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吴晓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吴晓兰

发布时间:2022-04-12T06:51:14.554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作者:吴晓兰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进行运用,其实就是不断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并未找到有效、正确的应用方法。因此,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吴晓兰福建三明 366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进行运用,其实就是不断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并未找到有效、正确的应用方法。因此,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关于问题教学法的概述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当作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和课堂情况当作依据,提出与知识存在关联的一些问题,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在学生面前呈现出重点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对新知识进行准确、快速的掌握。实际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对问题教学法进行运用,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以及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加以运用,与新课标具体要求相符合。如今,新课标已指出,教师教学需把科学发展观当作指导,对“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进行落实。因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积极探索,同时在学习以及探究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语文教师需突破以往教学观念的束缚,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以及完善。问题教学法与新课标具体要求高度契合,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一)把教学情况当作依据,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加以运用,问题属于关键因素,能对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效果起决定作用。所以,教师需对问题加以合理设置。语文教师需注意问题角度具有的多元化,要站在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问题出发展开充分思考,并提出自身看法。例如,对《猫》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文章中1~3段着重描写猫具有的古怪性格,第4段开始描写满月小猫具有的可爱一面,突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中,作者如何对写作顺序进行安排的?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安排?借助上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记叙文有关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详细了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问题解决这个环节中,通常都是通过提问方式进行,之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尽管此种方式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然而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加以运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解决。

(三)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一些新的阅读问题

解决问题并非问题教学最后的环节,若想在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应有价值,在解答问题以后,语文教师还需着重指导学生全面分析解题过程,对阅读期间的所有问题加以归纳、总结。进行归纳、总结期间,语文教师还需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点评。

(四)通过读写结合,品味文章内涵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关联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写作是阅读的沉淀和补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也能够通过写作,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引导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阅读记录本,将日常阅读教材及课外书籍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再一次巩固认知,提高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将记录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思想相融合,逐步形成自我认知,也可以丰富自我的写作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内容的定期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实现与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阅读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内容进行分解,将每一个阅读段落的大体内涵进行提炼,并逐步将整个阅读内容的框架结构整理成型,使学生能够在整体层面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故事的整体框架中,逐步丰满故事内容,真正实现将自身的思想与阅读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的学习目

的。同时,学生在写作后,也可以认知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意识,这种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又通过写作激发阅读兴趣的读写结合的阅读模式,可以使阅读效果得到有效突破。

(五)提高阅读期待,调动自主意识

阅读期待指的是学生对阅读不断产生期待感,又通过阅读满足期待感,同时又会通过阅读内容产生全新期待。期待感涵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虽然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但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不同,对相同阅读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期待。但教师通过统一化、程式化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很难在整体层面把控好学生的阅读期待内容,因此使得阅读教学效率低下[3]。为突破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艺术,并注意将一些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自主意识,并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于可以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即便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有很多合适的书籍供学生阅读,面对琳琅满目的阅读内容,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并根据内容进行粗读、细读、通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适合阅读不同的书籍。对于科普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可以采取细读和通读的模式进行阅读,而对于一些刊物类的内容及网络碎片内容,为了节省阅读时间,则可以采取粗读和跳读的模式。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班级对学生设置阅读期待的教学,教师应在阅读之前让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者、创作背景等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再根据阅读内容的篇幅决定是否将阅读内容进行分段。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产生期待,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作者和创作文章的动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文情怀等产生期待,这种通过前期铺垫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袁红玉.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3):25-26.

[2]郝招会.“问题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23):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