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移动平均价与标准价格浅析
SAP中标准成本法与移动平均法
标准价格法
如果物料维护了标准价格,那么无论用户货物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有多大,都不会改变物料主数据的价格,系统会自动把价格差异放到材料价格差异科目中去,用户可以在月底根据物料的使用情况,将相关差异调整到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等科目。
发票晚于收货的情况处理
1.标准成本法下:
收货时:借:原材料(标准价)
借:发票价差(订单价与标准价差值)
贷:GR/IR(订单价)
收到发票:借:GR/IR (订单价)
借:发票价差(订单价与实际差值)
贷:应付账款(实际价)
2.移动平均法
收货时:借:原材料(订单价)
贷:GR/IR(订单价)
再收到发票:借:GR/IR (订单价)
借:发票价差(订单价与实际价差值)
贷:应付账款(实际价)。
SAP 移动平均价
SAP移动平均价目前SAP中MM01价格控制处可以选择两种:S 标准价格和V 移动平均价/周期价格,本文只在移动平均价方向做细致描述。
移动平均价(V):一般用于外购产品,移动平均价主要通过当前收货价格计算得出,基本接近于的市场价格;但建立采购订单时如果估计价格与实际价格相比过高或过低,在收到发票前会造成系统存货价格不准。
而标准价格是一种计划价格,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
如果标准价格制定合理,通过分析该差异,可以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
但标准价值计算的存货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市场价格。
移动平均价(MAP->Moving Average Price),当物料使用移动平均价时,物料的移动平均价在1.物料移动(MIGO,MB1A/MB1B/MB1C等)2.后勤发票校验(MIRO)|3.订单结算(KO88/CO88等)时被计算.移动平均价=交易时点总库存价值/总库存数量=(交易前总库存价值+或-本次交易数量*单价格)/ (交易前总库存数量+或-本次交易数量)在SAP系统中测试如下:入库前库存数量:1395,单价:118.19,总价值:164877.49 (MM03)入库数量:300,总价值:10000,入库后:库存1695,单价:103.17,总价值 174877.49(MB01) 发票金额变为20000,发票过账后库存:1695,单价109.07,总价值184877.49(MIRO)以上过程生成的入库凭证:借:原材料 10000贷: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发票凭证如下:借: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原材料 10000贷:应付账款 20000上述测试的基础是库存数量充足,发票过账的时候全部将差异记到库存商品上去了,如果发票过账的时候库存不足,系统如何处理呢?测试如下。
创建一笔新的入库,数量为300,总价值为10000,入库后新的单价为97.68,总库存为1995,然后通过其他发料功能将库存调整至55,然后录入发票,发票金额为20000,生成新的发票凭证如下:借: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原材料 1,833.33材料采购成本差异-原材料差异 8,166.67贷:应付账款 20000由此得知,库存数量/发票数量*(发票金额-材料采购金额)=55/300*10000=1,833.33。
SAP物料移动的差异的分析
SAP物料移动的差异分析我们知道SAP中,当物料价值移动时,会产生多种价值差异,那么一般SAP中存在哪些差异和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呢,下面就解释一下我所了解目前SAP的处理方式。
前提:一些前提的配置解释:1、Valuation Level(评估级别):TCODE: OX14valuation area:对物料的成本核算范围,一般是基于工厂级别或者基于公司代码级别的。
如选择默认的评估区域是工厂的话,下面举个例子:某公司代码1000,下面有两个工厂1010、1020,那么如果这两个工厂使用同一个物料的话,那么对这个物料的价值管理是分开的,比如有不同的价格、评价类别不同等。
Ps :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料在同一个工厂下只有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也只有一个价格(除非启用分割评估).2、找出该公司所属工厂对应的估价分组代码TCODE: OMWD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工厂CN10的科目确定使用了科目表CN10,它的评估分组代码也是CN10。
这里的评估分组代码就是OBYC里的Valuation Modification.3、什么是General modification?在解释general modification 之前,我先来图解一下OMJJ以帮助了解General modification.先来列举一下有哪些字段:1、MvT:这个不用多说,Move type 移动类型。
2、S:Special Stock Indicator,特使库存标识MB11如上图,一些特殊原因的库存移动,如客户寄售等。
3、Valuation update:价值更新,可以使用OMS2看某物料是否价值更新或数量更新。
4、Quantity update:同上。
5、Mvt:Movement Indicatorposting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如根据采购订单移动等)、一般101是属于采购订单收货,如下图:6、Cns:Consumption Posting:是否消耗,或属于什么性质的消耗(Order、asset等)这个用于采购订单,比如采购订单的类别为A(资产)、K(成本中心)。
1,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
1,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SAP系统有两种典型的存货计价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平均价。
