了无生机和空无内容的建筑物,这也许是西溪湿地公园进一步提升内涵与品质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