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素材课件8-1-01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 国家
11、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森林面积减 少、流畅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严重等 ②华北平原: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 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 生盐渍化等 ③黄土高原: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 土流失 ④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⑤东南丘陵: 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 ⑥西南地区: 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生物 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问题等。 ①东北地区: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
1.考情分析
8-1-01考点: 环境问题
2.知识精讲 3.典例剖析 4.真题演练
命题 统计
2014·浙江·选择·5-6 2014·广东·选择·11 2014·新课标Ⅱ·综合·37 2013·大纲·选择·7-9 …… 以区域发展、问题为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措施等。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 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D)
分析: 图名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 ”,根据图上降水量分布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
该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面临 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本题也可以根据经纬度、国家轮 廓等信息判断出是蒙古国,则根 据所学知识推知生态环境问题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荒漠化。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本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mm以下,所以以畜牧业为主,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所以选项A、B、C都错。
2014· 新课标Ⅱ,37
2014· 浙江,5 ~ 6
2014· 浙江,36(2)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
历史 采猎文明时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时期 期
现在 可持续发展
人地 思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人类对环境 依附性减弱 ,对抗性增 强
征服自然
环境对人类 人地 的制约作用 关系 较强;人类 特点 改造环境的 作用微弱
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 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 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5、答案:经济增长严重依 赖(地下)水资源,地下 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 恶化。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 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 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 变化。
5、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后果 (1)资源枯竭 ①成因: 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 ②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③后果: 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2)生态破坏 ①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②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③后果: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 ①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有害物质 ②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③后果: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 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6、提取信息:“提出此类 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 主要措施” 7、解读信息:“此类地区 ”指干旱地区。 8、调动知识:合理利用水 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9、答案:节约用水(提高 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 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 结构);跨流域调水,增 长水资源供给。
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 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 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2.提取图示和设问信息、分析:
明确判断过程: P处附近有北大 西洋暖流流经,受洋流影响污染 物向北扩散,会对北海渔场的渔 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 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 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 变化。
分析: 1、提取信息:“读图,分 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 原因” “沙化面积扩大” 2、解读信息:该区域生态 环境问题为荒漠化。 3、解读信息:原因应从图 中分析。 4、提取信息:“图中生产 总值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命题 分析
2014· 广东,11
人均地区生 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 全国 青海 河南 黑龙 江 浙江 1.00 0.86 0.82 0.93 1.65 城市化 水平(%) 52.57 47.44 42.43 56.90 63.20 人口对水资 源 压力指数 1.00 0.14 7.74 1.00 0.83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1.00 0.95 1.07 0.29 2.56
(2014· 浙江卷)研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若图(a)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 北大西洋暖流_ (或洋流) 是____________ 向北(或东北) ,原因是受_______ 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门是___ _____。 ) 分析过程:
1.审设问 明确设问要求:考查 海洋污染的原因和影 响
乡村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发展 中国 家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 较发达国家严重,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 以生态破坏为主 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 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 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 ,以环境污染为 主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 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 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 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 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 模建设住宅,可能对 占用耕地,影响农业 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 生产 利影响 砍伐森林,破坏生态 答案:占用耕地和湿 影响水文、水系特 地,影响农业生产, 点,造成水污染。 湿地的功能减弱、效 影响古城的原有面 益降低。人口增多, 貌,不利古城的保 林地 护。 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 诱发或加重地质灾 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 害 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wk.baidu.com
9、城市与乡村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城市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等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资源枯竭、物种减 少等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 动和人类居住地的 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 当或强度过大
分析:地理环境从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综 合分析。 注意穷尽图上信息。
6、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 在发展中能解决 。 7、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成因异同 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 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问题。 8、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 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环境 问题
人地关系不 协调,人地 矛盾迅速激 化
环境问题 不严重
环境遭到破坏 资源短缺,环 ,地理环境恶 境恶化,从局 部扩展到全球 化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环境问题的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 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灾害等 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大 环境意识差 ;不当的生产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