2,发票晚于收货(货到票未到)如果收到发票晚于收货,根据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自动记账的科目和金额也会有所不同:(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价差将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价差包括收货时标准成本和采购定单价格的差异,也包括发票校验时采购定单价格和发票价格的差异。
(2)移动平均价移动平均价下,收货时直接按采购定单价格计入存货价值。
收发票时的价差,如果库存充足则直接更新库存价值,如果库存低于发票数量,则按比例一部分更新“库存”价值,一部分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3,发票早于收货(票到货未到)如果收到发票早于收货,那么收发票时按发票金额计入“商品采购”科目。
(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收货时价差计入“发票价差”科目。
(2)移动平均价移动平均价下,收货时按发票金额更新“库存”价值。
这些规则听起来有点复杂,主要是因为各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比较多。
下面我们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一下这些规则。
例2.1 标准成本法/先收货标准成本: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数量: 100件发票: 1.2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1。
表2-1 “标准成本法/先收货”的自动记账此时,该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的变化如表2-2。
表2-2 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变化例2.2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充足初始移动平均价: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 数量: 100件发票: 1.2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3。
表2-3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充足”的自动记账此时,该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的变化如表2-4:表2-4 物料数量,金额和成本变化例2.3 移动平均法/先收货/库存不足初始移动平均价: 1.2元/件库存数量: 100件采购定单: 1.3元/件数量: 100件收货: 数量: 100件领用: 数量: 120件发票: 1.4元/件数量: 100件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记账如表2-5。
SAP库位移动平均价
移动平均价移动平均价是SAP系统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物料价格。
包括在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过程。
目录简介在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简介在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移动平均价是SAP系统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物料价格。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
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在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1、当采购主管在SAP中建立采购订单时,首先要估计(Accrual)每一种物料的价格、运费及杂费。
系统根据采购数量计算出总价值。
2、收货时,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系统,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
下面举例说明这一过程。
收货过程· 在物料凭证中反映为原料库物料增加。
· 在会计凭证中一方面反映存货中该种物料的数量及金额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暂估应付账款的增加。
暂估应付款(GR/IR)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 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
计算过程为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3.当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后,首先检查发票中的物料数量与系统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
收发票过程· 系统会重新计算存货总价值。
如果估计的价格大于发票价格,其差额系统会依据订单冲减库存中物料的价值;反之,该差异会被分配到库存中的物料价值中。
· 暂估应付账款科目被抵消和清除。
· 依据发票金额,系统将该笔货款传送到应付账款模块。
· 依据发票价格,移动平均价格重新被计算。
计算过程New M.A.P=(100x2.00+100x2.20)/(100+100)=2.10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加工到产成品完成,按照工艺流程和生产步骤,会存在多种在产品形态,不同的形态的在产品消耗的活劳动和物耗劳动的价值构成了其生产成本。
SAP 移动平均价
SAP移动平均价目前SAP中MM01价格控制处可以选择两种:S 标准价格和V 移动平均价/周期价格,本文只在移动平均价方向做细致描述。
移动平均价(V):一般用于外购产品,移动平均价主要通过当前收货价格计算得出,基本接近于的市场价格;但建立采购订单时如果估计价格与实际价格相比过高或过低,在收到发票前会造成系统存货价格不准。
