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秀课件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朗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móu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词讲解
中原地区。 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 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 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远了。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名句理解
1、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 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千___古。兴__亡__多__少___事_______。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 表达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何___处__望_?神_州_____满__眼___风__光__北。固楼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年___少__万_,兜_鍪______坐___断__东__南__战。未休
上片即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 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 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疑难探究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何处望神州?”,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 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了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 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 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 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词人借古讽今,抒发了对朝廷的 不满,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译文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做了三军统帅, 他占据东南,抗击敌军,从来没有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像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诗词鉴赏
中原地区。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赏析
上片借景抒情,落笔眼前引遐思。“神州”指中原地区。词人登楼远望,想到 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通过一问一答,自然地引出下文。
赏 析
用典:“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 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典故,暗示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
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思想情感
词人登亭远眺,看到滚滚奔流的长江之水,不禁感 怀起三国的英雄人物。该词热情地赞颂了孙权的英伟风 姿和不畏强敌、勇于抗争的精神,表达了词人渴望能够 如古代英豪般金戈铁马,奋发图强,收拾旧山河,报效 国家;同时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慨。
第三处问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 人借用曹操、刘备的典故,把孙权当作三国时代第一流的叱咤风云的 英雄来颂扬,如此用笔,实则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南宋无大智大 勇之人执掌乾坤的现实。过零丁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积累名 句。(重点)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 率千军万马。
占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文学常识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其词热 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怀,与苏轼并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词原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旨归纳
这首咏史词借古讽今,以三国旧事来抒发 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 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词人对苟且偷安的南 宋朝廷的不满,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写作特色
层次分明。 整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开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第一处问答:“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当时南宋与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 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积累名句。(重点) 2.体会本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难点)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重点)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显示了孙权非凡的胆识和气魄,表现了词人对他的赞颂之情。
这句话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兵多将 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 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 宋政权相似。词人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反衬了 当时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诗词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炼字:“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 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赏析
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词人的情感: 无奈、伤感、抑郁。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词人对兴亡之事的感 慨,其中有对北宋故国的留恋,也有对南宋岌岌可危局势的忧虑。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句子是: _____天__下__英___雄__谁?敌__手______曹__刘。_________生__子___当。如孙仲谋
达标训练
品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第1~3题。
C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千古兴亡、国家盛衰,历史变迁多少事? 二问
(答:只有这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句话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又运用比喻,把历史变迁比作滚滚长江水,抒发 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问 天下英雄匹敌孙权者是谁?(答:曹操、刘备。)
词人继续抒发对孙权的敬仰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词人报 国杀敌,征战沙场的必战信念。他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 志之士,并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 的伟大理想,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之情。
2. 体会本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 特点。(难点)
3.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重点)
背景链接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旧历六月被 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 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 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 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 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 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 没有停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 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问 中原大地今何在?(答:沦落敌手。)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 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疑难探究
“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 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 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 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也是虚写。
疑难探究
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诗词译文
译文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哪里可以看见中原大地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之水滚滚奔流。
诗词译文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以淮河为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淮北,大有 风光不再、山河改易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 有。开篇这突如其来的仰天一问,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写作特色
第二处问答:“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 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 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和词 人思绪的无穷。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而词人心中的愁思和感慨, 正恰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
3、“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_①__对__英__雄__的___仰__慕__之__情___。__②__对__南___宋__朝__廷__主___和__派__的__愤___慨__之__情__。___③__渴__望__收__ _复__失__地__的__爱___国__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诗词鉴 赏
占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 这里指代士兵。
赏析
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 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诗词鉴赏
指曹操和刘备。
孙权的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引用曹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 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
A.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不尽长江滚滚流”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 _北__固__山__下__临___长__江__,__词___人__登__临__北__固___楼__,__遥__望___故__国__神__州__,___满__眼__风__光___之__中__自__然__有___滚__滚 _东__流__的__长__江___,__所__以__是___实__景__描__写__。___同__时__,__词___人__由__眼__前__的___自__然__风__光___联__想__到__历__史___上__的 _兴__亡__之__事__,___悠__悠__岁__月___,__有__如__奔__流___的__长__河__,___淹__没__了__历__史___的__风__云__,___所__以__此__句__又___暗__指 _(__比__喻__)__时___间__的__流__逝___(__词__人__思__绪___的_ 飘飞),也是虚写。
走近作者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 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次年三月,65岁的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成了与金 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 情,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中原地区 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朝代的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