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二课时能源是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一代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以煤为代表;第三代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向杰,生于1977年,湖南怀化人,现任《南方日报》记者。本文选自《科技日报》2003年11月19日。本文是一篇科技新闻,一般来说,它的主体部分属于科技说明文。科技新闻是对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既有新闻性又有科学性。蕴藏甲烷氯气气藏全文共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引言由能源危机引出说明对象,并简要说明。第二部分6-9段概述了人类对气水化合物探究的历史。第三部分第10段简要说明了形成“可燃冰”的三个条件以及常温常压下最易形成“可燃冰”的区域。第四部分11-14段论述开采“可燃冰”有可能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灾难。(1)什么是可燃冰?它的学名是什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2)可燃冰分布在哪?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3)它的作用是什么?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4)“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解析文体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字词注音 2、文章的整体结构 3、思考下列问题,梳理文章脉络。 1
“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就是作为一种科学探索的产物,被科学家维纳德于1888年合成。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海底的温度是2℃至4℃,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形成“可燃冰”。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5)为什么说“可燃冰”对于满足人类能源需要有“巨大的潜在能力”? a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b “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c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6)人类对“可燃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在1930年的时候,“可燃气”被人们知晓是因为它“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成为麻烦制造者”,所以“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现在,随着对“可燃冰”在未来能源方面所扮演角色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尽管当前技术还不足以规模开采,但是利用“可燃冰”作为第四代能源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7)开采“可燃冰”有多难?为什么说“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
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四、讨论: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科学性:(1)、逻辑严密,阐释思路清晰;(2)、概念清晰,定义准确。(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通俗性:把学术语言转化为科普语言来表达,达到了形象生动又不失准确的表达效果。五、小结全文
2
3