而标准价格是一种计划价格,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
如果标准价格制定合理,通过分析该差异,可以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
但标准价值计算的存货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市场价格。
移动平均价(MAP->Moving Average Price),当物料使用移动平均价时,物料的移动平均价在1.物料移动(MIGO,MB1A/MB1B/MB1C等)2.后勤发票校验(MIRO)|3.订单结算(KO88/CO88等)时被计算.移动平均价=交易时点总库存价值/总库存数量=(交易前总库存价值+或-本次交易数量*单价格)/ (交易前总库存数量+或-本次交易数量)在SAP系统中测试如下:入库前库存数量:1395,单价:118.19,总价值:164877.49 (MM03)入库数量:300,总价值:10000,入库后:库存1695,单价:103.17,总价值 174877.49(MB01) 发票金额变为20000,发票过账后库存:1695,单价109.07,总价值184877.49(MIRO)以上过程生成的入库凭证:借:原材料 10000贷: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发票凭证如下:借: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原材料 10000贷:应付账款 20000上述测试的基础是库存数量充足,发票过账的时候全部将差异记到库存商品上去了,如果发票过账的时候库存不足,系统如何处理呢?测试如下。
创建一笔新的入库,数量为300,总价值为10000,入库后新的单价为97.68,总库存为1995,然后通过其他发料功能将库存调整至55,然后录入发票,发票金额为20000,生成新的发票凭证如下:借:材料采购(GR/IR)-原材料 10000原材料 1,833.33材料采购成本差异-原材料差异 8,166.67贷:应付账款 20000由此得知,库存数量/发票数量*(发票金额-材料采购金额)=55/300*10000=1,833.33。
方丈MM标准价与移动平均价
SAP方丈-标准价与移动价
方丈现在是越来越不要做了,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了。
修个寺庙就修吧,买个材料也就算了,可惜啊作为方丈还要精打细算,看看这个材料的计价到底对我的工程有什么影响啊,方丈累,方丈苦啊。
♦标准价
以物料1014为例,设置其中价格为S,标准价格为1000。
进行MIGO收货的时候产生收货凭证如下:
收货时以标准价入库,采购订单与物料主数据差异进入差异科目,本例中为100元。
同时对订单进行发票校验。
如费发票校验金额和采购订单不一致,则进入差异,税额以发票金额*17%得到。
如发票金额与订单一致,则:
♦移动平均价
创建物料1024,选计价方式V,价格1000.00.
对其进行收货。
价格为采购订单的价格,同时物料主数据价格更改。
发票校验,如有差异则更新库存。
小结:S和V的最主要区别就是S一直以标准价计算。
V则是实时的更新的。
上面的例子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
SAP 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
SAP 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企业的各种存货,由于是分散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同一次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其单位成本可能有所不同。
为了合理的核算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以外的存货发出和领用的价值,就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发出或领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有统一的计价标准。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制度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制度,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个别计价法等计价方法。
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移动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标准成本法的按标准价格计价存货,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部门业绩。
但二者在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
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这方面已经不成问题,在ERP 系统运做中,许多模块的多数功能都涉及到物料的移动及计价,系统将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
物料凭证反映每种物料的移动数量、方向时间及操作员;而财务凭证反映的是每种物料数量和价格的变化。
根据这些凭证可以跟踪和分析每一笔物料的移动变化记录。
ERP系统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控制在物料主数据内。
物料主数据(Material Master Data)包括基本数据部分(Basic Data)、采购部分(Purchasing)、MRP部分、会计部分(Accounting)及成本部分(Costing)。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
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sap移动平均法与标准价格法
SAP移动平均法与标准价格法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企业的各种存货,由于是分散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同一次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其单位成本可能有所不同。
