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4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哪些关键词能体现这种精神?
断头 招 斩
写出了诗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体现了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表 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
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笔力千钧,充分展现了诗人 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
从表现手法上,分析第一首诗。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写实
创业艰难的现实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想象
文体知识 • 绝命诗
绝命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凡临终赋诗均可称为绝命诗( 或绝笔诗),看一个人的诗词就可以了解他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境界。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 革命精神。
精读课文
朗读技巧:本章朗读重音为“家”“应”“事”“遍 种”“花”。前两句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后两句要读出向往、 豪迈之情。
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它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 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文体知识 • 组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 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 ( 或 是 主题相同, 或 是 内容相关, 或 是空间 、 时间上的相近 ) , 目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 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 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 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 ,疑伍子 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 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而他的诅咒竟如审判, 如天罚。九年后,越王勾践那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攻进吴国城 门。
第二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指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 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 国内革命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哪个典故?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这里活用了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 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 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
作者简介
陈毅(1901.8.26—1972.1.6),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军事家,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主要著作编为 《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1934年10月,江 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6年冬 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受伤,转回梅山,正遇上敌 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 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因担心不能脱险,在危 急情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
(三个理由答出其一即可)
狱中题壁
望门投宿。
谭嗣同
装死。
不长的时间。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屠刀,意谓就义。
典故:张俭、杜根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 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 传》。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 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 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 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 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全诗表达了对阻挠变法的顽固 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 烈情怀。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诗中寄托深 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豪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 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பைடு நூலகம்
思 考 1 : 这首诗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考2: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思考问题
速读 课文
思考3:这三首诗 分别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爱国热情?
整体感知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课堂小结
招旧部

追忆往昔 斩阎罗
至死不渝、誓战到底
岭 三
面对当日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
死不瞑目、激励战斗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意志

展望未来
取义成仁 人间自由
信仰坚定、革命必胜
一、下列加彩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旌(shēng)旗
艰(jiān)难
投身(shēn)革命
B. 阎(yán) 罗
示例: 我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 理由一:举办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同学们考前的紧张情绪,使同
学们调整状态,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复习中。理由二:可以学习革 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事迹,在复习备考中积蓄精神力量。理由三:在 户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叙写见闻感受, 这本身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阕“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 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阕“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 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 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 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 情感。
回首征程—过去 勉励战友—现在 展望未来—将来
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指出处境的艰难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说明情况危急
显出诗人的镇定自若
“小序”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及诗人以诗明志、革命到底的决心。
设问,总领全篇
品味第一章
诗中有哪些巧妙的关键词?
投身
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义无反顾的革命情怀。
应有涯
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坚信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会有终止的时候,革命必定成功。
取义成仁
《孟子》《论语》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现了 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典故:取义成仁
第二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视死如归,勉励同志 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英魂。
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崇高愿望,以及对革 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精读课文
朗读技巧:本章朗读重音为“正”“悬”“多”“当”。前两句 要读出豪迈之情;后两句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恳切之情,音调昂扬 激越。
初读课文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借指军士。
借代凶残的敌人。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借代、比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 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至死不渝、誓与反动 派 血战到底的革命 精神。
第一首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表达对战友的勉励; 第三首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和革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主旨
这三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 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 战友继续奋斗完成未竟的事业,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 主义精神。
捷(jié)报
腥(xīn)风血雨
C. 诸(zū)君
烽(fēng)烟
取义成仁(rén)
D. 创(chuàng)业 悬 (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二、 “五四”青年节前夕,学校九年级(1)班在革命纪念园举办 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马上就要中考了, 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下来,要有理有据。
用典“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 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借典故表达作者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决心。
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第 三 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 反动派必将失败,革命必将胜利。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梅岭三章
教学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 侧重点和相互关系。(重点)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 必胜的坚定信念。(难点)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 他们直面 残酷黑暗,面对困难,从未低头 ; 面对敌人,从未退缩 ; 面对死亡,从未畏 惧。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才有了现在强大的中国。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的《梅岭三章》,感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品味第三章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战争。对应“百 战多”“烽烟正十年”。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 表达了作者的欢欣、豪迈之情。
作用: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 使语言更加简洁。
抒发了词人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意思对即可)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谢谢
教学PPT课件
学习字词
旌旗( jīng )

悬 (xuán)

阎罗(yán)

捷报( jié )

烽烟(fēng )

当纸钱(dàng )

理解词义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 腥风血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 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曹__操__(人名)的组诗《观___沧__海__》。 2. 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第二首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说说你的看法。
头、悬、国门
借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不畏牺牲、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 信念。
飞来
有轻快、翩然而至之意, 拿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 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 用 捷报当纸钱,凸显 出豪迈爽朗的气概,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典故:悬昭东门
借助想象抒发豪迈的革命意气。
通过学习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精读课文
朗读技巧: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 “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 快淋漓之感。
各位同志。
品味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