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热器汽温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用纸

教师批阅目录一600MW火电机组DCS系统设计 ............................. 1.

1.1电源部分 (1)

1.2通信部分 (2)

1.3系统接地 (2)

1.4软件部分 (3)

二、设计正文 ................................................. 4.

2.1已知技术条件与参数 (4)

2.2设计总体方案及传感器、执行器、调节器等的选择 (4)

2.2.1再热汽温的影响因素 (4)

2.2.2再热汽温控制的任务 (5)

2.2.3再热汽温的控制方法 (5)

2.2.4 执行器的选择 (6)

2.2.5变送器的选择 (8)

2.2.6控制器的选择 (10)

2.4画出系统框图及接线图 (12)

2.4.1再热器烟道挡板控制系统 (13)

2.4.2再热器喷水减温控制回路 (14)

三、 ................................................... 设计心得1.6

五、附表 (18)

课程设计用纸

教师批阅600MW火电机组DCS系统设计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

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裕度;所有站的CPU

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60%,所有计算站、数据管理站、操作员站、历史站等的CPU负荷率在恶劣工况下不得超过40% ;控制站、操作员站、计算站、数据管理站、历史站或服务器脱网、离线、死机,在其它操作员监视器上应设有醒目的报警功能,或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

于DCS系统之外的声光报警;DCS应采用合适的冗余配置和直至卡件的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的任何一个组件发生故障均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

DCS系统应易于组态、易于实用和易于扩展;系统的报警、监视和自诊断功能应高度集中在CRT上,控制功能应尽可能在功能和物理上进行分散;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

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系统设计应采用各种抗噪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高共模抑制比以及合理的接地和屏蔽;分配控制回路和I/O信号时,应

使一个控制器或一块I/O板件损坏时对机组的安全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I/O板件及其电源故障时,应使I/O处于对系统安全的状态,不出现误动;电子设备机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机柜内

的模件应能带电插拔,而不影响其它模件的正常运行。

DCS设计完成后能保证以下安全原则:单一故障不应引起DCS系统的整体故障。单一故障不应引起锅炉或汽机/发电机保护系统的误动作或拒动作。控制功能的分组划分应使某个区域的故障将只是部分降低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此类控制功能的降低应能通过运行人员干预进行处理。控制系统的构成应能反映电厂设备的冗余配置,以使控制系统内单一故障不会导致运行设备与备用设备同时不能运行。

整个DCS的可利用率至少为99.98%。当DCS系统通讯发生故障或运行操作员站和LCD 全部故障时,应能确保安全停机,当控制器单元发生故障时,应能保证稳定负荷下安全停机。

1.1电源部分

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备用电源的

课程设计用纸

切换时间应小于5ms(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同时,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

教师批阅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有条件的机组,DCS 应采用隔离变压器供

电。系统应设计双回路供电,其中一路电源要采用UPS供电,并应进行定期切换试验;

UPS电源应能保证连续供电30min,以确保安全停机、停炉的需要;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的重要I/O板件,其直流电源应采用冗余配置。

1.2通信部分

主系统及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讯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时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应稳定可靠:连接到系统数据高速公路上的任一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都不应导致通讯系统瘫痪或影响其它联网和系统和设备的工作;通信总线应有冗余设置,冗余的数据高速公路在任何时候都能同时工作,通信负荷率在繁忙工况下不得超过30%,对于以

太网则不得超过30% ;通讯高速公路的故障不应引起机组跳闸或使DPU(分散处理单元)不能工作;当数据通信系统发生某个通讯错误时,系统应能自动采取某种安全措施如切除故障的设备或切换到冗余装置等;系统应能在电子噪声、射频干扰和振动都很大的现场环境中连续运行而不降低系统性能。

1.3系统接地

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系统控制

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DCS 系

统与电力系统共用一个接地网时,控制系统接地线与电气接地网只允许有

一个连接点,且接地电阻应小于0.5Q ;重点处理好两种接地:保护地

(CG)和屏蔽地(AG)。保护地接至电厂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小

于2Q ;屏蔽地当电厂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0.5Q,直接接

入电厂电气专业接地网;当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较大时,独立设置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2Q ;屏蔽地接地点应远离电厂大电流设备,如给水泵、磨煤机等,距离应大于10m以上;模拟量信号(模入、模出,特别是低电平的模入信号,如热电偶、热电阻信号等)最好

采用屏蔽双

绞线电缆连接,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课程设计用纸

1.4软件部分

教师批阅

整个系统应该采用统一的组态技术和方法,操作系统应选用适用于工业控制要求的稳定的

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能完全胜任工业控制;所有算法和系统整定参数应驻存在各处理模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执行时无须重新装载;系统应留有后继开发应用软件的方式;

在工程师站上应能对系统组态进行修改,不论该系统在线或离线,均能对系统组态进行修改。增加或改变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应不必重新编译整个系统的程序。

在编程或修改完成之后,系统组态程序应能通过数据高速公路装入到各有关处理模件而不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程控逻辑的修改都在系统内完成,而无需使用外部硬接线、专用开关或其它替代物作为逻辑的组态输入;应提供方便查阅历史数据的工具软件;应设

计有对报警历史、操作员操作历史的记录和查阅程度包;应提供对事故顺序记录的主录和查阅程序包;系统应有对生产过程数据的记录和查阅功能,对于一般过程点应能精确到一秒,重要事

件应能记录到毫秒级。系统应有完善的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能力,查找故障的自诊断功能应至少诊断至模件级故障,报警功能应能使使用人员方便地辨别和解决各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