为了合理的核算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以外的存货发出和领用的价值,就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发出或领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有统一的计价标准。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制度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制度,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个别计价法等计价方法。
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移动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标准成本法的按标准价格计价存货,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部门业绩。
但二者在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
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这方面已经不成问题,在ERP系统运做中,许多模块的多数功能都涉及到物料的移动及计价,系统将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
物料凭证反映每种物料的移动数量、方向时间及操作员;而财务凭证反映的是每种物料数量和价格的变化。
根据这些凭证可以跟踪和分析每一笔物料的移动变化记录。
ERP系统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控制在物料主数据内。
物料主数据(Material Master Data)包括基本数据部分(Basic Data)、采购部分(Purchasing)、MRP 部分、会计部分(Accounting)及成本部分(Costing)。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
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SAP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ERP环境下采购核算的两种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同时还介绍了新环境下对存货采购的控制。
关键字:存货计价,信息化,ERP,SAP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有的企业甚至在其流动资金中占了70~80%的比率。
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重心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加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很多大型的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从手工或小型的物资或库存管理信息系统(MIS)转向集成的企业信息化来管理企业。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是集成了企业采购、库存、生产制造、销售、财务成本、人力资源、资产、质量、资金、项目投资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与传统的存货管理和财务软件核算上,ERP环境下存货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会计师审计存货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ER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性和数据的共享。
在高度集成的ERP环境下,大多数和库存相关的财务核算都是由系统在业务发生时自动产生的,而不再需要财务单独计帐完成。
由于ERP环境下的存货管理出现了这些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弄清楚ERP系统中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情况以加强存货管理控制。
ERP系统中的存货计价一般都支持计划/标准价、移动平均价、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这里主要介绍ERP系统中最典型也时最常使用的两种计价方法:标准成本和移动平均价。
本文将以ERP软件中的市场领先者——SAP R/3企业管理软件为例进行介绍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及其控制点。
SAP标准成本、移动平均价
SAP财务管理大全-采购收货-标准成本法移动平均价1. 发票晚于收货(货到票未到)采用标准成本法时,价差记入"发票价差",包括收货时采购订单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以及发票校验时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价格的差异采用移动平均价,收货时直接按采购订单价格记入存货价值(即以暂估价值入库),收发票时的价差,如果库存充足则直接更新库存价值,如果库存低于发票数量则按比例一部分更新库存价值,一部分记入"发票价差"科目2. 发票早于收货(票到货未到)收发票时发票金额记入"商品采购"科目,标准成本法下收货时的价差记入"发票价差"科目,移动平均价下按发票金额更新库存价值标准成本法先收货后收发票标准成本:1.2元/件库存数量:100件采购订单:1.3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数量:100件发票:1.24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时:借:存货120发票价差10贷:商品采购130收发票时:借:商品采购130贷:发票价差 6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124收货时的"发票价差"为采购订单金额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收发票时"发票价差"为采购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之间的差异经过收货和发票校验之后, "存货"借记120,"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贷记124,之间的差异在"发票价差"之中,借贷差异为10-6=4移动平均价1. 