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1-11-26T02:50:47.202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11月下作者:金连娣[导读] 当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明显不符合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不停地改变教学方式与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在语文学科知识点中去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能在知识教授中了解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明辨是非、判断正误的意识。
浙江省永嘉县云岭乡学校金连娣
【摘要】当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明显不符合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不停地改变教学方式与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在语文学科知识点中去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能在知识教授中了解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明辨是非、判断正误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观念一、前言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教学创新的探索,将其他学科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知识中所包含的德育,在课堂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内涵,提高其他学科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和语文学科的巧妙结合(一)强化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延伸
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许多课文都是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由于课本是由国内权威的教育学者和教学专家从各文章中一篇一篇精心筛选出来的,所挑选出来的文章不仅教授学生相对应的知识点,还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简单道理。因此这对于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知识还应表达知识点。同时,还能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当成语文的“第一阵地”,让学生能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学习到文化专业课知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侧重“以生为本”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学生,让学生能切实地感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在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慢慢地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如在教授《悯农》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留意文章中有没有不清楚的字词,而后再引导学生解析那些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其次,可以向学生叙述整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在陈述主要内容之后,教师逐步将文章中的故事向德育慢慢地疏导,让学生懂得农民伯伯的不易。教师在陈述文章时,可以联系到耳熟能详的《锄禾》诗,继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今日讲授的两首诗,你们都有什么感触呢?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呢?”鞭策学生抢答,利用这种教育模式不只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同时能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更能充分地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小学语文学科的精妙结合。(二)强化课外活动中的针对性引导
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形成“知识与行动统一”的模式。不要盲目地“纸上谈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更加灵活,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真正实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比如,在组织以“道德与法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时,笔者向学生渗透“中国梦”“好人好事”的内容。整体上,使学生对该事迹有更多的了解,然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使学生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感受,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教学(一)巧妙地将数学新课引入道德与法治知识
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积极的,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如果教师能引入与课堂相关的趣味性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用数学知识介绍新课的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非常有效。因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有时候还有一些心理上的厌倦。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直接讲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果先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容易被吸收。(二)从教师单向教育输出到师生互动共享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是基于教师的单向知识转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不高。近年来,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僵化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青年学生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角色。现在,我们更喜欢剧组教学模式,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后勤人员。无论他扮演哪一个角色,最终的目的都是把这组角色演好,也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吸收他人的观点,促进学生综合思考,培养团队沟通的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重视体验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说教。它使受教育者从内心获得更多的经验,增进内心的情感,从而形成更好的德育素质。比如,在具体的德育课上,开展课本剧《孔融让梨》等活动,开展德育讨论,开展志愿服务,使学生从具体活动中获得有针对性的德育。因此,在小学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更多地融入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活动体验,感染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把文化知识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要点,并了解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教师可以科学、适当地将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同时提高两者的学习水平。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于楠.搭建心灵之桥,成就师生精彩:小学班级管理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J].华夏教师,2020(17).[2]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章乐.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