先收货后收发票库存充足初始移动平均价:1.2元/件库存数量:100件采购订单:1.3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数量:100件发票:1.24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时:借:存货130贷:商品采购130发票校验时:借:商品采购130贷:存货 6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124发票校验时发票金额和采购订单金额之间的差异直接贷记"存货"科目,因此收货和发票校验过程中,"存货"科目中的借贷总额为130-6=124,反映了真实成本(简单起见没有考虑进项税因素)移动平均价变化情况如下:2. 先收货后收发票库存不足初始移动平均价:1.2元/件库存数量:100件采购订单:1.3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数量:100件领用:数量:120件发票:1.4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时:借:存货130贷:商品采购130发票校验时:借:商品采购130存货8发票价差 2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140发票校验时存在10元发票价差,但库存数量80低于发票数量100,因此将价差按照比例进行分摊,"存货"科目分摊额为10*80/100=8元,"发票价差"科目分摊额为10-8=2元移动平均价变化情况如下:3. 先收发票后收货初始移动平均价:1.2元/件库存数量:100件采购订单:1.3元/件数量:100件发票:1.24元/件数量:100件收货:数量:100件发票校验时:借:商品采购124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124收货时:借:存货124贷:商品采购124移动平均价变化情况如下:SAP 标准价格S 和移动平均价V从收货到领用,S一直都是以标准价格计算,V是实时更新S 时将差异结转到在产品,产品中,最后结转到生产成本,最终到利润。
SAP物料移动之差异分析
我们知道SAP中,当物料价值移动时,会产生多种价值差异,那么一般SAP中存在哪些差异和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呢,下面就解释一下我所了解目前SAP的处理方式。
前提:一些前提的配置解释:1、Valuation Level(评估级别):TCODE: OX14评估级别:对物料的成本核算范围,一般是基于工厂级别或者基于公司代码级别的。
如选择默认的评估区域是工厂的话,下面举个例子:某公司代码1000,下面有两个工厂1010、1020,那么如果这两个工厂使用同一个物料的话,那么对这个物料的价值管理是分开的,比如有不同的价格、评价类别不同等。
Ps :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料在同一个工厂下只有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也只有一个价格(除非启用分割评估).2、找出该公司所属工厂对应的估价分组代码TCODE: OMWD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公司1000的科目确定使用了科目表INT,它的评估分组代码是0001。
这里的评估分组代码就是OBYC里的估价修改.3、什么是一般修改(General modification)?在解释一般修改之前,我先来图解一下OMJJ 以帮助了解一般修改.选择101后,双击左边的科目分组显示如下界面:先来列举一下有哪些字段:(1)、MvT: 这个不用多说,Move type 移动类型。
(2)、S: Special Stock Indicator,特使库存标识如上图,一些特殊原因的库存移动,如客户寄售等。
(3)、值更新(Valuation update):价值更新,可以使用OMS2查看某一种物料类型,看某物料类型是否价值更新或数量更新。
(4)、Quantity update:同上。
(5)、Mvt:Movement Indicatorposting是指属于什么性质的(如根据采购订单移动等)、一般101是属于采购订单收货,如下图:(6)、Cns:Consumption Posting:是否消耗,或属于什么性质的消耗(Order、asset 等)这个用于采购订单,比如采购订单的类别为A(资产)、K(成本中心)。
SAP移动平均进价计算方法解说
库存数量 0 50
-150 150
库存价值 0 150
-450 150
移动平均价 2.00 3.00 3.00 1.00
■ 新的数量150EA ■ 新的价值150 ( ¥ ) ■ 库存数量大于0,移动平均价发生变化。
■ 1 .库存数量从-150变化到0(MAP为3) ■ 收货金额1*150=150,库存金额变化450,差额记帐到差异科目
·
负库存销售也不会影响移动平均价
·
新的移动平均价=新的库存价值 / 新的库存数量
新的数量=旧的数量+收货数量 新的价值=旧的价值+收货数量 * 收货价格
6
移动平均价的计算
■ 正常情况下 (1/5):
业务操作 (0) 初始库存
库存 数 量
100
(1) 采购订单收货100EA, 200
■ ■
新新的的¥数价量值2=.=14200/00+E+1A0100=02*20.04E0A=440 (¥ )
移动平均价的计算
•安丰杰(Jeff,An) •2008年3月6日
目录
·移动平均价(MAP)的概念 ·移动平均价的计算
2
移动平均价(MAP)的概念
评估商品库存价值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 移动平均价(Moving Average Price) 价格随着收货和发票校验的金额而发生变化。 优点价格的时效性比较强,计算出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物美使用移动平均价评估库存。
库存 移动平 价 均价 值
200.0 2.00 0
440.0 2.20 0
■
新的移动平均价=新的库存价值 / 新 的
■
=440/200
■
=2.20 ( ¥ )
SAP_MM_评估类型_评估类别
SAP_MM_评估类型_评估类别评估类型是SAP MM模块中用于确定物料的评估方法和计价方式的重要参数。
评估类别则是评估类型的一个子分类,用于更细致地区分不同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SAP MM中的评估类型和评估类别,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示例。
一、评估类型评估类型是SAP MM模块中用于确定物料如何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设置不同的评估类型,可以实现不同的计价方式和评估方法。
在SAP MM中,常见的评估类型有以下几种:1. 标准评估类型(Standard):这是SAP MM中最常用的评估类型,适用于大部分物料的评估。
标准评估类型采用移动平均价的计价方式,即根据物料的入库和出库情况自动计算物料的平均价。
2. 移动平均价评估类型(Moving Average):这种评估类型适用于需要精确计算物料成本的情况。
移动平均价评估类型会根据物料的入库和出库情况自动计算物料的平均价,并将其作为物料的标准价格。
3. 标准成本评估类型(Standard Cost):这种评估类型适用于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情况。
标准成本评估类型会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产量计算物料的成本,并将其作为物料的标准价格。
4. 无价值评估类型(No Valuation):这种评估类型适用于不需要对物料进行成本核算的情况。
无价值评估类型将物料的价值设为零,不进行任何计价和评估。
二、评估类别评估类别是评估类型的一个子分类,用于更细致地区分不同的评估方式。
在SAP MM中,每个评估类型可以有多个评估类别,不同的评估类别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评估类别:1. 标准评估类别(Standard):这是最常用的评估类别,适用于大部分物料的评估。
标准评估类别采用移动平均价的计价方式,即根据物料的入库和出库情况自动计算物料的平均价。
2. 批次评估类别(Batch):这种评估类别适用于需要按照批次对物料进行评估的情况。
批次评估类别会根据批次的入库和出库情况自动计算物料的平均价,并将其作为物料的标准价格。
SAP物料移动之差异分析
SAP物料移动之差异分析我们知道SAP中,当物料价值移动时,会产生多种价值差异,那么一般SAP中存在哪些差异和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呢,下面就解释一下我所了解目前SAP的处理方式。
前提:一些前提的配置解释:1、Valuation Level(评估级别):TCODE: OX14评估级别:对物料的成本核算范围,一般是基于工厂级别或者基于公司代码级别的。
如选择默认的评估区域是工厂的话,下面举个例子:某公司代码1000,下面有两个工厂1010、1020,那么如果这两个工厂使用同一个物料的话,那么对这个物料的价值管理是分开的,比如有不同的价格、评价类别不同等。
Ps :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料在同一个工厂下只有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也只有一个价格(除非启用分割评估).2、找出该公司所属工厂对应的估价分组代码TCODE: OMWD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公司1000的科目确定使用了科目表INT,它的评估分组代码是0001。
这里的评估分组代码就是OBYC里的估价修改.3、什么是一般修改(General m odification)?在解释一般修改之前,我先来图解一下OMJJ 以帮助了解一般修改.选择101后,双击左边的科目分组显示如下界面:先来列举一下有哪些字段:(1)、MvT: 这个不用多说,Move type 移动类型。
(2)、S: Special Stock Indicator,特使库存标识如上图,一些特殊原因的库存移动,如客户寄售等。
(3)、值更新(Valuation update):价值更新,可以使用OMS2查看某一种物料类型,看某物料类型是否价值更新或数量更新。
(4)、Quantity update:同上。
(5)、Mvt:Movement Indicatorposting是指属于什么性质的(如根据采购订单移动等)、一般101是属于采购订单收货,如下图:(6)、Cns:Consumption Posting:是否消耗,或属于什么性质的消耗(Order、asset等)这个用于采购订单,比如采购订单的类别为A(资产)、K(成本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帅
督系统 、执法行为监督管理系统 、执法主体与执法人员 监督管理 系统 、行政复议应诉监督系统 、查询统计等功 能 ,把我市所有行政权力的行使纳入法制化轨道 ,按 照 法定的权 限、程序 、方式和时限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 保证部 门依法规范行使权力 。
[ 马保岭. 2 ] 论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实现【 . D] 山东大学, 0 . 2 7 0 [] 3霍小军, 少松 , 学明. 徐 蒋 行政权 力 网上公 开透明运行机制 的探
期 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 ,属于已消
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 ,应从该科 目中转到相关科 目。另
一
种是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2 】 。 标准成本法在生产过程 中的计价比较容易理解。 原
材料按照标准价格发货到生产订单 ,这时原材料减少 , 变动成本增加 ;在生产订单结束确认后 ,产生的产成 品 按标准价格计价 ,同时变动成本减少 ;原材料标准价格 与产成品之间的标准价格差异均被转到 当期 的损益 中。
程 。但此时的新产 品的库存价格并不是真正 的移动平均
< , <
呈
止。
塑 主
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 ,真正成为电子政务 的
使用者和推动者 。三是使行政权力进一步得到规范 。通
Hale Waihona Puke 核 ,对不常用 的权力及时挂起 ,对 于不用的权力及时废 3 . 强化督查 ,严格考核 ,确保权力网上运行 。为 了
留痕 ,处罚结果依据 自由裁量情形 自动生成 ,避免 了人
为干预因素。五是认识得到深化。大家越来越感 到 ,推 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是思想 上 的革命 、体制上的创新 、机制上的完善 。六是各级 纪 检监察机关把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 明运行工作纳入 了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绩效考核 的重要 内容 ,进行了责任 分解 ,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七 是 坚持监察人员每天登录系统 ,负责每天监控本部 门行 政
索 与研 究 . 子政 务 , l(O 电 2 O1) O
【] 4 吴春 雨. 政权 力网上公 开透明运行 系统 建设的 思考与体会 行 卟 信息化建设,0 10) 2 1(6
[ 苏 办. 苏行 政 权 力 网上 公 开 透 明 运 行 卟 政 府 法 制 ,0 1o) 5 ] 江 2 1 (1
说 ,一个生产订单依靠一道工序 ,当每一个订单被完成 后 ,在 系统 中必 须执行 这两个功 能 ,而且 次序不 能弄 错。另外 ,一定要按生产订单的流程顺序来执行 ,否则
业 的生产成本 和产 品销售成本有统一的计价标准 。以下 以S P A 为例 ,探讨 在E P R 系统 的物料移动过程中 ,移 动 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的应用。
个确认功能 ,执行该功能后 ,系统增加库存 中的新产
品 ,减少所耗材料 的库存 。同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
证 。从会计凭证看 ,这也是一个生产成本计算分配的过
际价格相 比过 高或过低 ,在收到发 票前会造 成系统存
货价格不准 。 ( 下转1 页 ) 4
信息 系统 工程 l2 1..O 0 29 2 1 5
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 同的影响。所 以采用移动平均价
[] 2王纹IJ 子健著 . P i 、 S  ̄" A 务管理大全[ . M】 清华 大学出版社,0 5 20.
( 者 单 位 :中 国石 油 兰 州 石 化 分 公 司 自动 化 研 究 作 院 )
1 4
信息系统工程 I 0 2 . 190 2 2
性 ,我市多次召开全市推进督促大会 ,现场点评各单位
权 力网上运行情况 ,对发现 的事后录入数据 、数据不规
范等当场严厉批评 ,对各部 门震动很大 ,收到了积极效 果 。同时 ,对部 门网上运行 的处罚案件处罚金额和财政 局上缴 的相关处罚没收对比,对没有在 网上运行的案件 迅速予 以纠正。对于各部门权力运行情况 ,定期通报全
系统根据标准物料清单 ,计算 出生产该订单 的产品所耗
的标准材料数量 ,和标准的工时 。当该订单完成时通过
一
三 、 总 结
移 动平均 价格和 标准价 格计价 的主要 区别是 ,移 动平均价 主要通 过 当前 收货 价格计算 得 出 ,基本接 近
于 的市 场价格 ;但 建立采 购订单 时如果估计 价格与实
额 ,所得税 ,净利润等一系列 的数据错误口 】 。
二 、标 准成 本 法
标准成本法按标准价格计价存货 ,可 以简化会计处 理工作 ,有利于考核部门业绩 。收货的原材料价格依照
标准价格计算 。订单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转入 材料价 格差异科 目。也就是说材料的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材料
四 、应 用成效
通过扬 州市行政 权力 网上公开 透明运行项 目的实
( 者 单 位 :江 苏 省 扬 州 市 政 府 信 息 资 源 管 理 中 作
心 )
施 ,一是提高 了行政效率 ,审批事项提前 办结率 明显上
升 ,超 时超期办理件基本没有。二是建立 了一支既精通
业务工作又熟悉电子政务的高素质公务员 队伍 ,使他们
蚺
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 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 。如果 标准价格制定合理 ,通过分析该差异 ,可以对采购部 门 和生产 部 门进行 考核 ,促 使其 降低 采购成本 ,节约 支 出。但 标准价值 计算 的存 货不 能准确反 映当时市场 价 格。存货 的计价方法不 同,对企业 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
过权力的清理 ,各单位还清理出一些职责不清 、职权不
明的行政权力 ,并对其进行 了规范和进一步明确 。四是 实现 了所有行政权力 的网上运行 ,避免 了体外循环 。对 事项进行 了全过程 、全实时 的监察监控 ,及时预警 、报 警并处理各种疑似异常或异常情况 。所有运行过程全程
推动各单位 行政权 力上 网运行 ,确保上 网数据 的真实
价 格 差 异 。材 料 价 格 差 异有 两 种 处 理方 法 。一 种是 在 当
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 出采购物料 的总价值。收货时 , 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 系统 ,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
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 ,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 。当
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后 ,首先检查发票 中的物料数量
权力 网上运行情况 ,发现红灯预警要及 时进行督办 ,对
督 办事项 ,要按 时交办和回复 ,真正发挥 电子监察系统
合规范的案件及 时督办 ,监察平 台根据督办情况给予相
应的扣分 ,并列入电子监察情况通报。同时,为了扩大 我市行权工作的影响力 ,制作了 “ 权力监控 的利器”一
的作用 ,确保行政权力网上规范稳定运行 。八是扬州市
牵头起草 的 《 江苏省行政权力 电子监察规 范 》已由江苏 省监察厅下发执行。 参考文献
f】 松 年 , 刚凌 . 行 政 权 政 法论 坛 ,0 10 ) 1应 薛 论 2 0 (4.
扬州行政权力网上运行 电子监察纪实专题 片,并在江苏
省播出。法制监督平 台方面 :通过建立的规范性文件监
R G O L F 数 字 地 方 E I N N O
。{ . >
S P 动平 均价 与标准价格 浅析 A移
◆ 马晓刚 孟繁汀
摘要 :移动平均法能够使 管理 当局及 时 了解存货 的结存 情况 ,基本 接 近 于 市 场 价 格 ;标 准成 本 法按 标 准 价 格 计 价 存 货 , 可 以 简化 会 计 处 理 工作 ,有利于考核部 门业绩。 关 键 词 :移 动 平 均 ;标 准 成本
( 接1页 ) 上 5
格还是标准价格对存货计价 ,应该结合企业 的具体实际
情况 ,合理的选择计价方法 。
参 考 文献
[] 小 兰. 准 则 中的 存 货计 价 方 法 的探 讨 U] 中国科 技 信 1张 新 .
息 .070) 20 ( . 3
而标准价格是 一种计 划价 格 ,标准价格与实 际价
一
计算的半成 品和相应产成品的价格是错误的 ,从管理角 度讲 ,影 响客户获利能力 的正确分析 ;从财务角度讲 ,
导致 产品销售 成本错误 ,产 品边 际贡献错误 ,利 润总
、
移 动平 均价法
移动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 时了解存货 的结存情
况 ,计算 出平均单位成本 以及发出和结存 的存货成本 比 较客观 。当采购主管在 S P A 中建立采 购订单 时 ,系统
企业 的各种存货 ,由于是分批购人或生产形成 ,同
一
价格 ,需要通过调整功能 ,将新产 品的价格调整为移动
次领用或发出的存货 ,其单位成本可能有所不 同。为 了合理的核算存货发出和领用 的价值 ,就需要选择一定
的计价方法 ,对企业发 出或领用 的存货进行计价 ,使企
平均价格 。该功能不产生物料凭证 ,仅产生会计凭证 , 也就是说仅对库存价格和生产成本计算有影响。一般来
市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情况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绩效
考核的重要内容 。 4突出监控 ,及 时督办 ,确保运行规范。电子监察 .
平台方面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部门权力运行情况 由 所在部门监察室负责 ,市监察局负责对部 门监察室监察
情况实施监督 ,部 门监察室每 日登陆监察平 台,对不符
与系统 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录入 系统 。
系统会重新计算存货总价值。如果采购订单的价格大于 发票价格 ,其差额系统会依据订单 冲减库存中物料 的价 值 ;反之 ,该差异会被分配到库存 中的物料价值 中。依
据发票价格 ,移动平均价格重新被计算。 移动平均法在生产过程 中从原材料开始加工 到产成 品完成 ,按照工艺流程 和生产步骤 ,会存在多种在产品 形态 ,不 同的形态的在产 品消耗的活劳动和物耗劳动的 价值构成了其生产成本 。S 系统 中,生产不同的在产 AP 品主要依据生产 订单 ,生产 订单通过MR 运 行产生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